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18個兒子中,要選一個優秀的出來,當皇帝治理國家,也不是什么難事。
可為什么最后偏偏選中了白癡兒子司馬衷,因而造成了滅國的悲劇呢? 司馬炎 我覺得有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司馬衷相當于嫡長子。
司馬炎的嫡長子不是司馬衷,是司馬軌。
但司馬軌兩歲就早夭了。
這樣一來,司馬衷就是實際上的嫡長子。
嫡長子繼承制是漢人的老傳統,到晉朝的時候也已經傳了幾千年了。
嫡長子繼承制度的好處是非常大的,可以避免皇子之間對皇位的爭奪。
所以,司馬炎雖然有18個皇子,但是作為皇位繼承,司馬衷顯然是最重要的。
第二,司馬炎并不認為司馬衷是白癡。
司馬炎不認為司馬衷是白癡,主要有四個原因:其一,沒有一個父母會認為自己的兒子是白癡。
司馬炎雖然是一個皇帝,他也是父親,他也是很愛自己孩子的。
其二,司馬炎試驗過,證明兒子并非是白癡。
司馬炎曾經出過考題讓司馬衷做。
結果司馬衷的老婆賈南風等人怕司馬衷露餡兒,幫著他做了。
司馬炎沒有察覺,以為自己的兒子能干。
其三,很多人在為司馬衷說好話。
司馬衷被立為太子后,他的身邊有很大一幫人,他們當然不愿意司馬衷被廢,所以肯定在司馬炎面前極力說司馬衷的好話。
其四,司馬炎對司馬衷親自過問得很少。
司馬炎剛當皇帝的時候,也是有過一段勵精圖治的,但是后來他就厭倦了政務。
整天喝酒行樂,羊車望幸就發生在他身上。
因此他對兒子過問的比較少。
司馬衷 第三,司馬炎想把皇位傳給皇太孫司馬遹。
司馬衷比較笨,但皇太孫司馬遹卻很聰明,而且非常孝順。
有一次,皇宮里失火,司馬遹趕緊對司馬炎說,請他躲到暗處去,免得火光照見了他,出現危險。
這既是聰明的表現,同時也是孝順的表現。
還有一次,司馬炎帶司馬遹去看圈里的肥豬。
司馬遹對司馬炎說,趕緊把豬殺了犒勞將士吧。
這顯然又是司馬遹仁愛的表現。
于是,司馬炎就覺得這個司馬遹將來肯定是一個賢明的君王。
司馬衷雖然不聰明,但是可以通過司馬衷把皇位傳到司馬遹身上。
第四,司馬炎想擴大家族中自己這一支的力量。
這一點,可以說是最重要的。
晉朝初年的時候,晉朝的政治格局非常復雜。
因為司馬家族是從曹魏手上把皇位奪過來的。
因此,這個皇位非常不牢固。
為了削弱其他大臣及豪強的力量,司馬家族就大肆分封同姓王。
從司馬懿的子孫,到司馬師的子孫,到司馬昭的子孫,到司馬炎的子孫,輪番封王。
到晉朝初年的時候,已經分封了幾十個同姓王。
但是這樣一來,又形成了另外一個極端,就是同姓王勢力過大。
作為封建王朝,不管是異姓王還是同姓王,只要權力過大,必然要造成國家的分裂。
所以司馬炎想依靠大臣們,來和同姓王 尤其是不從他那一支出來的同姓王們對抗。
八王之亂 司馬炎到晚年的時候,耽于享樂,不想干這件事。
他想把這項工作,推給子孫們。
當時子孫們所能夠依靠的大臣主要有兩個:一是司馬衷的外公楊駿一家,二是司馬衷的妻子賈南風一家。
所以在司馬炎看來,傳位給司馬衷是比較恰當的。
不過顯然,司馬炎的考慮顯然沒有起到效果。
首先就是司馬衷的母族和妻族鬧起來,賈南風殺了楊俊。
接著賈南風又把司馬炎認為最聰明的皇太孫司馬遹給殺了。
這也就給旁支的同姓王們找到了借口。
八王之亂由此發生,晉朝被折騰滅亡了。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3869-0.html司馬炎有多達26個兒子為什么偏偏傳位給一個白癡兒子?司馬炎不歷史真相是什么?是真的嗎?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