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PO價值觀】精實測控凈利潤增長背后:匯兌損益成隱憂,資產結構待優化
2.【每日收評】集微指數跌4.09%,神工股份3億元定增申請獲證監會核準批復
3.因與大華產生買賣合同糾紛,中威電子被凍結1622.16萬元
4.興瑞科技:價格戰讓車企對降本需求日趨迫切
5.從華力創通股價翻倍看華為Mate 60 Pro衛星通話應用趨勢!
6.全球工廠停產升級,特斯拉第三季度產量和交付量都將下降
集微網消息,近日,在【IPO價值觀】深度綁定蘋果,精實測控收入增長暗藏隱憂一文中,通過對精實測控營收和大客戶情況分析可知,在蘋果直接或間接貢獻近七成收入的背景下,精實測控近三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8.91%。
不過,在海外單一客戶助長背后,匯率波動帶來的匯兌損益也對凈利潤波動造成較大影響,在總體負債水平較高背景下,精實測控的資產周轉能力不如同行,這對其資產結構優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精實測控此次IPO募資的7億元中,2.1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尤為顯眼。
凈利潤逐年增長,匯兌損益成隱憂
報告期內,精實測控營業收入呈明顯增長趨勢,在此帶動下,營業利潤及凈利潤均保持快速增長趨勢。2020年-2022年(下稱,報告期)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14.2萬元、2,057.78萬元、7,900.21萬元。
2020年度,精實測控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負,2021年度及2022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有較大幅度增長且增速快于營業收入增速。
值得關注的是,精實測控深度綁定蘋果及其供應商,因此,部分業務以美元作為主要結算貨幣,并在報告期各期末形成了金額較大的外幣貨幣資金與外幣應收賬款。報告期內,精實測控發生的匯兌損益(負數為匯兌收益)分別為988.37萬元、385.11萬元和-1,728.54萬元,存在一定波動,而匯兌損益占各期凈利潤的比例分別為6960.35%、18.71%、21.87%。
不難看出,近年來,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存在較大波動,這也造成了精實測控各年度存在較大金額匯兌損益,而當前匯率在歷史平均水平高位。
事實上,凈利潤逐年增長,但在現金流量管控方面,報告期各期,精實測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4,204.86萬元、-7,189.23萬元和11,276.99萬元。
2020年度及2021年度,精實測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值。一方面,精實測控業務規模快速擴張,產品銷售回款存在滯后性,部分金額較大的訂單尚未到達約定的收款節點,且部分早期確認的應收賬款存在逾期情況;二是為滿足持續增長的訂單需求,精實測控需提前對關鍵原材料進行備貨,并維持人員合理擴張,使得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金額較大。
在總體負債水平方面,報告期各期末,精實測控合并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0.53%、53.87%和52.45%;同期可比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平均水平分別為28.9%、35.34%、30.73%。
報告期各期,精實測控的資產負債率都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值,一方面是隨著業務規模發展,經營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較多;另一方面,現金流量相對緊張,精實測控融資渠道單一,金額較大的現金流出主要通過銀行借款支持。
存貨與應收賬款逐年增長
在總體負債水平不如同行背景下,隨著存貨和應收賬款逐年增長,也加劇了精實測控在資產周轉方面的壓力。
報告期內,精實測控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0.76億元、1.17億元和2.28億元,占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7.75%、17.43%和22.99%,逐年增加的規模也增加了公司的資金壓力。若存貨發生較大跌價或客戶違約,將面臨嚴重損失和資金周轉的難題。
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度,因存貨跌價的損失為-606.09萬元、-694.14萬元、-1222.36萬元。
報告期各期,精實測控的存貨周轉率分別為2.64次、2.29次、1.39次,同期可比公司分別為3.2次、2.6次、2.1次。
