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代表團小組會議,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浩給代表們點贊。鮑筱蘭攝
本報前方記者 鮑筱蘭
創新創業闖天下,這是浙江隨時代向前奔涌的強大力量。當前的浙江,正在搶抓機遇,以“此時不拼,更待何時”的昂揚姿態,強力推進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勇當中國式現代化的先行者,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新篇章。
拼字當頭,從全國兩會浙江代表團的聲音中不難發現,浙江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想辦法、下真功、求突破。同時,作為經濟大省的浙江,也在切實擔起勇挑大梁的責任擔當,為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全國人大代表,紹興市委副書記、市長施惠芳
拼營商環境:政府勇當改革先行者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推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國人大代表,紹興市委副書記、市長施惠芳認為,在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過程中,政府要牢牢扭住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三個關鍵詞,精準聚焦關鍵領域、關鍵環節,統籌打好政務、法治、市場、經濟生態、人文五大環境建設組合拳,打造標志性成果,放大疊加裂變效應,增創體制機制新優勢。
多年來,浙江從資源小省成長為經濟大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通過簡政放權、政務服務增值化等一系列舉措構建服務型政府,為企業提供便利、不斷釋放市場活力。“當前,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營商環境領域改革同樣如此。要以縱深推進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為牽引,進一步增強改革韌勁,迎難而上、久久為功,主動變革、率先突圍。”施惠芳表示,進一步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政府要牢固樹立問題導向,強化求解思維,大力破難解難,勇當改革先行者。
改革既要強化頂層設計,也要尊重基層首創。施惠芳表示,紹興大力探索構建政務服務新生態,企業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楓橋式’護企優商模式等6項改革經驗入選浙江省營商環境建設最佳案例。
施惠芳介紹,紹興77.9萬戶市場主體中,民營企業達到23萬家;上市公司累計突破100家,其中A股上市企業80家、居全國同類城市第3位。民營企業強則紹興強、民營經濟好則紹興好。
2023年紹興制定實施民營經濟做優做強“33條”,深化政務服務增值式改革,推進“愛企”系列行動,致力解決好企業“圍墻外的事”。施惠芳表示,今年以來,針對本土企業再投資擴生產需求,紹興制定實施支持制造業內生項目建設專項政策,激發本地企業投資積極性,為經濟穩中向好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既不能因循守舊,也不能唯新是騖,要因地制宜,先立后破,分類施策,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產業發展新路子。”施惠芳說,紹興紡織全產業鏈增加值占制造業增加值比重近四成,在以紡織業為代表的傳統制造業,需要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方向躍升,帶動區域制造業加快向高端躍升,推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施惠芳說,對紹興而言,就是要通過打好產業轉型升級組合拳,推動實現從“傳統制造業大市”向“先進制造業強市”的精彩蝶變。
全國人大代表,舟山市委副書記、市長徐仁標
拼海洋經濟:充分挖掘海洋新質生產力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舟山市委副書記、市長徐仁標表示,舟山市正以生態優先、綠色高質量發展為引領,構建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的海洋生態經濟體系,實現藍色經濟的綠色低碳發展。
浙江海岸線長度全國首位,島嶼數量全國首位。其中,擁有2085個島嶼的舟山被稱為“千島之城”,海域遼闊、海島眾多。2023年,舟山海洋經濟增加值達1400多億,占GDP比重近七成。
“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我認為首先要強化規劃引領。”徐仁標表示,面向國家主體功能定位、“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在統籌海洋產業分工與布局、建設東部海洋經濟圈中找準自身定位,把舟山獨特的區位條件、資源特色、海島空間等優勢轉化為開放優勢。
近年來,舟山市加快產業培育,堅持揚長避短,發揮比較優勢,充分挖掘海洋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特色化海洋產業集群,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如今,綠色石化和新材料、能源資源農產品消費結算中心、船舶與海工裝備、數字海洋、清潔能源及裝備制造、“一條魚”、海洋文旅、港航物流和海事服務、現代航空等九大產業鏈在舟山拉開框架,現代海洋經濟“四梁八柱”加速立起來。
作為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主陣地,圍繞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舟山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承接落實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加快構建大宗商品全產業鏈制度型開放,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實現海洋經濟開放發展與保障國家資源安全同步推進。
“放之于長三角,世界級的長三角,需要世界級的港口群。”徐仁標說,統籌好海陸發展至關重要。統籌推動海港、陸港、信息港“三港”聯動,重點要聚焦聯動,核心是多式聯運。
徐仁標同時建議,設立海洋經濟專項資金,支持海洋經濟發展,并對沿海地區,尤其是自身財力有限的海島地區,在承接國家戰略項目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時加大財力的支持。
全國人大代表、今飛集團董事長葛炳灶
拼制造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快產業鏈培育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而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深耕制造業多年的全國人大代表、今飛集團董事長葛炳灶今年帶來了多項相關建議。他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民營企業責任在肩,應該持續修煉“內功”,加大科技創新力度。
“推進數字經濟創新提質列入國家重點戰略,發揮5G、算力和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優勢,以新質生產力賦能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葛炳灶介紹,今飛集團始經過60余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以鋁合金輪轂和汽車鋁合金相關結構件雙輪驅動、輕合金材料與智能裝備多元支撐的產業格局,是浙江省制造業百強企業。
