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網訊 “一芽一葉一抹香,春茶生產正當時。”一片小茶葉,既能泡出千年文化,又能“炒”出富民產業,更在餐桌上綻放出令人驚艷的新滋味。這個春天,讓我們走進茶園、廚房,看一片綠葉如何“沏”出鄉村振興的新茶道。
機械制茶
日前,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箬陽龍珍杯”炒茶大賽在箬陽鄉舉行,來自“箬陽龍珍”產地的箬陽鄉、莘畈鄉、沙畈鄉、塔石鄉的10多位炒茶師傅參加。
“炒茶機的程序1就代表殺青,再把溫度、濕度、圈數、壓力這些指標調好,才可以開始炒茶。”來自莘畈鄉的選手劉銀根一邊操作一邊介紹。
此次炒茶比賽的原材料是由箬陽鄉提供的高山茶葉,采用現場實際操作的方式,選手用扁形茶炒制機和輝鍋機,將規定的鮮葉原料在7小時內炒制成“窄、直、長”,具有“箬葉形、箬葉香”的“箬陽龍珍”。
“舉辦此次比賽一方面是為了進一步規范和推廣‘箬陽龍珍’制作標準,提升箬陽龍珍茶的影響力,同時也是助力婺城區培養出更多技藝精湛的機械制茶師。”婺城區茶葉行業協會會長李文鴻說。
據介紹,近年來,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大力實施以科技強農、機械強農為核心的農業“雙強”行動,打造智慧茶園,提升高山茶園機械化水平,擦亮“箬陽龍珍”國字招牌。截至目前,全區“箬陽龍珍”產區茶園面積近2萬畝,茶葉產量220噸,總產值達8600萬元,授權使用地標企業7家,產區內現有市、區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擁有浙江省著名商標1個。“箬陽龍珍”,正不斷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帶動山區百姓增收致富。
以茶入菜
近日,位于婺城區白龍橋鎮的婺江絲雨茶葉專業合作社茶園迎來了采摘季。
婺州茶俗婺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姜瑩瑩準備做一道特色美食——茶葉炒雞蛋。姜瑩瑩一邊講解,一邊將混合著茶葉的蛋液放入鍋中,瞬間,濃郁的香氣彌漫整個廚房。
“不少人以為茶葉只能用來泡水,其實茶葉入菜的歷史,遠比我們想象的更為悠久。”姜瑩瑩介紹,早在秦漢時期,就有了羹煮和茗粥茗食類,類似于現在的以茶入菜,以茶烹制方式。我們現在也有用茶葉和魚一起烹飪,別有一番風味。
近年來,隨著茶旅融合的推廣,婺城區將茶文化融入鄉村旅游發展,不僅打造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茶膳體驗活動,而且通過“以茶促旅、以旅帶茶”的發展模式,吸引游客前來體驗茶文化,為鄉村振興開辟了新路徑。
茶香共富
在婺城區羅店鎮鹿田村的婺州舉巖茶基地,當地茶農迎來了新一年的采摘季。
茶農劉巧蘭雙手翻飛,動作嫻熟,她說,一片片綠葉子是增收致富的“金葉子”。
近年來,在龍頭企業及非遺傳承人的帶領下,婺州舉巖茶產區逐步規范種植、采收、炒制等流程,同時加大“婺州舉巖”品牌宣傳等舉措,大力推進千年貢茶婺州舉巖的良種化、標準化、品牌化和產業化,推動茶文旅融合,帶動茶農擴大種植并拓寬銷售渠道,幫助當地茶農增收致富。(沈樺、曹靜怡、徐樂、張藝;本稿圖片均據婺城融媒體中心)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1-16225-0.html浙江金華婺城:一口茶香富了春山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