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的主線,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就是唐三藏帶著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從東土大唐去西天取經的故事,看過電視劇的都知道,其實是李世民先提出來的去取經,并且千金買了禪杖、袈裟,送給唐僧,讓唐僧無法拒絕。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李世民一定要去取經呢?
話說太宗死了以后呢,通過魏征生前的打點,找到了判官,判官通過一番說辭和自己的修改生死薄,讓太宗還陽,途中經過十八層地獄,結果遇到了領兵打仗時殺死的仇敵,不讓太宗過去 ,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處草寇,眾王子、眾頭目的鬼魂;盡是枉死的冤業,無收無管,不得超生,又無錢鈔盤纏,都是孤寒餓鬼。陛下得些錢鈔與他,我才救得哩。”
“這些金銀,汝等可均分用度,放你大唐爺爺過去,他的陽壽還早哩。我領了十王鈞語,送他還魂,教他到陽間做一個水陸大會,度汝等超生,再休生事。”眾鬼聞言,得了金銀,俱唯唯而退。判官令太尉搖動引魂幡,領太宗出離了枉死城中,奔上平陽大路,飄飄蕩蕩而去。
從這里我們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李世民為了還陽,所以答應他們做一個水陸大會,度汝等超生。這只是表面原因,而且李世民在還陽以后,確實召集僧眾做水陸大會了,而且也找了人去陰曹地府給這些人錢鈔,可以說履行了諾言,為什么還對取經這么熱衷呢?
原著中有記載:太宗遂與崔判官并二童子舉步前進。忽見一座城,城門上掛著一面大牌,上寫著“幽冥地府鬼門關”七個大金字。那青衣將幢幡搖動,引太宗徑入城中,順街而走。只見那街旁邊有先主李淵,先兄建成,故弟元吉,上前道:“世民來了,世民來了!”那建成、元吉就來揪打索命。太宗躲閃不及,被他扯住。幸有崔判官喚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脫身而去。
雖然只是簡單的描寫,但是李世民內心更加害怕的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因為他心虛,害怕遇到他們,所以李世民必須要超度他們,這樣他死了以后才不用再次碰到他們。
由此就發生了后面的故事:太宗道:“你既來此處聽講,只該吃些齋便了,為何與我法師亂講,擾亂經堂,誤我佛事?”菩薩道:“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太宗正色喜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處?”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太宗道:“你可記得么?”菩薩道:“我記得。”太宗大喜道:“教法師引去,請上臺開講。”
也就是說其實李世民忙活的水陸大會,沒有辦法超度,這可就急壞了,如果不能超度李建成和李元吉,那么他死后還要民對李建成和李元吉,因此他一定要超度,剛好大乘佛法三藏可以超度,因此便派唐三藏去取經。
可見,其實李世民要取經的緣由,主要還是心虛,怕死后得到報復。
抗日英烈徐秋(1898—1940),原名徐秋香。湖南省平江縣人。八路軍冀魯豫軍區第8軍分區司令員。2014年9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榮譽稱號。
