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3年,人們正在用親手創造未來的方式預見未來。從市井煙火到田間曠野,創業指南和致富樣本變得具體又生動起來,它們可能是100種職業體驗,可能是一道美食秘方、也可能是一套擺攤教程……在短視頻的鏡頭外,致富互助的蝴蝶效應徐徐展現。
年初,多地發文鼓勵民營經濟發展,允許戶外擺攤、發展外擺經濟,讓城市升騰起煙火氣,授人以漁的形式越來越多元化。數據顯示,2022年快手財經年度排名前100的爆款內容中,近半數是創業經驗分享類視頻,關鍵詞“副業”的搜索量一年增幅達103.5%。每一條短視頻背后都藏著創業致富的實踐,也反映了短視頻平臺、創作者、用戶間互幫互助的真誠奉獻。
“現在就是檢修機器、清理糧倉、準備秋菜,一切為收割做準備,等來霜就可以收地了”,每年秋收前,姚玲旭和她的粉絲最忙碌。東北有水稻戶30萬,姚玲旭粉絲有100萬,他們更習慣喊姚玲旭在快手上的名字“一朵”。
2017年,一朵在快手注冊了賬號“水稻一朵er”,用直播的形式給農民宣講農技,很快就成了東北最有代表性的水稻主播。在快手,一朵給大家解釋水稻病原因、分享性價比高的農資,只要是跟水稻有關的內容她基本都涉及。
六年過去,一朵在快手已有超百萬粉絲,短視頻644條,累計直播時長40000小時。粉絲用一朵的方法給水稻選藥治病一聽就懂,一朵通過科普農技實現了自己的俠女夢。目前,一朵年收入百萬元,記不清幫助過多少農戶解決了燃眉之急,但現在的愿望十分明確“讓每個農民每年多賺一萬元”。接受完采訪,她急著趕去吉林鎮賚縣采集干尖線蟲病精準用藥數據,給農戶研發出性價比更高的農藥,就是在朝這個愿望靠近。
“東北水稻戶一半認識我”
“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的兒子會打洞,用咱東北話說就是癩蛤蟆沒毛隨根了,水稻品種有的地方也隨根”,在給粉絲講解水稻“母本”“父本”的區別時,一朵先用俗語解釋,后總結規律“高不高產看母本,抗病抗倒看父本”。
圖片來源:快手App截圖
這樣的內容農民朋友們愛聽,也容易接受,“說的好,通俗易懂”、“你講解的容易能聽懂感謝你”,類似的評論幾乎在一朵每條短視頻下面都能看得到。
到了直播時間,一朵輸出的干貨更多。“我一般在晚上7點直播,是比較固定的時間,那時候農民不怎么忙了,我就跟大家聊聊天。要不就是早上7、8點,用化妝的時間來跟農民們分享知識”。
“3-5月份的苗床期要育苗,農民的問題比較多,直播間持續在線人數3000-5000人,單場直播的場觀人數能達到10多萬”。在快手三農品類直播里,這個數據算是天花板,一朵對此很自豪,“因為我粉絲基數不大”,這么說有點謙虛,原因在于2023年她的粉絲從40多萬漲到超100萬,是入駐快手以來粉絲增長最快的一年。
“我開始在快手賣貨了,就相當于原來我只給農民開藥方,他們自己去線下買藥解決問題,現在我既開藥方又賣藥,配合口碑傳播和復購,能更快給粉絲解決問題了”。拿一個具體數據說話,“我是專門講水稻的三農主播,東北的水稻戶加一起30萬,我有100多萬粉絲。說東北有一半水稻種植戶認識我不為過”。
反過來,一朵從小就和水稻和種植戶有解不開的緣分。黑龍江建三江,全國最早迎接太陽的墾區是她的家鄉,也是全國最大的機械化種植的水稻墾區。那里有1500戶人,水稻耕種面積80多萬畝,一朵的親戚朋友和家人都種植水稻。
“想當別人的Superwoman”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水稻二字在一朵心中根深蒂固。
