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張理晶
通訊員 程方園
實習生 宋柏
“‘綠色礦山’在6月將正式投產,廢棄礦山的重新開發,既修復了自然環境,又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近日,極目新聞記者在湖北鐵路開發有限公司一屆二次職工代表大會暨2024年工作會上獲悉,該公司去年5月成功摘牌的紅安礦山項目,今年6月將正式投產。
會議現場
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不斷加大鐵路沿線資源開發,也為了能向鐵路重點項目的建設提供有力的原材料資源保障,公司經過前期多次考察,選擇在距離武漢較近的革命老區紅安縣投資開發非金屬礦山。項目采用央、省、縣三級國企聯動的形式共同投資開發,為紅安縣積極融入武鄂黃黃都市圈,全面對接大武漢和長江新區貢獻省屬國企力量。
該項目總投資6.4億元,共包含兩座礦山,分別是位于紅安縣八里灣鎮的劉家大屋礦區和位于紅安縣永佳河鎮的大山崗礦區。記者了解到,劉家大屋礦區將在6月正式投產,隨即啟動大山崗礦區建設。同時,將依托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科研技術,探索建立以精細化加工方式向價值鏈高端延伸的新材料產業。
“邊開采邊復綠,是我們的初衷。”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座礦山廢棄多年,因達不到環保要求被政府關停。公司接手后,按照國家關于礦山建設規模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發展要求,擴大了之前的開發規模,不僅對原有的老礦坑進行修復,還將重新打造一座安全、綠色、環保、智能的現代化礦山。
新項目將嚴格按照綠色礦山建設要求,引入數字化礦山管理系統,全程監控礦山各個環節,大幅提升隱患預警和安全管理工作,在設備故障報警后,可通過車載攝像頭遠程實時觀看現場情況,并直接在操作中心實現遠程遙控接管,提升故障處理效率。后期在生產過程中,還將引進電動礦卡,相比于傳統大型自卸車在載重、碳排放等方面,可最大程度實現“低碳”排放。
項目還將通過建設全封閉環保廠房、設置隔音屏障、安裝污水處理壓濾機等方式,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綠色、可持續的生產方式。
“礦山投資是公司開發的新產業,公司實現產業延伸的同時,既解決了當地生態修復的遺留問題,還帶動了當地就業和經濟發展,投產后將提供200個左右的就業崗位,以產業發展助推村民致富和鄉村振興。”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7073-0.html他們加大鐵路沿線資源開發,廢棄礦山將重披綠裝真相究竟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