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然”這個民族,對有的人來說,是個很陌生的族名。似乎,這個民族在歷史上是無足輕重的。實則不然,這個和北魏同時期的游牧民族,在五世紀初就建立了政權,成為北魏政權的一個有力的對手。后來,她是因為沒有答應她屬下突厥的求婚或者說拒絕了和親,突厥開始反抗,在反抗中突厥迅速強大起來,柔然抗擊不了突厥的打擊,向四處逃跑,其中一部分逃往向了歐洲,在歐洲大陸掀起了幾乎不亞于匈奴西遷掀起的浪潮,又一次的更新了歐洲的格局。
這就是歐洲史籍中不斷出現的阿瓦爾人,這個以后再說。那么,柔然這個民族究竟是怎么突然間出現在歷史上,并且持續了150年,對乃至歐洲歷史都造成了很大影響的呢?曾經有一個歷史階段,北方的兩個政權東魏和西魏都爭相和柔然和親,乃至柔然首領竟然認為自己在中原有兩個兒子,指的就是東魏和西魏,他們很孝順,到時候就把大批的禮物送來,而且將女兒嫁過來。由此可見柔然對歷史的影響力。關于中原王朝和柔然的和親,能夠查到的就有7次,其中有和北魏的和親,和北燕的和親,和西魏的和親。
柔然這個古族,在普通的歷史書上,也沒有什么記載。甚至,連一般民族誕生的神話傳說都沒有,當然,史料則更加少的可憐。柔然不像鮮卑,曾經孕育出了隋唐的制度的和盛世,也不像后來的突厥、契丹讓眾多人記住。它只是一個簡單又純粹的游牧民族。但是,一個男人,成就了傳奇般的柔然帝國。事情還得從公元前4世紀說起,鮮卑拓跋氏在一次戰爭中,掠得了一名俘虜,他身材高大,體質強壯,臂力過人,而且驍勇善戰。于是,拓跋氏給他賜名“木骨閭”。一個被打散的部落的孤兒,一個在草原上流浪的孩子,他的民族實在無法確認。但有一點可以確定,他不是鮮卑拓跋族,因為,他是拓跋的奴隸,按當時的狀況,拓跋是不會將本民族的孤兒掠為奴隸的。雖然暫時不能確定木骨閭的民族,但從他和他的后代的活動范圍看,將他定為今巴彥淖爾一帶應該是沒錯的。是陰山南北的草原,催生了這一民族。
定義:這里說的評語,其實是指對一個人或多個人的評價。由于古代文學深受以《左傳》、《史記》為代表的史傳文學的影響,對于人物刻畫多以事件描寫和當世之人的評語為主,其中大都是簡潔而精辟的語言。因此對一個人的評價,評語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是大家欣賞古典小說時所要注意的一點。《三國演義》作為古典小說的代表,其人物眾多,個性張揚,性情迥異,因此上它的評語都是極其精彩的,有的已融入現代生活中的口頭語。
第一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一句話,不僅給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國安邦之臣,在亂世則是獨霸一方的軍事首領。而曹操聽到這話面露喜色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沒有說他能成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稱帝,在史書上成為王莽、董卓一類的人。精辟指數:10
第二位:“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個人認為,在曹操說過的所有的話里面,這句話是最精辟的。難怪劉備會嚇掉勺子,連蒼天也打了個冷戰,以為泄露了天機。其實曹操也就是這么一說,試探一下而已,后來又被劉備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來說過的最正確的一句話。精辟指數:9.5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2591-0.html歷史上的柔然古國到底從哪里來?柔然民族由來不該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