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廠可以說是古裝影視劇、穿越小說中,“出鏡率”最高的機構了。神秘莫測的太監,武功高強的千戶,無處不在的眼線,他們陷害忠良、助紂為虐,東廠往往成為邪惡、恐怖的代名詞。那么歷史上真實的東廠是如何建立的,它又有著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1.東廠的設立背景
1402年6月,朱棣率“靖難”大軍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不久后朱棣正式登基稱帝,改年號為永樂。燕王朱棣是通過靖難起事奪取皇位,以武力非法奪取了建文帝政權,社會上流言四起。為此朱棣任用親信紀綱統領錦衣衛,以加強對社會輿論的監督。但紀綱橫行霸道,肆無忌憚,漸漸脫離朱棣的掌控,竟欲篡權謀反。
1420年12月,朱棣經過再三思量,決定打破朱元璋定下的祖制,設立“東緝事廠”,專門負責從事“緝訪謀逆、妖言、大奸惡”,同時他任命所寵信的宦官擔任首領,直接向自己報告,同時朱棣還有讓其監視錦衣衛的意圖。“東緝事廠”因位于皇宮的東華門外(一說東安門北),故簡稱為東廠,時至今日北京仍有一條東廠胡同,據說就是當年東廠的舊址所在。
2.東廠的機構設置
東廠設掌印太監一員,為最高長官,全稱職銜為: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簡稱為提督東廠,部屬尊稱其為“督主”或“廠公”。東廠初設時提督東廠之職由司禮監掌印太監(部屬尊稱為“宗主”)兼任,后因事務繁雜,改由司禮監秉筆太監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擔任。此外東廠還有掌班、領班、司房等職務,人員不定。
東廠的掌刑官并不是太監,而是用錦衣衛的千戶、百戶擔任。其中有掌刑千戶一人,理刑百戶一人,也稱之貼刑官。至于那些“基層辦案人員”,也全部來自錦衣衛,“輕黠獧巧者乃撥充之”。役長也叫“檔頭”,“帽上銳,衣青素衤旋褶,系小絳,白皮靴”,專門負責偵查。檔頭手下有“番子”數人,專門從事抓捕、拷問。
3.東廠的歷史演變
朱棣于1420年設立東廠,但東廠在當時并未十分放肆,甚至權勢一度不如錦衣衛。到了明憲宗時,設立西廠,由太監汪直統領,西廠(關于西廠、錦衣衛,縱橫五千年的小編甜心即可會在以后做介紹)后來居上,權勢反倒完全壓倒尚銘提督的東廠。明孝宗即位之初,員外郎張倫請求廢東廠,但明孝宗未予理睬。雖然如此,但明孝宗為君仁厚,廠衛無敢橫行,“司廠者羅祥、楊鵬,奉職而已”。正德元年,以劉瑾為首的“八虎”專權亂政,劉瑾命人殺死東廠太監王岳,命丘聚代之,又設西廠以命谷大用。他們廣派偵查人員,東廠的偵緝范圍甚至擴大到了全國,連“遠州僻壤,見鮮衣怒馬作京師語者,轉相避匿”。東廠番子在京城活動,謀取私利,他們常常羅織罪名,誣賴良民,之后就屈打成招,趁機敲詐勒索。朝廷官員也遭到迫害,“御史柴文顯、汪澄以微罪至凌遲,官吏軍民非法死者數千”。此時的東廠才“威名遠震”。
嘉靖年間,由于“世宗馭中官嚴,不敢恣,廠權不及衛使陸炳遠矣”。萬歷年間,雖然萬歷帝派遣太監作為礦監稅使,為害地方,但提督東廠的太監都比較老實,“東廠張誠、孫暹、陳矩皆恬靜”,以至于東廠的獄中都生出了青草。陳矩因負責“妖書獄”時,秉公處理,沒有大肆株濫,甚至得到了士大夫階層的一致稱贊。此后大明王朝日暮西山,而東廠也迎來了它最為“輝煌”的階段。天啟年間,魏忠賢以司禮監秉筆的身份,執掌東廠。魏忠賢利用東廠屢興冤獄,不斷陷害、誣殺正直大臣。魏忠賢黨徒拷掠楊漣、左光斗等官員,用盡酷刑,將其致死于獄中。此外魏忠賢還加強對民間的監督。據文獻記載,一天晚上有四個人在密室飲酒,一人酒酣,謾罵魏忠賢,其他三人噤若寒蟬,不敢出聲。還沒罵完,東廠的番人便將四人帶至魏忠賢的府邸,罵魏忠賢者當場被凌遲處死,其他三人被賜予金錢,但那三人者早已被嚇得魄不附體。
