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繆曉琴報道 邁入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上海如何用城市治理現代化“細針密縷”的精度,傳遞“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溫度?在1月15日舉行的上海市人大“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持續推進民生改善和城市治理現代化”專題審議會上,人大代表們讀報告、提建議、話愿景。一句句懇切的心聲傳遞著民生溫度,讓現場氣氛格外熱烈。
城市更新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鋪就了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路徑。根據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在去年完成13.6萬平方米中心城區零星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的基礎上,今年上海市政府要全面完成中心城區零星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城市更新帶來的環境改善和品質提升,激發了人民群眾對于基層治理的參與的熱情度。
如何更好地填補居民對于改造的期待與舊住房實施方案之間仍存在的差距?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金源方程律師事務所主任金纓建議,基層治理和城市更新兩手抓。除了職能部門親臨現場作為指導,屬地街道也要帶領屬地居民與設計團隊、法律團隊形成合力。針對不同意見的居民,要運用基層治理的方法進行政策解讀以消除誤解。
在上海當前的城市更新浪潮中,尚有一些多重約束下形成的堵點。亟須創新路徑,以更快速度、更高質量推進城市的有機更新。市人大代表、大眾交通董事長楊國平建議,繼續推進新村內舊住房綜合改造,通過5年或者10年的規劃,為不成套的40年以上老舊小區進行成套綜合改造。
去年,上海城市經濟規模跨越了5萬億元的新臺階。在新的一年里,如何書寫一份“有愛無障”的民生答卷,讓城市的每寸肌理更人性、更溫暖?
“上海在2018年曾經在184個路口裝過過街語音提示,但是后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全都拆掉了。”而這卻成為視障人士出行安全的一類隱患。市人大代表、上海廣播電視臺主持人臧熹注意到采訪的一位盲人透露自己的盲杖因沒有過街語音提示被壓斷過三次。“上海在無障礙通道建設方面已做得比較好,能否盡快補上視障人士安全出行這塊短板?”臧熹呼吁。
“推進重大工程建設,全年完成投資2400億元。”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將加快建設崇明線、嘉閔線、12號線西延伸、15號線南延伸、20號線、21號線、23號線等軌道交通線,建成2號線西延伸、18號線二期等軌道交通線。如何加快縮小城市各區域間基礎建設差別,也是代表們關心的話題。
最近20年間,上海人口開始明顯注入五大新城。市人大代表、上海涵羅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俊杰注意到,五大新城承擔了原有市區人口的社會管理成本,而作為優質教育、醫療資源的載體,許多專家和人才需要每天往返于市區和郊區,使得交通設施的布局與效率成為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瓶頸。他建議,中心城區完成軌道交通全覆蓋后,將更多交通資源優先配置到5大新城,增加混合交通布局密度,為郊區居民帶來便利。
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迫切要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務,事關億萬百姓福祉,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市人大代表、上海開放大學教授孫慧所在的人大養老代表小組做了大量的調研,發現適老化加商貿產業能夠將文化經濟、養老事業和提振消費完美結合。
“調研結果表明,50歲到69歲的人群具有較為強烈的適老化家裝的需求,而且他們的消費能力也是比較強的。”孫慧建議,促進上海適老化家裝產業發展,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引領作用,促進市場化加工產業發展。為激發企業的參與活力,應適當放寬家裝企業參與市場化改造的準入條件和門檻,適當簡化補貼流程。
“市人大代表們熱情參與審議,積極建言獻策,充分體現了對民生改善及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高度關心關注。”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小宏參加專題審議并表示,上海下一步要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快轉變超大城市發展方式,統籌強化城市功能、拓展發展空間、提升城市品質和增進民生福祉。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15925-0.html讀報告、提建議、話愿景 人大代表熱議上海城市治理現代化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