今天,數字藏品行業傳聞已久的一件事終于迎來了大結局:
騰訊旗下數字藏品平臺幻核今日發布公告,表示基于公司聚焦核心戰略的考量將做出業務調整:
自2022年8月16日起,幻核將停止數字藏品發行,同時所有通過其平臺購買過數字藏品的用戶可自行選擇繼續持有或發起退款申請。
在優質的藏品質量與亮眼的銷售數據等因素加持下,自我們開始發布《數字藏品排行榜》以來,幻核的排名一直都處在高位。
所以當幻核退出數字藏品的競爭時,小藍多少還是感到遺憾的——畢竟在如今群魔亂舞的藏品市場中,幻核其實是一股難得的清流。
但這樣的平臺卻在亂象中被迫退出競爭,我真的不懂。
2021年8月2日,幻核平臺正式上線。
彼時數字藏品還未成為“內地特色NFT平臺”的代稱,因此幻核最初定位為NFT發售平臺。
首批上線平臺的數字藏品為騰訊新聞旗下知名IP"十三邀"的黑膠唱片NFT。
該系列藏品包含多位名人的語錄,并支持用戶進行"個性化鐫刻",限量300件,每件定價18元,上線不到1秒即售罄,可以說為幻核的發展開了一個好頭。
最初上線時,幻核團隊就已對外透露,其不會開放轉贈和交易功能,僅在IP內容擴充和文化傳播方面進一步發展。
隨著政策環境的變化與國內NFT市場的逐步發展,幻核在2022年3月22日將平臺內所有NFT相關字樣調整為"數字藏品",禁止二級市場交易的規則不變。
針對名稱的變更騰訊方面在回應稱:
騰訊幻核堅決抵制虛擬貨幣相關活動的違法違規行為。幻核數字藏品的業務邏輯與海外不受監管的 NFT 業務的內在邏輯和外延完全不同,因此本次更名也是再一次向公眾表達其業務的合規方面的高標準和嚴要求。
雖然小藍在之前的文章中偶爾會吐槽幻核,但放在當前近1000個平臺魚龍混雜的環境下,幻核其實是一股清流:
自誕生起,幻核就恪守規范的經營路線,自覺接受監管,堅守著數字藏品行業的底線,也保持著較為保守的發售頻率。
小藍按照類似年終總結的方式,為幻核這一年的銷售相關數據進行了簡要總結,數據僅供參考。
我們可以看到,不論總銷售量還是平均單價,幻核的銷售高峰都出現在今年5月,而此后一個尷尬現象開始出現——滯銷。
經常關注我們的讀者或許有些印象,小藍已經不止一次在周更的《數字藏品排行榜》中對幻核滯銷的現象進行分析。
作為騰訊搶占數字藏品風口的關鍵業務,盈利自然是幻核的重要目的,但與因種種原因放開二次交易的平臺相比,不支持轉贈僅支持一次交易的幻核無疑面臨著更大的業績壓力。
而為了提升銷售數據,此類平臺往往只有幾個路徑可以選擇:
一是加快藏品發售頻率,頻繁推出不同系列的藏品,并為每個系列設置多種不同款式;二是增加藏品銷售數量,從限量300到逐漸限量3000甚至10000,是很多平臺的路徑。
最后一條路徑,則是提高藏品的單價——幻核的藏品平均單價在105元左右,遠高于其他平臺10-50的常規區間。
或許幻核最初的算盤是依靠高單價來提升總體的銷售額,但超出用戶承受能力的定價導致的滯銷,最終使得其每周的總銷售額并沒有太大優勢:
這也導致在小藍后來的統計中,幻核雖然也有過銷售額登頂的時候,但與后續平臺之間拉開的差距并不大。
除了藏品滯銷帶來的業績壓力外,國家層面明確法律法規的滯后也考驗著用戶的耐心。
說一千道一萬,持有的數字藏品存在升值空間才是用戶購買數字藏品的根本原因,但二次交易如何放開、怎么放開?始終沒有法律法規的指引,無疑會將用戶的期待消磨殆盡。
現有的僅僅停留在省級、行業協會級別的政策很難對數字藏品行業的規范化運作產生真正影響,有的只是不斷地風向預測與各種不同地解讀。
雖然小藍分析了很多,但其實看到的更多是無奈:畢竟二次交易相關政策遲遲未落地的情況下,沒有流通價值的數字藏品終究只是一張圖片。
只是恪守行業底線,不開放轉增不開放二次交易的平臺,最終難以熬過在行業灰線中試探的平臺遺憾落幕,真的是一件合理的事嗎?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不同的答案。
好在幻核此時選擇退出算是迎來一個體面結局:藏品持有者的權益得到了保證,平臺的口碑也維持到了最后。
現在問題反而來到了幻核的同類平臺這邊,其他未開放藏品轉增平臺還能堅持多久?最終結局會是如何?出路又在何方?
好在幻核也進行了一定的探索:
首先在幻核官方的通告中,明確表示所有購買或領取過數字藏品的用戶,仍可以通過APP進行藏品的查詢、展示、下載、分享等,藏家的體驗基本不會受到影響。
可以說為停止發售后平臺如何保障用戶權益提供了一個理想化的范例,同時也保留了藏品擁有者退款的權利。
此外,在幻核逐步推出數字藏品市場的過程中,還在APP內悄無聲息地上線了“幻核體驗館”功能——不論有沒有購買數字藏品,用戶都可以體驗此前發布數字藏品的衍生功能。
比如在《克勞德·莫奈-逐光而行數字印象》中,用戶可以跟隨動態的莫奈畫作,了解莫奈畫作背后的故事。
而在《榮寶齋館藏·齊白石作品數字特展》中,人們同樣可以在動態互動中感受齊白石畫作的魅力。
之后的幻核或許會更像一個數字博物館——沒有選擇退款的用戶依然可以查看自己的藏品,而其他用戶也可以在諸多數字特展中領略藝術的魅力。
這無疑算是一個理想化的結局,只是當時設置鬧鐘搶藏品的藏家們,多少會有些意難平吧。
不過幻核向版權方支付的授權等相關費用后續會如何分配,或許是另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
關于幻核的故事迎來了結局,但數字藏品的故事還可以繼續:
那些還在野蠻生長的,放開轉贈與二次交易的平臺,就真的能一直瘋狂下去嗎?
那些各種割韭菜,發行劣質藏品收割用戶后跑路的平臺,真的就只能被譴責而不會受到法律制裁嗎?
當平臺再也賣不出去藏品,當韭菜被徹底割完,當市場被完全破壞,舊的套路披上新的名字再次開始收割,就真的應該是數字藏品的大結局嗎?
二次交易的規范化政策究竟會不會出臺?又會在什么時候出臺?數字藏品市場是否會迎來良性發展的那一天?
很多問題都縈繞在人們心頭,但數字藏品的故事究竟會以喜劇還是悲劇收尾,我們誰都不知道。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0-449-0.html容不下幻核的數字藏品市場,我看不懂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