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45年來,每一個中國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方方面面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聚集起來,促成了社會進步、人民富足、國家強盛,堅定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為世界發展、人類進步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開創了以改革開放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新局面。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上任伊始第一次出京考察就前往改革開放“得風氣之先”的廣東,發出“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的動員令。2023年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首次地方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南下廣東,深刻指出:“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是長期不變的,一以貫之的。”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把脈定向,在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上,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科學回答了為什么改、為誰改、怎么改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強大的思想和理論武器。
這是2022年7月30日拍攝的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戰略安排,明確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間表、路線圖,展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前景。我們要勝利實現既定戰略目標,就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這條正確之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
改革開放是正確之路。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所謂顛覆性錯誤,也就是根本性、方向性錯誤。改革開放45年來,我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個立國之本,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保我國實現了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放眼當今世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風景這邊獨好”,充分說明我國改革開放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同時讓處在風云變幻之中的世界對社會主義有了全新的認識,讓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有了全新選擇。
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現代化歷程,實現了從落后時代到大踏步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的歷史性跨越,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的地位不斷鞏固,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超過30%,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改革開放是富民之路。從1978年到2022年,全國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4928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34元增加到20133元,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45年來,我國消除了絕對貧困,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中等收入群體規模超過4億人,形成了超大規模市場。我國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網,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13.5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10.1億人,義務教育入學率接近100%,不斷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推動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進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這是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拍攝的良渚古城遺址公園(2022年7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日前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再次釋放了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鮮明信號。奮進新征程,我們必須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牢牢把握歷史主動,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共產黨領導,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在黨,根本在于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我們必須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政治優勢,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領域,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根本邏輯和辯證法。我們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開放。要堅持從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反復出現的問題背后查找體制機制弊端,找準深化改革的重點和突破口。要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加快推進民生領域體制機制改革,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著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公共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困難群體傾斜,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現實利益問題。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改革開放45年來,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什么、怎么改必須以是否符合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為根本尺度。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改革開放都只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既定方向上前進。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改就會失去活力和前進的動力;不該改、不能改的堅決不改,改了就會丟掉黨、國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我們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長期堅持,決不動搖。
站在2023年的歲末回望45年的改革之路,從深圳蛇口開山填海到雄安新區扎實落地,從掙脫“兩個凡是”的束縛到撥開“姓資姓社”的迷霧,從貧窮落后到全面小康……正是憑借改革開放精神,我們黨帶領人民沖破層層阻礙,攻克重重難關,敢于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才收獲了別樣的風景,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斗贊歌。這種源于改革開放實踐的強大精神力量,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力量,是敢闖敢試、勇于創新的力量,是互利合作、命運與共的力量,推動著當代中國不斷走向繁榮富強。入之愈深,其進愈難。奮進新時代,改革已突入“無人區”,無先例可循,無經驗可鑒。我們必須始終保持頭腦清醒和戰略定力,大力弘揚改革開放精神,既要當改革的促進派,又要做改革的實干家,以“闖”的勁頭、“創”的智慧、“干”的作風,激揚改革開放精神力量,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共同創造新時代的新光榮。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0-5792-0.html堅定不移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用新的奮斗創造新的偉業
下一篇: 更加奮發有為地做好新時代經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