崇禎帝即位后,立即將魏忠賢處置,但他并未將東廠廢除,反而任命“王體乾、王永祚、鄭之惠、李承芳、曹化淳、王德化、王之心、王化民、齊本正等相繼領廠事,告密之風未嘗息也”。1642年御史楊仁上疏建議廢除東廠,崇禎帝依舊沒有采納,反而為東廠辯護。1644年3月備受崇禎帝信賴的太監打開彰義門,北京城陷落,崇禎帝自縊,大明王朝滅亡,而建立224年的東廠也宣告滅亡。東廠原本是皇帝為鞏固皇權所建立的特務機構,但卻最終成為宦官專權的工具。更加諷刺的是,在東廠大堂內懸掛著岳飛的畫像,提醒著東廠的緹騎辦案毋枉毋縱,而且堂前還豎立著一座“百世流芳”的牌坊,實在是可笑之極。
堯和他所在的部族都希望把堯現在所具有的這份權力繼承下去,所以他們力推丹朱當繼承人。但是“四岳”和其他部族則希望實行輪換制,所以堅決抵制丹朱當繼承人。
于是堯和“四岳”們杠上了。為了抵制元老們的推薦,他干脆來個全盤亂,自己跑去找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人說打算傳位給他們,比如許由、善卷等一些所謂的知名人士、當朝隱士,當然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有知名度但是實力不強,否則的話人家來個正中下懷就糟了。
可說白了,知名人士不是白當的,你精人家也不笨,自己手下無兵無將的,憑什么去當這個首領。知道堯這么熱乎,只是把自己推出當個站中間挨槍的,只怕屁股一坐上位置,腦袋不是被共工這些候選人砍掉就是被丹朱這位繼承人砍掉,當然不會接受了。
于是那段時間天下出現一種奇景,堯到處找名人隱士,見人就說自己要傳位,那些人則一聽到堯來找自己,嚇得跑得比兔子還快,還得不停地向別人表白:“我不要做啊,我沒這個意思啊,我沒聽到堯這話啊,如果我聽到了就立刻把耳朵洗干凈去……”
堯要推行世襲制,而其他部落長要求推行民主制。背后當然有他們各自的利益驅動,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人、財、物等集中調配使用的需求越來越明顯,所以世襲制代替民主制,已經成為歷史的必然,東西方都難以避免。所以西方“言必稱羅馬”,而古羅馬也同樣無法避免從共和制走向帝制。
當然,過程是復雜的。
這時候,有人向堯提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堯如果把首領的位置直接傳給丹朱,其他部落長們肯定不干,那咱們就來個表面民主、實則世襲的制度吧:趁著堯還活著的時候,先把首領的位置傳給某個過渡者,然后讓他干滿一屆,再把首領的位置傳回給丹朱,這就叫“曲線救國”。
舉個時間最近的例子,比如蔣介石先經過“民主投票”,把“總統”的位置傳給了嚴家淦,然后嚴家淦再把“總統”的位置傳回給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如此一來,“民主”的程序有了,世襲的實質也有了。
當下就是找一個這樣的“過渡首領”,而這個人是誰呢?像共工、鯀這種人是不行的,他們太強了,找他們過渡簡直是與虎謀皮。
這個時候,舜出現在大家的面前。
關于舜的故事,我想大家一定已經非常熟悉了。據說舜是個苦孩子,很小就死了娘,他爹是個渾蛋,娶了后娘又生了一個弟弟名字叫象,于是就不管舜的死活了,任由后娘虐待他。所以說這個人不配當爹,他就是一個瞎子,所以名字就叫瞽叟,就是瞎老頭兒。
但是舜這個人很厚道,對于親爹和后娘的虐待都是逆來順受。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后娘這么溺愛親生兒子象,可這象越來越沒用,而舜卻越來越有出息。
舜長大了,到處打零工,因為他為人老實肯干活又肯吃虧,所以走到哪兒人家都夸他,而他也心靈手巧,做事情都比別人多個心眼。話說,在瞎老爹和惡后娘以及渾蛋弟弟手底下還能夠越過越好,沒點眼力勁沒點伶俐勁能成嗎?
