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17日,蘋果公司宣布,在其首款混合現實(MR)頭戴顯示設備Vision Pro于2月2日發售之前,正式推出Vision Pro應用商店,在市場觀點看來,這是蘋果生態進一步擴張的重要舉措。不過呱呱墜地的Vision OS能否媲美iOS仍然是未知數,畢竟Vision Pro問世之初或許會停留在娛樂層面,而非生產力工具,適配Vision Pro對開發者來說也是難題,如果只是將2D App移植過來,那注定會讓這款主打3D的產品“跛腳”。
初期定位娛樂層面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對于App開發者們來說,現有的iOS應用程序都可以直接移植到Vision Pro上,據蘋果此前公布的消息,Vision Pro應用商城中將包含超過100萬款應用程序,其中包括生產力工具Keynote、Microsoft Office,視頻會議軟件Slack、Zoom,流媒體應用Disney+和游戲《水果忍者》《索尼克夢之隊》等。
Vision Pro應用商店能否追平甚至超越App store,迄今為止仍讓外界疑慮,因為在去年的蘋果開發者大會上,用于演示的Vision Pro還無法使用最重要的EyeSight功能,這項技術可以讓用戶與外界進行眼神雙向交流,即現實中的人可以通過Vision Pro看到佩戴者的眼睛,反之佩戴者也能看到身邊的人。除此之外,針對Vision Pro的日歷、地圖、圖書、郵件等蘋果自帶應用,也未展露真容。
或許正因如此,Vision Pro在發售之初還不能成為合格的生產力工具,而需要從娛樂功能入手。正如蘋果公司全球營銷高級副總裁 Greg Joswiak對外表達的:“Apple Vision Pro是終極娛樂設備,用戶可以用它享受個人音樂會和Apple Immersive Video冒險,與栩栩如生的史前生物互動,甚至使用Environments環境登陸月球表面,這與用戶以前見過的任何東西都不一樣。”
如果Vison Pro僅定位在娛樂層面,又能否匹配其高達3499美元的售價?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MR產品目前的賣點便是交互感和沉浸感,前者指向工作、生活層面,后者側重于娛樂層面,剛剛面世的Vision Pro,初期很難成為用戶工作上的幫手,只能先定位在娛樂層面,更具體來說是影音體驗層面,不過Vison Pro與任何新型電子產品一樣,都需要在一輪又一輪的反饋中不斷調試才能走向成熟,經過一段時間的迭代,Vision pro將更全面地融入用戶生活。
軟件是否會成短板
在業內觀點看來,如今蘋果的商業模式已將重心更多放在內容、生態的構建,硬件產品不過是其生態的入口,這從蘋果財報中,不斷增長的服務業務可窺見一斑,市場關心的是,隨著Vison Pro的發布,蘋果生態圈還能否再次大幅擴張。
市面上的主流平臺、應用對Vison Pro反應不一,例如HBO旗下流媒體平臺Max對于Vision OS系統表示支持,這意味著在Vision Pro上用戶可以觀看經典劇集,此外還能收看CNN、探索頻道等相關內容,但同為視頻巨頭的Netflix則反應冷淡,宣布現階段不會為Vision Pro開發原生應用,市場預測其大概率會直接移植iPad 2D版本。
對于應用生態問題,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分析認為,雖然虛擬現實行業已經歷了多輪興旺和衰退,但迄今為止,行業應用規模小、內容供應不足是必須面對的現實。VR、MR行業若想迎來爆發式增長,不能依靠單獨的某款硬件拉動,而必須是整個產業鏈的突飛猛進。
專家指出,Vison Pro也逃脫不了這一規律,目前來看,Vision Pro仍處于軟件落后于硬件的狀態。從產品性能看,Vison Pro最大的亮點在于空間計算能力,這是讓用戶獲得沉浸感的基礎,如果開發者只是簡單地在代碼層面轉換制式,那么Vison Pro可能也僅僅停留在2D交互階段,與想象中的3D相去甚遠。
或許也正是害怕新產品“跛腳”,市場機構預測,蘋果對Vison Pro的生產、出貨會較為謹慎,例如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認為,Vision Pro初期貨量有限,需要先在美國市場驗證銷售流程是否順利,此外團隊也需要時間調整算法,以符合其他國家法律法規。郭明錤預計,開賣之前蘋果會為Vision Pro備貨6萬—8萬臺。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柱力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6676-0.htmlVision Pro應用商店面世 蘋果生態還能否“破圈”真相究竟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