“民營企業能夠實現長久發展,離不開穩定、高效、協同的產業鏈,這是實現‘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升級、制造之都向智造高地轉變、建成全球先進制造業強國的關鍵所在。”葛炳灶說。
浙江全省已經形成綠色石化、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智能物聯、現代紡織與服裝四個萬億級產業集群,集成電路、高端新材料、新能源裝備、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四個五千億級產業集群,還有一批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分布著上百個各類國家級的產業基地、制造之都。先進制造業是浙江經濟的“四梁八柱”。葛炳灶認為,塑造產業鏈整體新質生產力協同,將有望提升產業集群的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
葛炳灶表示,做強做優產業鏈,為民營企業塑造發展新優勢,關鍵在于多措并舉,強化產業鏈上中下游對接,推動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和融通發展,促進全產業鏈整體躍升,讓產業鏈更長更牢。
“科技創新是關鍵一招。”在葛炳灶看來,數字化是制造業創新的重點方向。他建議,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機制,鼓勵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關鍵零部件上實現技術創新和突破,對于取得重大科技突破和創新成果的,要給予獎勵表彰,并明確在本地產業鏈優先應用推廣的扶持政策,加速科技創新成果的本地轉化和應用。
全國人大代表、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畜禽研究所所長陳淑芳
拼鄉村振興:以科技創新推動種業振興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用了很長的篇幅論述農業農村,同時提出加大種業振興、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這讓全國人大代表、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畜禽研究所所長陳淑芳感到振奮,更加堅定了她繼續深耕農業的決心。
從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的陳淑芳,扎根寧波象山縣海島30余年,創新探索養殖模式和養殖技術,積極推動象山白鵝提純復壯,并將試驗及實踐成果轉化推廣。在陳淑芳的微信里,有3000多家養殖戶,不管白天黑夜,刮風下雨,只要有求助電話,她必定幫助解決問題。
除了手把手傳授技術、幫助養殖戶解決問題,陳淑芳更希望通過科技的力量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多年來,她不斷在技術上攻關,以良種良法,增加農戶收入。
陳淑芳今年帶來的建議就是圍繞種業安全:“希望國家支持浙江創建國家智能設計育種技術創新中心,有效發揮體制優勢,為農作物、畜禽等育種環節提供底層共性技術支撐,實現傳統育種技術向智能化、精準化和工程化轉型,推動種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同時加快構建我國智能設計育種技術創新生態體系,加大對我國智能設計育種技術創新生態體系建設的支持力度;另外,還建議依托育種領域專業機構牽頭組建中國育種數據開放共享平臺,基于共建、共享、共贏的原則,推動我國育種數據的高效集聚和綜合利用。”
“以科技創新推動種業振興,是農業高質量發展核心要義,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也是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具體體現。”陳淑芳說。
陳淑芳還建議,在農業科研領域加快構建起理論研究、應用研究、裝備研發相銜接的智慧農業創新體系,建立以應用為導向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機制,確保創新鏈與產業鏈的強效互動。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導游謝麗
拼消費:提升旅游公共服務水平
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旅游帶動經濟復蘇被特別提及。春節假期出游熱、消費旺、年味濃。國內旅游出游人次和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均大幅增長,創歷史新高。
浙江舟山普陀山朱家尖是全國聞名的旅游景區。今年春節8天,接待游客81.05萬人次,其中普陀山接待62.75萬人次,比2019年增長19.3%。2023年該區域共接待游客2298.23萬人次。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導游謝麗今年帶來了《關于文旅融合背景下將旅游公共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議》。
“在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基層對提升旅游公共服務的呼聲很高,需要自上而下給予政策上的指導和協調,加大對旅游公共服務的統籌規劃、政策引導、資金扶持,促進旅游公共服務能級躍遷,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謝麗表示。
謝麗建議從三個方面入手更好地提升旅游公共服務水平。首先,應該將旅游公共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從國家層面將旅游公共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在此基礎上,鼓勵各地制定出臺指導意見和標準,構建旅游公共服務發展的基本框架和目標體系,全面推動公共服務工作提質增效。其次,持續加強旅游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包括完善旅游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加強標準復審修訂、推動國內國際標準化協同發展等。最后,大力推動旅游公共服務共建共享融合發展,通過設立旅游公共服務專項資金、加快打破部門壁壘、深化旅游服務與服務行業全面融合等方式和手段,積極把旅游服務元素植入餐飲服務、住宿服務、交通服務、文化服務等各類服務中,不斷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和效能。
如何把短期流量變成長久旅游興奮點,實現“淡季不淡、旺季更旺”?謝麗表示,文旅深度融合是關鍵,要尋找、打造、培育文旅品牌,能從根源處聚人氣、創經濟。
謝麗建議,要注重融合在地文化、注重業態創新。如目前舟山正在打造海上影視之城、海上音樂之城、海島賽事之城和海洋文化長廊,在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固定推出惠民季優惠政策和線路,多方聯動涵蓋吃住行游購娛,帶動力量很足。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7815-0.html浙江經濟,活力奔涌向前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下一篇: 奉賢區表彰2023年度財富百強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