據說,舜在發達以后,還依然對他的壞后娘一家子非常好,并且還住在一起。雖然后娘他們嫉妒舜的成功,嫉妒舜現在比他們有錢,還三番兩次地想害死他,但是舜每次都能夠在別人害他時,神奇地脫身,照樣還是對他們那么好。
我總覺得這里頭有那么點兒問題,一個人如果在充滿陰損奸惡的環境中長大,如果他還能夠很善良,那么他一定萬分厭惡他成長的環境,并且一定渴望逃離那種環境,因為一個心理陽光的人,如果待在黑暗的空氣里,是會萬分痛苦的。那么舜為什么在他已經有獨立能力以后,還要繼續跟那一家子人渣混在一起呢,還是他實質上是在享受用別人的陰暗,來反襯他的光明和偉大這樣的心態?
一個真正善良的人,為什么默默縱容著自己身邊的親人一次次做出滅絕人性的惡行來,而且有意無意讓這些惡行傳播開來?要知道在那是一個信息流通極其艱難的時代,舜和他那些人渣親人的故事,竟然還幾乎傳遍每一個人的耳朵?
也許一開始,只是為了博取同情,讓自己在外謀生更容易一些,得到更多的感情分。但是后來,被大家發了“好人卡”的舜,真正感受到了好人卡的威力,也許他真是要深深地感謝他那渾蛋家人了。
所以當后來,舜的名聲傳到堯的耳邊時,堯覺得真是太好了,他正需要這么一個人。第一,他要有一定的能力,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號召力;第二,他要根基淺薄,沒有自己的班底,只能乖乖當一個傀儡過渡首領;第三,這個人的人品還要非常地好,不能當白眼狼。
舜完全符合這個條件,一個執“好人卡”的人,大家都愿意信任他,因為“好人卡”就代表著你可以盡情地欺負他和壓榨他,哪怕你把自己的工資卡給他都不怕被吞沒掉。
堯一看,這個人不錯,有能力重親情,只要跟他結成親,估計怎么踩都不反抗,于是上趕著把女兒嫁給他,一個不夠嫁兩個,一個叫娥皇,一個叫女英,指望通過政治聯姻,控制這個出了名的厚道孝順女婿,來幫丹朱坐穩江山。
當然他沒想到,這個厚道女婿一坐上高位,就開始大肆征戰,著手誅“四兇”,也就是把帝鴻氏的渾敦、少皞氏的窮奇、顓頊氏的梼杌、縉云氏的饕餮統統打敗砍頭,當時堯還高興著呢,以為他是替丹朱清場,沒想到舜清完場子后立馬把刀尖轉向了堯。
雖然在官方記載上,比如司馬遷的《史記》等,把堯舜之間的傳位夸了又夸,說兩人是“禪讓”,說堯覺得自己的兒子丹朱“不肖”,據說這個丹朱在自己老子眼中,也就是人渣的水平,于是毅然把首領之位也就是“帝”位傳給了舜,而舜呢謙虛得不得了,非要推讓不可,在堯死后硬是推讓丹朱為帝,但是天下人覺得丹朱沒有才能,都不去拜他,非要去拜舜,而丹朱也自知無德,哭著喊著硬要把帝位傳給舜。于是舜只好應眾人所請,登上了帝位。
但是事實上是怎么回事呢,說白了,司馬遷寫這個的時候,他離堯和舜的時代也有兩千多年了,跟咱們現在寫古人一樣,也是死無對證的一件事。不,他比我們還慘,因為他手頭的記錄比我們少多了。你想,秦始皇一燒,楚霸王又一燒,還能留下多少資料啊。
大家原來也以為就這樣了,結果沒想到,在晉代的時候,有人從古墓里挖出一套竹簡來,原來是春秋時代魏國的史書,這套東西后來就被稱為《竹書紀年》,這里頭顛覆了許多原來孔子版或者司馬遷版的遠古歷史。
《竹書紀年》的關于堯舜傳位的記錄是:“昔堯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譯成大白話就是,堯到老的時候,失去了權力,于是被舜奪了位,還關了起來。舜把堯關起來以后,又把丹朱流放到遙遠的南蠻之地,讓他見不到他爹堯,也不知道在他爹身上所發生的不幸經歷。
舜剛開始先是挑撥堯跟丹朱的父子關系,然后丹朱再也沒辦法見到堯了,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你父親堯不愿意見你”,可憐的丹朱一直以為老爹還在余怒未消,卻不知道此時的堯已經被舜對外界封鎖了。
然后舜再借用堯的名義,把丹朱流放了,最后再對外發布官方聲明:各位,由于堯的兒子丹朱很人渣,于是堯一怒之下把丹朱趕走了,然后把帝位傳給了我。我曾經再三推辭,但是出于老領導的關懷群眾的擁護,所以,現在開始這個天下就由我來為大家服務了,謝謝!(請鼓掌通過)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4665-0.html揭開歷史上真實的東廠:東廠設立的背景和演變真相究竟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