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按照他們當時的地位,和皇帝也是差不多的。
只有司馬炎篡位,最后逼迫曹奐讓位給自己。
不是有個成語叫做: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嗎?就是說司馬昭、司馬炎父子的代魏野心昭然若揭。
直到司馬炎代魏稱帝后才追封他們分別為:宣皇帝,景皇帝和文皇帝。
司馬炎公元265——290年在位,一共25年。
司馬炎滅東吳后,由于怠政享樂,縱欲荒淫過了10年就病死了,年55歲。
對于后來發生的八王之亂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泰始元年 265十二月十一日,司馬炎設壇南郊,燔柴告天,逼迫魏帝曹奐退位,自稱皇帝,司馬炎,字安世,司馬昭長子,逼迫曹奐退位后,封其為陳留王,改魏為晉,史稱西晉,改元泰始,建都洛陽。
稱帝后,司馬炎分封宗室二十七王,把司馬氏宗室都分封為王。
司馬炎泰始分封,基本上承后漢之舊制,君國而不君民。
王國地不過一郡,王國的相由朝廷任命,與太守無異。
國中長吏由諸王自選,財政不能自己擅作主張。
266年2月4日,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即位為帝,國號晉。
晉武帝大肆分封宗室為王并使其掌握兵權,以補曹魏由于過度壓抑宗室,導致皇帝孤立最后被權臣所篡的前車之鑒;泰始二年266十二月,因屯田制難以繼續,晉武帝司馬炎再次下詔正式廢除民屯。
司馬炎罷農官以及屢次責令郡縣官勸課農桑,嚴禁私募佃客,在客觀上起了促進生產發展的作用。
泰始四年 268正月,賈充主持修訂的新律修成,成為后世法律形式藍本。
司馬炎還屢次下詔書責成地方官必須致力于省徭務本,并力墾殖;務必使地盡其利,禁止游食商販,泰始四年 268十一月,司馬炎下詔要求王公卿尹及郡國守相,舉賢良方正直言之士。
十二月,頒五條詔書于郡國:一正身;二勤百姓;三撫孤寡;四敦本息末;五去人事。
至此,司馬炎大致完成了稱帝改制的任務。
咸寧四年司馬炎命賈充、楊濟、杜預、王濬等伐吳。
280年三月孫皓投降,孫吳滅亡,自從黃巾之亂以來的分裂局勢暫時獲得統一。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5716-0.html司馬炎是司馬昭兒子為什么還篡位 為了天下大權歷史真相是什么?不該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