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6日電 清淡不代表無味,也不代表只能吃素。清淡飲食是在食物多樣化的基礎上,合理地搭配營養,其主要特點是盡量保持食物原有的味道和營養成分,少油、少鹽、少糖、不辛辣。清淡飲食是葷素都可以吃的,不過不建議吃肥肉。(來源:@科學辟謠 @中國新聞網)
相關新聞
醫生所說的“清淡飲食”到底指什么?所有人都要堅持“清淡飲食”嗎?今天一定要說清楚……
“清淡飲食”就是吃素?
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醫生總會叮囑一句“注意清淡飲食。”
其實,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水、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是人體的七大基本營養物質,缺一不可,任何一類物質的缺少都會導致身體營養的不均衡。
而醫生口中的“清淡飲食”是指在營養充足并均衡的前提下,控制油鹽糖的攝入量,并不是只吃素。
因為肉類可提供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物質,同樣不可或缺的。
錯誤的“清淡飲食”
有哪些危害?
我們知道,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物質。在合成蛋白質的 20 種氨基酸中,有 8 種是人體不能自身合成,只能靠食物供給的。
然而,植物細胞不但蛋白質含量少,且細胞被細胞壁緊緊包裹,所以,植物細胞蛋白質人體不易吸收。
但動物類蛋白食物含各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營養豐富,易被吸收,這是植物類蛋白食物遠不及的。
所以,如果長期吃素,將會導致虛弱,無力、面色蒼白、容易疲乏、精神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癥狀。
嚴重缺乏營養時,可能會造成結石、骨質疏松等問題,甚至有可能導致癡呆。
此外,長期吃素容易導致脂肪運輸異常,脂肪在肝臟滯留,會引起脂肪肝。
大多素食者食物來源為豆類和谷物,而其中的蛋白質會妨礙鐵的吸收,缺鐵會導致缺少血紅蛋白,就可能引起貧血。
由于血液的攝氧量大大減少,心肌得到的氧需求量明顯不足,心臟加大工作量,使心肌耗氧量驟升,最終心臟不堪重負從而誘發心絞痛。
真正的清淡飲食
是怎樣的?
清淡飲食的基本含義是指低食鹽、低油脂、低辛辣、低膽固醇、低精制糖。
1、葷素搭配
完全吃素有一個問題,就是容易缺乏蛋白質。素食食物中,除了豆類外,其他食物蛋白質含量都比較少,且營養價值較低。而肉類食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
2、控制油鹽糖的攝入量
油:油炸食品確實口感較好,但很容易造成油脂過高,而且油炸會導致營養成分流失,成年人每日攝入的油量應控制在 25-30 克。
鹽:除了菜里的鹽,一些零食、榨菜、番茄醬等都含有鹽,因此會不知不覺攝入很多鹽,成人每日鹽攝入量應不超過 6 克。
糖:攝入過多糖會影響糖代謝功能,兒童、老人的代謝功能很弱,更應堅持低糖,成人每日添加糖的攝入量應控制 25 克以下。
3、多樣化
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可提供全部營養,建議每日應攝入谷薯類、蔬菜、水果、肉、蛋、奶、水產品等多種食物。
所有人都應該清淡飲食嗎?
并不是。清淡飲食并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需要根據不同對象進行調整,尤其是特殊人群。
《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中指出,我國營養不良的人群比例依然較大,尤其是兒童、老人;肥胖問題嚴重,以 34.1% 超重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1、兒童
兒童糖、動物性食物攝入量較高,而微量元素的缺乏是兒童很多疾病的重要原因。
所以,兒童應限制碳水化合物,在保證蛋白質、奶、果蔬的情況下應適當吃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
鋅有利于腦部發育,可選擇魚類、豆類這些富含鋅的食物;缺碘導致生長緩慢和智力低下,可選擇海帶、紫菜等富含碘的食物。
2、老人
老人應注意飲食多元化,控鹽控糖,常吃魚、禽、蛋和瘦肉類等優質蛋白質,保證蔬菜、水果攝入,尤其是漿果類水果,其富含的花青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劑。
3、經常坐辦公室的人
對于室內辦公久坐的人來說,應保證一日三餐吃好,適當補充堅果,維生素 A 和維生素 D 等。
綜上所述
清淡飲食并不是只吃素
而是在營養充足并均衡的前提下
控制油鹽糖的攝入量
所以
肉類該吃還得吃
保證營養均衡才能身體健康
閩南網整合中國新聞網 科普中國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2369-0.html清淡飲食等于吃素?清淡飲食可以吃什么、怎么吃你都知道哪些?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