精實測控表示,2022年存貨周轉率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主要系精實測控為了確保在手訂單的順利執行、應對原料價格波動風險,進行了適當原材料備貨;其次,精實測控當年度白色家電領域和新能源汽車領域在手訂單增多,該類項目驗收周期相較于消費電子領域項目長,導致2022年末原材料和發出商品余額增幅較大,存貨周轉率有所下降。
此外,報告期內,精實測控的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2.15億元、3.13億元和3.16億元,壞賬準備分別為1208.20萬元、1961.96萬元、3397.45萬元,各期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1.83次、1.64次和1.80次;同期可比公司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3.15次、3.04次和2.39次。
報告期內,精實測控應收賬款周轉率整體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精實測控指出,同行業可比公司對終端客戶的直接銷售收入占比較高,相關客戶回款速度較快,應收賬款回款周期較短。而精實測控終端客戶直接銷售占比相對較小,主要客戶為終端客戶的代工廠商,該類客戶回款周期受客戶經營狀況、客戶內部審批流程和結算排期等因素影響,應收賬款周轉率較低。
總體來看,由于匯兌損益造成利潤波動以及現金流相對緊張,精實測控的總體負債水平高于同行可比公司,而存貨周轉率和應收賬款周轉率表現也反映了其資產周轉能力相較同行存在差距。因此,精實測控擬上市募資補充流動資金以優化資產結構。這一點也在資金用途上有所反映,精實測控打算從募集的7億元中用2.1億元來補充流動資金。
2.【每日收評】集微指數跌4.09%,神工股份3億元定增申請獲證監會核準批復
集微網消息,今日滬指跌1.13%,深證成指跌1.84%,創業板指跌2.11%。北向資金凈賣出70億,下跌股票超過4700只。半導體、光伏、電源設備板塊跌幅居前,僅教育、旅游、游戲板塊逆市翻紅。
半導體板塊表現較差。集微網從電子元件、材料、設備、設計、制造、IDM、封測、分銷等領域選取了117家半導體公司。其中8家公司市值上升,同有科技、清溢光電、華微電子等公司市值領漲;109家公司市值下跌,力源信息、寒武紀、中芯國際等公司市值領跌。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2023年中報體現出明顯的盈利周期底部特征,二季度單季度凈利潤、營收、ROE、資本開支等多項指標均出現環比繼續下行。單看中報凈利潤的結構,亮點和拖累點均非常清晰。三季度開始,A股有望迎來新一輪盈利周期上行的起點,其中高端制造和服務類消費保持高景氣,盈利增量主要來自上游資源品價格端的觸底反彈,以及政策密集出臺對全行業需求的邊際提振。
全球動態
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納指100跌0.9%。標普500指數收跌31.35點,跌幅0.70%,報4465.48點;道指收跌198.78點,跌幅0.57%,報34443.19點;納指收跌148.48點,跌幅1.06%,報13872.47點。
明星科技股齊跌。元宇宙”Meta跌0.3%,蘋果跌3.6%,特斯拉收跌1.8%,被歐洲監管法案點名的亞馬遜跌1.4%,谷歌A跌1%,微軟跌0.2%,奈飛跌0.7%。
中概股方面,納斯達克100成份股中,京東跌1.4%,百度跌0.5%,拼多多漲0.5%。其他個股中,阿里巴巴跌0.2%,騰訊ADR跌0.4%,B站漲近1%,蔚來汽車跌2%,理想汽車漲0.2%,小鵬汽車漲1%。法拉第未來跌超18%至歷史最低。瑞幸咖啡漲4.6%,昨日收漲5%。
個股消息/A股
神工股份——9月6日,證監會披露了關于同意錦州神工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注冊的批復,同意神工股份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注冊申請。據披露,神工股份擬募資3億元,投建于集成電路刻蝕設備用硅材料擴產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龍芯中科—— 9月6日,龍芯中科披露最新調研紀要稱,3A6000與3A5000相比,在相同工藝下單線程性能提升 60%以上,全芯片多線程性能成倍提升,但硅片面積縮小,因此性價比成倍提升。
中通客車——中通客車發布2023年8月產、銷快報稱,該月汽車產量達670輛,本年累計產量達4822輛,同比增長16.39%;8月份銷量達693輛,本年累計銷量達4649輛,同比增長8.8%。
個股消息/其他
臺積電——聯發科技(MediaTek)和臺積電(TSMC)宣布,聯發科技已經成功開發了其首款采用臺積電3nm技術的芯片,并計劃于明年開始量產。
理想汽車——理想汽車發布消息稱,8月新開15家門店。截至8月底,理想汽車在全國有346家零售中心,覆蓋130個城市。
蔚來——據媒體報道,蔚來旗下全新品牌“阿爾卑斯”將在明年推出首款純電轎車。該車的價格有望在20-30萬之間。
集微網重磅推出集微半導體產業指數!