徐秋烈士簡介
徐秋烈士是湖南省平江縣洪山塘坳場人,革命烈士,曾任魯西軍區第二軍分區(運西軍分區)副司令員。自幼家境貧寒,給地主扛活為生。1927年7月加入平江縣赤衛隊,參加了彭德懷、滕代遠領導的平江起義。1930年7月參加紅軍。1934年參加長征。1939年春,隨八路軍115師(代師長陳光、政委羅榮桓,師長林彪到蘇聯養傷)挺進魯西,任魯西軍分區后勤科長。1940年初,他帶一個特務營護送部分干部南下鄆巨一帶開辟新區,行至鄆城城南,與敵遭遇。他沉著指揮,率部與敵巧妙周旋,打死打傷日偽軍多人,保證了南下干部的安全。同年10月13日,他率軍分區和部分地方干部到鄆南縣開展工作,行至趙樓南部康莊、邵垓村時,被鄆城縣偽縣長劉本功糾集鄆(城)、鄄(城)、巨(野)、菏(澤)四縣日偽軍500余人包圍。在指揮部隊掩護地方干部渡河突圍中,徐秋等48人不幸壯烈犧牲。當地中共黨組織和群眾將他安葬在南趙樓村東,并立碑紀念。1971年5月,其遺體遷葬于鄆城縣烈士陵園。
徐秋烈士平生經歷
徐秋,原名徐秋香,1903年生于湖南省平江縣濁水鄉洪山塘坳屋場一戶雇農之家。父親常年給地主扛活,母親在地主家幫工。由于生活所迫,徐秋8歲即給地主放牛,16歲便像父親一樣做了地主家的長工。有一次,徐秋實在餓極了,在樹下拾了一只爛果子吃,地主卻硬說是從樹上摘的,扣了他的工錢,還把他狠狠打了一頓。面對如此黑暗的社會,徐秋在心里深深埋下一顆復仇的種子。
1927年,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了。在此影響下,徐秋報名參加了當地的赤衛隊,投入到轟轟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斗爭之中。
1930年7月,紅軍在肥遂區十三鄉成立了蘇維埃政府。徐秋聞訊跑到十三鄉,要求參加工農紅軍。一位紅軍干部問徐秋:“為什么要參加紅軍呢?”他充滿激情地說:“紅軍是窮人的子弟兵,能給窮人報仇,讓窮人過好日子!”。同年,徐秋加入共產黨。由于他團結同志,機智勇敢,很快被任命為紅五十八團團部參謀。
1934年10月,徐秋參加長征。先后渡過金沙江、大渡河,翻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穿過廣柔無垠的草原、荒無人煙的草地,行經11個省份,突破敵人的無數次圍追堵截,終于勝利到達陜北。整個長征中,徐秋總是吃苦在前,助人為樂,深受同志們好評。
1937年8月下旬,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徐秋隨八路軍一一五師開赴抗日前線。為了開辟魯西抗日根據地,1939年春,徐秋隨八路軍一一五師東進支隊進入魯西,先后任魯西軍區后勤科長、冀魯豫第八軍分區司令員等職。經常深入群眾,領導減租減息,組織地方武裝,運用麻雀戰、圍困戰、聯防戰、突擊戰、地雷戰等戰法,狠狠打擊敵人,使盤踞在魯西之敵,聞風喪膽,惶惶不可終日。
1940年3月,徐秋乘日偽軍進駐鄆城縣譚莊村立足未穩之機,率部夜襲敵營,一舉殲敵200余人,繳獲大批槍支彈藥。同年,9月初,日偽軍在鄆城縣王老虎村設據點安“釘子”,并在王老虎村一帶“掃蕩”,燒殺搶掠,奸淫婦女,無惡不作。徐秋根據情報,當機立斷,決定拔掉這個“釘子”。他利用人熟、地熟和青紗帳掩護之優勢,兵分四路,閃電般圍攻敵據點,頓時把敵人打得暈頭轉向,只顧躲藏,無法還擊。經過半小時的戰斗,據點里的日偽軍被消滅大半,剩下少數日偽軍喊爹叫娘地狼狽逃竄。“釘子”被拔除了,王老虎村一帶的村民無不拍手稱快,一個個高舉抓鉤、鐵锨蜂擁而至,鏟平了泥土未干的敵崗樓和封鎖墻,大大鼓舞了魯西軍民的抗日熱情。