大學期間,一朵主修小語種,第二專業是農業方向的數控機械化專業。畢業后,她進入二道河農場,當時她的父親承包了6000畝地,沒想到一場稻瘟病造成顆粒無收,連全家多年的積蓄都賠光了。為了不讓其他農戶遭遇同樣的問題,一朵自學水稻知識給周圍農民培訓。2015年,已有一定知識積累的一朵進入東農水稻研究所做了一名技術推廣員。從講師晉升到推廣部長后不久,研究所要求每年培訓20萬人次農民,一朵想到了快手,通過這種新媒介順利完成了培訓任務,也讓自己多了個新的身份,快手三農創作者。
作為這一品類的代表,一朵經常接受采訪,錄制節目,被問及最多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一個又年輕又潮的女孩會選擇農業?每到這個環節,一朵的故事總會被重復一遍。
“其實這些都是比較官方的”,她的心里話是,“人賺錢不難,難的是做一個既能賺錢,又能讓你獲得尊重的職業”。農業讓一朵得到了滿足,“每次農民認可我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是個英雄。我喜歡俠氣,想當個Superwoman”。
一朵沒有刻意記錄這種高光時刻,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開車300公里去幫農民看苗床、送藥這種事經常發生。“水稻最關鍵的就在苗床,把苗床治過來,一個棚就能省2萬元,不然整個棚說扔就扔”。
圖片來源:快手App截圖
農業問題講究時效性,不及時處理就會帶來重大損失。因此,一朵的直播流程會根據農忙和農閑適時調整,農忙時以問題診斷為主,根據農田狀況迅速提供建議和解決方案;農閑時連麥農戶復盤,總結經驗為下一季種植做準備。短視頻內容也會根據季節變化,比如當下正臨近秋收,一朵會給大家播報糧價、分享天氣,提醒大家霜凍來臨前的注意事項。
“讓每個農民每年多賺1萬元”
就這樣年復一年,一朵對農民的痛點越來越了解:缺乏農業技術普及、買不到高性價比的農資。為此,向農戶傳播農技時,一朵促成研究所寒地水稻專利轉商,并借助短視頻直播縮短了農資交易鏈路。她的身份從推廣員變成了企業家,有了自己的肥料企業。
“很多東北水稻的特肥配方都是從南方來的,很少有人會圍繞東北做水稻特肥研究,但東北的氣候和南方有差異,我們需要圍繞東北做研發”,這是一朵深入農資市場的原因。
圖片來源:快手App截圖
目前一朵的特肥研發是和老東家東農水稻研究所合作的,但她推薦農資產品不以是否自研為標準。“如果我的品很普通,我不會推薦”。不論開方還是賣藥,一朵都是以性價比和實用為準則,從GMV(成交金額)上看,一朵的自研品和外采品各占一半,如果論種類,外采品的占比更高。
產品推薦給農戶前,一朵和團隊要做兩年的實驗。以在吉林鎮賚縣的實驗為例,“春天我們在那里用不同的藥量,給水稻治療干尖線蟲病。今天下午我們十個人準備去那邊看看,每種藥量對干尖線蟲病的效果,這樣就能知道這個藥的精準用量是多少,明年好指導農民用這個量早點預防”。
每年一朵會選20種品,每個品在10個區域做實驗,最后看綜合數據,“秋收是我最忙的時候,我得親自到田里,把水稻一粒一粒擼下來上稱”,看產品在不同土壤的增產數據,在不同品種上的差異化。有時會出現品很好用,但特別貴的情況,“這就得看它到底能給農民創造多大的價值,如果藥得5塊,只能給農戶省4塊,我就不用”。
在快手,像一朵這樣的農技創作者超過17萬,2022年快手農技直播日均3.5萬場,三農創作者在快手記錄了99萬次的播種、27萬次的灌溉、458萬次的收獲。2023年,快手三農創作者還在繼續分享,也在繼續收獲。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1172-0.html“富”想聯“篇”|教農技的“稻田姑娘”年入百萬元,她的下一個目標和粉絲有關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天山南北繪就產業新圖景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