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萬物復蘇的春天,長江下游一位“居民”也活躍了起來——在崇明,上海市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多年跟蹤監測發現,曾一度絕跡于長江的刀鱭,近年又迎來魚汛的回歸。
華為青浦研發中心已全部完成主體結構封頂工作。
在這位“居民”成汛的季節,長江沿岸也是一派火熱景象——滬蘇浙交匯處的長三角“原點”上,一座科創小鎮正拔地而起,華為青浦研發中心已全部完成主體結構封頂工作,開始全面精裝修,計劃今年6月竣工。到那時,長江最東端的研發成果也將如刀鱭一般,“溯游”到長江中段的武漢乃至上游的重慶等更多地區。
上個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2024年一季度制度創新成果發布會集中發布4項制度創新成果,將推廣復制到全國更大范圍內應用實施。
從生態保護、科創策源到制度創新,近年來,上海聚焦“一極三區一高地”定位,緊扣“一體化”“高質量”這兩個關鍵詞,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中積極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攜手蘇浙皖深入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同時,也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貢獻一份積極力量。
未來,上海將以“五個中心”建設為重要抓手,聚焦重點任務,強化高水平協同聯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好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范、輻射帶動作用,更好服務國家重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共抓“大保護”,綠色生態帶來發展新機遇
“江豬露頭了。”在長江口撐船的崇明居民習慣將長江江豚稱為“江豬”,這兩年,江豚在上海的目擊頻率一年比一年高。據市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資源監測團隊介紹,2022年至2023年,江豚的目擊次數從一年13頭次升至81頭次。“得益于長江大保護,這片水域網具沒了、船只少了、干擾小了,江豚的生存環境逐步變好,就又回來了。”研究人員說。
據上海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長江“十年禁漁”成效明顯,全市194名退捕漁民安置保障有力,全年組織開展6次“使命2023”聯合執法和1次長三角長江禁漁聯合執法行動,江豚等珍稀物種種群因此得以加快恢復。
航拍江浙滬交匯處。
不僅共治“一江水”,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工作也取得明顯成效。數據顯示,秋冬季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綜合治理行動連續5年全面完成、長三角41個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83.7%、跨界水體聯防聯控深入推進、594個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93.4%。
與此同時,生態優勢正逐漸轉化為經濟優勢,綠色轉型給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的亮點。據統計,“雙碳”目標下,上海全市范圍內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市級重點實驗室以及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發明專利授權量分別占全國的6.44%、4.61%;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配額累計成交量超4.32億噸;碳達峰專項行動有序開展,推動碳達峰碳中和“1+1+N”文件落地,推進“碳達峰十大行動”。
科創“排頭兵”,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近年來,長三角強勁活躍增長極功能不斷鞏固提升,這背后是步履不停的科技創新一體化探索。
以上海青浦區為起點,一條萬億元級別的“長三角數字干線”延伸開來。而被稱為改革試驗田的長三角國創中心,是由科技部批復,上海長三角技術創新研究院牽頭,聯合江蘇、浙江和安徽相關機構共建的綜合類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于2021年6月揭牌成立,總部位于上海張江科學城。長三角國創中心副主任譚瑞琮介紹,已在上海和江蘇建設92家研究所和功能型平臺,與國內龍頭企業成立310家細分領域龍頭企業聯創中心,“這些都為‘揭榜掛帥’項目的成功對接打下堅實基礎”。
聚焦重點領域深化協同,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全面推進,聯合蘇浙皖啟動實施第二批28個聯合攻關項目,由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構成的長三角戰略科技力量穩步壯大。
長三角世界級產業集群加快打造,上海三大先導產業規模達1.6萬億元,引領帶動長三角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產業規模提升;持續推進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汽車芯片等關鍵零部件研發和產業化取得積極進展;國產大飛機長三角產業鏈配套率持續提升,跨區域產業合作載體建設加快推進。
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也在不斷完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標準管理辦法》印發,長三角區域統一地方標準累計達17個;“滿意消費長三角”行動進一步深化,截至2023年底,累計培育長三角放心消費單位44萬家、線下無理由退換貨單位43萬家、異地異店退換貨單位2174家;上海與南京、杭州、合肥、嘉興獲批共建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科創板長三角地區上市企業270家,占全國比例達48%。
制度“試驗田”,走出區域協調發展新路
過去一年,長三角示范區推出一體化制度創新成果24項,4年累計136項,其中38項面向全國復制推廣。
如今,在長三角辦很多事不用來回跑,靠數據“無感漫游”就能坐享“同城服務”。示范區內,住房公積金能用來支付異地房租;滬蘇浙皖三省一市新生兒入戶,可以在受理地直接打印《居民戶口簿》,3個工作日內就能拿到手;首次申領身份證,不用回老家,在異地就能辦……長三角示范區的一系列制度創新探索,為區域協調發展摸索出一條條新路。
重大項目加快實施,一體化交通網絡初步形成,滬蘇通鐵路二期、滬渝蓉沿江高鐵等項目加快建設,滬蘇地鐵11號線無縫連接,9條涉滬省際“斷頭路”全部打通,洋山深水港小洋山北作業區集裝箱碼頭項目全面開工,南通新機場前期穩步推進。
跨區域城市合作不斷深化,啟動G60科創走廊九城市聯合攻關行動,滬蘇建立推進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工作協同機制,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有序推進,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金山—平湖等毗鄰地區開展深入務實合作。
目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第二輪“三年行動計劃”已順利收官,217項工作任務基本完成。上海市發展改革委方面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強化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有機銜接、縱深推進,更好發揮輻射帶動、國際對標、制度創新和協同攻關作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帶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新貢獻。(張天弛)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7977-0.html“一體化”帶動“高質量”,長江龍頭舞起來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