集微半導體產業指數,簡稱集微指數,是集微網為反映半導體產業在證券市場的概貌和運行狀況,并為投資者跟蹤半導體產業發展、使用投資工具而推出的股票指數。
集微網觀察和統計了中國“芯”上市公司過去一段時間在A股的整體表現,并參考了公司的資產總額和營收規模,從118家集微網半導體企業樣本庫中選取了30家企業作為集微指數的成份股。
樣本庫涵蓋了電子元件、材料、設備、設計、制造、IDM、封裝與測試、分銷等半導體領域的各個方面。
截至今日收盤,集微指數收報3633.57點, 跌154.92點,跌幅4.09%。
【每日收評】作為長期專題欄目,將持續關注中國“芯”上市公司動態,歡迎讀者爆料交流!
3.因與大華產生買賣合同糾紛,中威電子被凍結1622.16萬元
集微網消息,9月7日,中威電子發布公告稱,根據《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2023)浙0108民訴前調6422號和(2023)浙0108民訴前調6109號,本次公司銀行賬戶部分金額被凍結系浙江大華科技有限公司以其與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為由,向杭州市濱江區人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的申請,公司作為被申請人,其在銀行的個別賬戶部分金額被杭州市濱江區人民法院凍結,凍結額度合計為16,221,624.98元。
中威電子同時表示,除該賬戶被凍結的額度外,公司所有銀行賬戶均可正常使用,本次凍結事項不會對公司資金周轉和正常經營活動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因此,公司認為,本次個別銀行賬戶部分金額被凍結未觸及《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第9.4條第(二)項規定的情形,不會導致公司股票交易被實施風險警示。
資料顯示,浙江大華科技有限公司為大華股份全資子公司,成立于2013年1月29日,法定代表人為傅利泉,注冊資本為13.07億元,是一家以從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為主的企業,經營范圍包括安防設備制造、安防設備銷售等。
而中威電子定位于以AI視頻應用為核心的行業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為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等行業提供標準化、可復制的系統解決方案,主要產品包括高清IP光傳輸系統、高清監控攝像機、智能事件檢測設備、視頻編解碼系統、環境感知設備、視頻云、物聯感知綜合管理系統平臺以及報警系統、對講系統、大屏顯示系統、智慧停車、智慧燈桿、智慧服務區、巡檢機器人等。
2023年上半年,中威電子實現營業總收入8,262.65萬元,同比增加15.96%,實現利潤總額-2,742.87萬元,同比虧損增加89.12%,實現歸屬于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2,456.59萬元,同比虧損增加95.16%。
4.興瑞科技:價格戰讓車企對降本需求日趨迫切
集微網消息,近日,興瑞科技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今年終端車型價格持續下行,車企對降本需求日趨迫切。而集成式鑲嵌模組件有利于減少整車生產過程中需要總裝的零件數量,優化汽車內部的空間布局和有效利用空間,降低綜合成本。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向集成化發展的趨勢已凸顯,公司在國際頭部客戶第一代電車鑲嵌集成件的研發能力、技術實現和量產經驗,能更好地為下游客戶提供更為安全、經濟、高效的整體化解決方案。
據介紹,上半年,興瑞科技重點聚焦新能源汽車業務,整體實現銷售收入4.53億元,同比增長80.04%,其中新能源汽車業務實現同比增速150%以上,順利實現階段性戰略目標。
上半年,興瑞科技已陸續獲得尼得科Nidec、中車時代及國內電裝頭部企業的項目定點并通過其向國內、外更多新車型提供產品,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業務所覆蓋的終端車型逐步增加。同時,興瑞科技進一步明確新能源汽車電裝領域核心部件的戰略定位,實現單一產品到平臺型產品的定點增量及多品類產品的拓展,助力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的快速交付增長。
智能終端業務方面,上半年整體實現營收2.97億元。興瑞科技表示,上半年受全球產業鏈外移影響交付節奏延后,隨著近期逐步緩解,及Wi-Fi6到Wi-Fi7的技術升級趨勢,公司智能終端產品逐漸恢復交付周期,新品上量順利,在手訂單飽滿。
5.從華力創通股價翻倍看華為Mate 60 Pro衛星通話應用趨勢!
