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資
不可否認,2022年創投圈最火的兩個關鍵詞“元宇宙”“Web3”。
除了全球大量相關元宇宙、Web3融資消息的涌入,還有傳聞稱國內不少互聯網大廠的技術大牛、工程師接連出走,投身元宇宙、Web3創業,吸引了一波眼球。
據說,元宇宙、Web3已超越硬科技和消費品,成為整個VC圈公認的年度熱門賽道。
由于兩者都是未來互聯網的潛在形式,盡管二者并非完全對立,但人們還是對二者誰能代表互聯網的未來充滿分歧:
Web3被普遍認為是打破傳統互聯網平臺經濟格局的新興力量
元宇宙可創造一個開放式、沉浸式的互聯網環境
那么元宇宙是Web3.0嗎?答案是否定的。那反過來,Web3.0是元宇宙嗎?答案也是否定的,那他們倆是什么關系呢?
簡單來說,Web3就是去中心化的互聯網,它基于區塊鏈和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等分布式技術而建立,而不是集中在個人或公司擁有的服務器上。
Web3 的理念是創造一個更加民主化的互聯網。沒有一個實體可以控制信息流,更不會因為坐擁硬件所有權的人能夠「拔插頭」就破壞網絡。
理論上,Web3中的應用程序運行的服務器、系統和網絡,以及數據存儲的地方,都將由用戶自己擁有,用戶投票決定網絡的規則和條例。
為什么叫Web3?因為人們認為它將是繼全球網絡(Web1)和用戶生成的網絡(Web2,社交媒體)之后,互聯網的第三次重大變革。
另一方面,元宇宙目前確實是虛擬世界的簡稱,用戶可以在虛擬世界中相互交流,并以更加沉浸的方式與應用程序和服務接觸。
元宇宙一詞首次出現在尼爾·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說《雪崩》中,它描述了一個虛擬現實世界。從那時起,這個概念通過《頭號玩家》和《黑客帝國》等書籍和電影日益成為主流。
今天,技術的發展正在迅速追趕科幻小說的步伐。
從產業實踐來看,“元宇宙”和“WEB3.0”都是在描述未來人與信息之間的關系。
“元宇宙”側重描述人與信息交互方式的升級
在“元宇宙”語境下,人與信息的交互會更加沉浸式,它是有三維的世界,它是一個開放式、沉浸式的媒體,而且它很多用途都有社交功能,不是只是看一個東西、讀一個東西,而是可以體驗,讓你每一個關節都可以參與,體會到不同的感覺。
相應的落地產業支撐是VR、AR、AI等科技應用在視覺、觸覺、嗅覺等感官鏈接方面的創新。
而 “WEB3.0” 側重描述人與信息所有權關系的變化
使用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創新和DAO(用戶共識社區)網絡組織模式創新。更多環繞去中心化,在財務、金融上面的應用。在WEB2.0時代,用戶的數字資產更多被掌握在中心化的平臺公司手中,而在“WEB3.0”語境下,用戶自身則掌握了數字資產的所有權及其相關衍生權力。
從理論上來看,WEB3.0也可以被理解為元宇宙的基礎設施。正如《WEB3.0:賦能數字經濟新時代》書中所梳理的,幾個核心概念實際上構成了WEB3.0的整個基礎設施體系:
(1)底層技術是區塊鏈
(2)金融系統是DeFi
(3)數字商品是NFT
(4)組織范式是DAO
這一切為元宇宙的建構提供了一整套基礎設施系統。元宇宙的最終愿景是構建一個打通“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數字時空,而這一整套基礎設施系統通過具體的技術形態,解決了很多從數字化時代開啟時就難以解決的問題:
如何在虛擬的空間創造真實可靠的“信用”和“共識”?
如何確立數字物權的歸屬和轉移?
如何以有序且民主的形式進行數字化組織的決策與管理。
所以要想真正實現實現元宇宙,需要遵循這樣一個邏輯關系:先有分布式數據庫、加密技術、邊緣計算等底層技術的成熟,才有Web 3時代的到來,再在此基礎上結合VR/AR等硬件設備和與之相適應的政策監管環境,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才會最終形成理想狀態下的元宇宙。
比如,我們可以用數字化身在虛擬商店里買衣服,然后再穿著這身衣服去迪士尼的虛擬樂園里買票游玩,再把游玩記錄傳送到虛擬社交媒體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需要去每個平臺上注冊不同的賬號,不需要用不同的結算方式,不需要任何第三方驗證,所有的數據都記錄在我同一個數字身份的賬號之中,它可以跨平臺存在。
根據以上,我們可以了解到元宇宙賦予了Web3.0的向上生長的動力,是應用場景和生活方式的未來,而Web3.0為元宇宙提供了持續發展的根基,是技術發展方向的未來。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一體兩面的依存關系,同為互聯網的未來暢想。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0-447-0.html誰才是下一代互聯網?Web3或是元宇宙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元宇宙的 “幻滅低谷期”是不是也該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