土匪出身,殺人成性,人送外號“活閻王”的偽鄆城縣縣長劉本功,在其主子日寇支持下,推行“強化治安”,實行“三光政策”,喪心病狂地殺戮抗日軍民,破壞抗日根據地。在徐秋部的打擊下,劉本功接連幾次失敗。他一邊向主子求援,一邊糾集了鄆、鄄、巨、菏四縣的日偽軍500人,向抗日根據地進行了瘋狂反撲。與其同時,魯西、冀南、晉東南三地區的國民黨反動派也聯手簽訂了所謂的“三省聯防”協定,專以抗日軍民為敵,更助長了劉本功的囂張氣焰。
在嚴峻的形勢下,徐秋始運用毛澤東《論持久戰》和“兵民是勝利之本”的偉大戰略思想教育、鼓舞軍民,號召大家“人自為戰、村自為戰;一邊生產、一邊作戰”,與敵人展開了反封鎖、反“掃蕩”的游擊戰和自衛戰。
9月12日,根據地派南下干部途經鄆城,徐秋主動擔負起境內護送任務。漢奸劉本功也得到這一消息,認為向主子立功請賞的機會到了,立即調兵遣將前去截擊,并懸賞活捉一個南下干部大洋200塊。徐秋帶人趕到時,四區部已被先行一步的日偽軍包圍。經過一場激戰,擊潰了敵人,把南下干部接到高樓、周廟、智垓一帶。可是落腳未穩,敵人100余人又尾追而至。徐秋命令部隊埋伏在兩邊的高梁地里,待敵人全部進入包圍圈,突然一聲令下:“打!”戰士們一齊開火,直把敵人打得鬼哭狼嚎,丟下十幾條尸體逃命去了。
徐秋料定敵人不會善罷甘休,為了保證南下干部的安全,連夜又往趙樓(今南趙樓)一帶轉移,并召開干部會、黨員會、研究護送路線和措施,直到天快亮時,才準備休息。
這時,外面起風了,一陣涼意使徐秋想起放哨的戰士,便拿了一件衣服向外走去。在黎明前的寂靜中,徐秋隱約聽得遠處有犬吠之聲,緊接著又有一群小鳥驚叫著橫空掠過,不由心里一動,斷定是有敵人襲來了。于是立即命令部隊集合,準備戰斗。
須臾,敵人便包圍上來了。偵察兵報告說,前邊的大路上開來了十輛大卡車,每輛車上都裝滿了日偽軍,并且劉本功親自督戰。
敵人來勢之猛,力量懸殊,讓人始料不及,況且還有護送南下干部過境的任務,徐秋無意戀戰,決定突圍。他命令五區長魏振芳帶領一個連強渡趙樓西沙河,向北岸突圍,把敵人的注意力引向北岸,他自己則率余下的部隊掩護南下干部從正面突圍。
魏振芳在我火力掩護下,殺開了一條血路,渡過西沙河,突圍成功了。
徐秋正要突圍,狡猾的敵人卻從西南、東南兩側同時夾擊過來。北面的敵人也只留下一小部分與魏振芳周旋,其余全部從背后包抄而來。數十挺機槍噴吐著火舌,子彈像雨點一樣在身邊落下,呼呼的如是刮起一陣狂風。
劉本功開始叫人向徐秋喊話:“徐司令,你們被包圍啦,跑不了啦,快放下武器投降吧!只要乖乖的交出南下干部,不再與皇軍作對,我保你不死,今后還有享不盡的富貴榮華!”
徐秋根本不理敵人這一套。他沉著冷靜,機智勇敢,面對強大的敵人,不屈不撓,一次次組織突圍,并及時改變著突圍方向。從西沙河突圍時,敵人封鎖更緊了。機槍、步槍、小炮、一劑向河里狂射濫炸,噗噗的濺起一團團水霧。徐秋一邊指揮戰斗,一邊掩護南下干部渡河。離對岸還有五米、三米……前邊的戰士已經開始登岸了。魏振芳也在對岸接應了。眼著就要成功……
就在這時,徐秋不幸中彈壯烈犧牲,時年37歲。
徐秋犧牲后,當地政府和群眾把他的遺體安葬在趙樓村東,并立石碑一座,以志永久紀念。1971年5月,他的遺骨遷葬于鄆城縣革命烈士陵園.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4086-0.html《西游記》中李世民為什么一定要讓唐僧去取經?你都知道哪些?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