集微網消息,8月29日中午,華為官宣Mate 60 Pro“未發先售”,其搭載麒麟9000s芯片,新增吸睛點莫過于支持衛星通話,華為Mate 60 Pro隨之成為全球首款支持衛星通話的大眾智能手機。
當日下午A股開盤,華力創通股價觸及20cm漲停,并在后續幾日中持續大漲,截至9月7日收盤,在這8個交易日中,華力創通股價由11.05元/股漲到24.4元/股,大漲120%快速實現翻倍,而這背后正是由華為Mate 60 Pro衛星通話的推動。
行業分析師表示,相較于華為Mate系列上一代“短報文”功能,衛星通話是有實質的創新和突破,且需要配置的衛星通信SoC芯片,是由衛星通信基帶處理芯片和射頻收發芯片構成,單機價值量較高。
而華力創通在衛星應用領域基于自主研發的衛星導航和衛星通信核心芯片技術,已形成“芯片+模塊+終端+平臺+系統解決方案”的較全產業鏈格局,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衛星應用產品和解決方案。現有產品包括北斗芯片與模塊、天通芯片與模塊、航電總線等、天通衛星電話應用等,其他還包括衛星導航和雷達通信仿真測試、仿真應用開發和系統集成、機電仿真、軌交應用等。
華力創通披露,在衛星移動通信領域,公司是國內少數具備天通衛星移動通信基帶芯片研制能力的企業。上述分析師也表示,對于華力創通目前最主要的邊際變化正是衛星通信芯片在終端客戶放量,給公司帶來了全新增量空間。
伴隨著股價持續大漲,9月5日,華力創通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23年與某客戶簽署了《采購主協議》,協議約定具體采購信息以客戶后續下發的《采購訂單》為準,主要為芯片類產品。截至本公告披露日,華力創通在連續十二個月內累計收到該客戶采購訂單總金額約為2.1億元(含稅),超過公司2022年度經審計主營業務收入的50%。
華力創通也表示,本合同的簽訂有利于進一步推進公司衛星應用的產業化進程,擴展公司在民用領域的知名度及影響力,為公司開拓廣袤市場提供助力。未來,公司將持續對技術、產品和應用模式進行探索和升級,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為未來發展夯實基礎。
從0到1,加速其他廠商跟隨與探索
行業周知,華為和蘋果在去年相繼推出衛星通信技術,能在沒有地面網絡的情況下與外界聯系。如今華為率先由“短報文”升級為衛星通話,蘋果衛星通信技術在下周發布的新機大概率也會有所升級。
據外媒報道,蘋果是有計劃為iPhone衛星通信這項功能進一步升級。根據蘋果合作伙伴Globalstar(全球星系統)一份內部文件顯示,未來iPhone手機可以直接撥打衛星電話、衛星上網。
“目前,中國已發射三顆天通高軌通信衛星,電信運營商可以提供衛星通信服務。”行業分析師表示,衛星通話對智能手機來說是“從0到1”轉變,而繼華為之后,預期未來安卓系高端機機型都會搭載此功能,通信芯片供應商也不會只有華力創通一家,其中包括廣州潤芯、中電54所等。
此外,今年年初高通已與銥星通信公司合作,在運行谷歌安卓操作系統的高端智能手機上提供基于衛星的信息服務。目前,高通已經推出支持衛星通信功能的調制解調器芯片,以及與多家安卓系終端廠商合作開發基于衛星通信設備。
而除了手機衛星通話外,衛星通信技術還將向車聯網、物聯網終端領域探索延伸。據了解,在衛星通信領域,華力創通面已經研發出多款衛星通信導航一體化芯片和1款通導遙一體化芯片,在此基礎上,還研制出多型模塊產品,并面向手持、車載、船載和便攜等終端應用。
華力創通表示,公司針對車載終端小型化、低成本的要求,研究衛星通信技術在車聯網領域的應用,完成了車載天通通信終端系列的產品開發;公司將積極探索衛星通信在行業領域的應用需求和解決方案,將衛星通信和物聯網、車聯網等領域相結合,不斷探索衛星應用領域新方向。
6.全球工廠停產升級,特斯拉第三季度產量和交付量都將下降
集微網消息,據界面新聞報道,德意志銀行分析師Emmanuel Rosner 9月6日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特斯拉在慕尼黑的投資者會議上表示,由于全球范圍內的工廠停產升級計劃,第三季度產量和交付量都將下降。
Rosner稱,目前市場對特斯拉交付量的共識預期是三季度交付量環比將持平,這種預期存在下行風險。Rosner還認為,特斯拉三季度的利潤也面臨風險,因為特斯拉給庫存車打折出售,而且節約的成本有限。
