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今年以來首次發行中期票據。
7月11日,中國貨幣網披露了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2024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申購說明,華為擬發行10億元中期票據,發行期限10年,申購利率區間為2.4%至3%。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隨著2022年以來華為在中國境內持續發債,其直接融資渠道已經逐漸從境外轉向境內,境內的直接負債已經超過境外負債。
華為表示,此次發行10億元中期票據,將用于補充公司本部及下屬子公司營運資金,主要是為了為支撐各項業務發展和關鍵戰略落地。
今年首次發行中期票據
7月11日,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華為”)在中國貨幣網披露2024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申購說明,中國銀行為主承銷商,工商銀行、浦發銀行作為聯席主承銷商,中國銀行作為簿記管理人負責簿記建檔工作。
此次中期票據擬發行規模10億元,債務工具申購時間為7月12日至7月15日,按面值發行,申購區間為2.4%―3%,債務融資工具期限為10年,即兌付日期為2034年7月16日。經聯合資信綜合評定,華為主體評級為AAA,評級展望為“穩定”,債項評級為AAA。
此次中期票據募集說明書顯示,這是華為今年首次發行中期票據,在此之前,華為分別為2月29日、3月25日和4月25日發行了3筆超短期融資券,合計90億元。
數據還顯示,華為在2022年之后,直接融資渠道從境外轉向境內,截至募集說明書簽署之日起,華為存續境內中期票據12筆,合計370億元人民幣,而華為及子公司存續境外美元債券僅剩3筆,合計35億美元。
募集說明書還顯示,華為是100%由員工持股的民營企業。股東為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和任正非。即華為通過工會實行員工持股計劃,截至2023年年末,員工持股計劃參與人數為151796人,參與人均為公司在職員工或退休保留人員。
華為表示,員工持股計劃將公司的長遠發展和員工的個人貢獻及發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長遠的共同奮斗、分享機制。該公司股東會是公司權力機構,由工會和任正非兩名股東組成。
不余遺力投入研發
對于此次發行中期票據募集10億元用途,華為表示,主要是為了支撐各項業務發展和關鍵戰略落地。
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華為合并口徑實現營業收入6306.98億元、6368.16億元和6975.47億元;合并口徑經營活動現金支出分別為7067.19億元、7521.98億元和7645.93億元,研發支出分別為1425.67億元、1613.09億元和1645.63億元。
募集說明書披露,華為堅持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究與開發。2023年,研發費用支出為1647億元,占全年收入的23.4%。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11100億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研發員工約11.4萬名,占總員工數量的55%。
據了解,華為是全球最大的專利權人之一。截至2023年年底,華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超過14萬件。
今年一季度,華為實現營業收入約1784.51億元,同比增長36.66%;歸母凈利潤為196.49億元,同比增長564.04%。財報顯示,一季度,華為持續增加研發投入。華為一季度研發費用為415.88億元,同比增長13.81%。
華為表示,在研發創新領域,努力做到兩個“堅持”,一是堅持基礎研究不動搖,加強科學技術牽引客戶需求,創新突破,驅動產業蓬勃發展,推動社會不斷進步;二是堅持開放創新不動搖,堅持多路徑、多梯次、多場景化的技術路線,面對業務的挑戰難題,發揮“大雜燴”優勢,持續為產業創造價值。
華為在募集說明書中提及未來發展戰略,主要是致力于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讓無處不在的聯接,成為人人平等的權利,成為智能世界的前提和基礎;為世界提供多樣性算力,讓云無處不在,讓智能無所不及;通過AI重新定義體驗,讓消費者在家居、出行、辦公、影音娛樂、運動健康等全場景獲得極致的個性化智慧體驗;所有的行業和組織,因強大的數字平臺而變得敏捷、高效、生機勃勃。
校對:劉星瑩
責任編輯: 高蕊琦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4-2437-0.html華為發行中期票據10億元,積極投入研發業務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