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云迎
通訊員 周桃華
榮譽見證實力,年度至高殊榮!日前,當代著名畫家鄭聯學榮登藝術家百強榜單,榮獲“2023年度百強藝術家”榮譽稱號。
鄭聯學先生
據介紹,鄭聯學先生,1963年出生于湖北宜都,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畢業。現為中國國家畫院范揚工作室畫家。三峽畫院畫家,民盟中央美術院宜昌分院院士,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宜昌美協理事,伍家區美協副主席。2008年國畫作品《鄉村印象》,入選中宣部、文化部建黨九十周年全國書畫展優秀獎。2009年中國畫《鄂西秋色》發表于《書與畫》全國性雜志。2010年中國畫扇面小品獲全國優秀獎。2011年,中國畫作品《一帆風順》獲全國深圳論壇銀獎。2014年中國畫入選湖北省第12屆美展。2015年作品在國家畫院展出。2015年作品在四川巴中展出。2019年,西楚秋意,參加哈爾濱寫意品泓邀請展。2020,7.作品《居家人不出》參加湖北省美術院雙年展優秀獎。2020年,清江晨韻,參加湖北省中國畫展。2021年,作品《鄂西印象》參加建黨百年湖北省中國畫展。2022年氤氳三月,參加湖北省美協舉辦的首屆寫意中國畫巡展。
十多年來,鄭聯學先生筆耕不輟,畫筆一直醉情于鄂西的山山水水。
欣賞鄭聯學先生的山水畫不難發現,所描繪對象的豐富性和生動性都流露著他對大自然以及人生情懷的感情表達。我經常眼前映現他作品的畫面來,雄渾的峰巒,隱約的山居,靜泊的江舟,正與我眼前的鄂西十萬大山融為一體,一種略帶疏野狂放的美感油然而生。
當然要解讀中國畫,離開了筆墨是無由談起的。那么聯學兄是如何將胸中的鄂西山川轉換成讀者眼前的筆墨形象的呢?他是有來頭的。當然要解讀中國畫,離開了筆墨是無由談起的。那么聯學兄是如何將胸中的鄂西山川轉換成讀者眼前的筆墨形象的呢?他是有來頭的。
他以一種頓悟的敏感,從前輩大師黃賓虹先生的畫中脫胎而出。
他曾經告訴我,他心儀大師的筆墨語言,也約略有黃畫之風的高手龍瑞先生的畫面風貌和他導師范揚的影子。這是探索中國山水畫的正途。當然這條路卻并不是平坦的。俗話說“大師傅門下出二師傅”,在大師的光環下要走出大師的影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山水畫而言,走不出黃畫的影子幾乎成了一個時代山水畫的悲劇,盡管人們把黃賓虹“五筆七墨”的理論背得滾瓜爛熟;盡管大師的高足們把他的作畫過程演示得淋漓盡致。然而我從聯學的畫中卻讀出了許多的新東西。
首先是他用筆的爽勁。用筆“中鋒圓厚”是封建時代文人畫設下的一條鐵律。早在宋代時,李、劉、馬、夏諸家就已經開始沖決這鐵門檻,創作出了標程百代的水墨蒼勁的山水畫來,然而卻遭到復古派文人畫家的極力詆毀。之后的畫家便越發謹慎了。即便賓虹大師也是守著中鋒圓厚用筆為主體的。
而鄭畫卻偏側鋒并用,橫掃豎抹,給人以豪氣縱橫的感受。當然這爽勁是要靠用筆的力度來支撐的,這力不是普通的力,是以氣發力,否則便流入魯莽草率的蠻力。那樣的話,作者抒發的不是胸中的逸氣,而讀者看到的將是沒有靈性的俗氣。所以說,聯學的畫自由馳騁,真力彌滿。
第二是他用墨的自如,中國畫的用筆可以從古代書法經典中吸取營養,而用墨卻是要靠經驗、膽識和天分來確立的。大抵一般的畫家一旦墮入程式化的桎梏,勾皴擦點染依次進行,不敢越雷池半步,這樣的作品也就和制作差不多了,讀起來很累的。
外行看來千筆萬筆真辛苦,在內行看來,用墨不到家,則“黑、亂、臟、膩、花、板、悶”諸病叢生。其實積墨破墨干渴潤燥本當打成一片,在混沌中決出生活才是高手。這其中破墨尤為關鍵,尤為高難。
而聯學兄卻用得得心應手,他的畫是骨肉緊密相附的一個體魄健壯的小伙子,而不是那種骨肉分離再罩以斑斕外衣的假模特。
第三是他的構圖的匠心。其實匠心之說也不盡確切,構圖也是個泊來的美術名詞。在中國古代叫做經營位置,叫丘壑,叫置陳布勢。和書法的結體與章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是書畫藝術家獨立風格的典型特征之一。這是聯學山水畫最先打動我的地方。文人們講胸有丘壑,正是借用山水畫的這一藝術語言。
聯學的山水畫構圖,以實為虛,沒有古人的蕭疏荒寒,也沒有平面構成的機械程式,尤其是山體順勢錯落的節奏感,讓人感到既飽滿充實,張力無限,又層層遞進,愈藏愈深,避免了歷來山水構圖崇險尚奇、玩小趣味的作派。
這是聯學山水畫走出大師影子至關重要的一步,筆者習山水有年,正是在這一點上有共通之感,不吐不快。由此可見,筆、墨、構圖三者均能克此境者,實屬不易。
鄂西山水,在聯學兄的筆下再次蘇醒了,鄂西山水當會感念這位知己,我們也會為有這樣一位山水知音而欣欣然。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3246-0.html醉情鄂西山水!三峽藝術家鄭聯學榮登“2023年度百強藝術家”榜單是真的還是假的?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