特斯拉表示,三季度過后,新版Model 3可能迎來“穩定的”需求。對此Rosner評論稱,新Model 3可能有助于特斯拉盈利,因為新版相比老版的售價更高,成本可能更低。
特斯拉2023改款Model 3相關信息已于9月1日公布,該車續航為606公里,最高時速為200公里/時,零百加速時長為6.1秒,預計于今年第四季度交付。其中,后輪驅動版中國區售價為25.99萬元,雙電機全輪驅動版售價為29.59萬元。并非此前市場傳言的19萬元-20萬元。
新款Model 3發布前,老款Model 3在中國的售價為23.19萬元起;8月14日,特斯拉又給予老款Model 3現車8000元限時保險補貼。
新版Model 3的價格卻不降反升,有媒體分析稱,其意在清老款車的庫存。同時,隨著特斯拉全球范圍內的工廠停產升級計劃的推進,特斯拉的造車速度將進一步提高,待去庫差不多且產能爬坡穩定后,或許新版Model 3存在降價的可能性。畢竟馬斯克在二季業績會上稱,如果經濟環境繼續惡化,特斯拉還將繼續降低汽車價格來保證銷量。
事實上,特斯拉Q3將減產此前已有預兆,其于7月中旬預警稱,由于工廠升級停工,第三季度的產量會略有下滑。馬斯克彼時也表示,預計第三季度的產能會出現“輕微下降”。
8月市場傳出消息稱,特斯拉老款Model 3已于8月14日停產,為新款Model 3在三季度投產做準備,上海和加州將同時投產新款Model 3,大規模交付將出現在2024年。據爆料,上海工廠Model 3生產車間至8月中旬已基本調試完成。
特斯拉此前重申了2023年交付180萬輛汽車的目標,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全球已交付汽車88.9萬輛,其中超50%出自上海超級工廠。
中國方面,9月6日,上海超級工廠第200萬輛特斯拉整車下線。特斯拉中國達成第一個100萬輛下線用時33個月,第二個100萬輛下線僅用時13個月。特斯拉披露,目前上海超級工廠下線一臺整車用時不到40秒,工廠自動化率已達95%,在焊裝車間有數百臺機械臂在忙碌運轉,以往成百上千人完成的工作如今只需幾十人,工作效率更快,生產標準更統一。
另根據乘聯會數據,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在8月交付了84159輛電動車,環比增長31%,同比增長9%,特斯拉上海工廠今年累計交付量已超過62.4萬輛。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特斯拉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比亞迪產銷量仍在繼續提速,今年8月銷售新車27.44萬輛,今年累計銷售179.22萬輛,同比增長83.1%,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盡管中國汽車市場面臨價格戰困境,但比亞迪有信心在今年完成300萬輛銷售目標。
而且,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也已于近期下線,成為全球首家達成這一里程碑的車企。從“第1輛新能源汽車到第100萬輛新能源汽車”,比亞迪用時13年、從“100萬輛到200萬輛”用時1年,從“200萬輛到300萬輛”僅用時半年;而從300萬輛到500萬輛,比亞迪用時不到9個月,比亞迪正在以極快的速度迎接汽車電動化、智能化時代。
更多新聞請點擊進入愛集微小程序閱讀
球分享
球點贊
球在看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7-8458-0.html【IPO價值觀】精實測控凈利潤增長背后:匯兌損益成隱憂,資產結構待優化;因與大華買賣合同糾紛,中威電子被凍結1622.16萬元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印度制造”崛起?供應鏈高度依賴中國進口
下一篇: 【回應】臺積電回應美廠勞工下班分秒必爭:不實傳聞;英特爾展示初代酷睿Ultra處理器;應用材料關注中國廠商發展,看好先進制程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