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消息 近年來,印度制造逐漸崛起,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印度一直以來都有著發展制造業的雄心,并在2014年提出了旨在吸引國際廠商建廠并推動本土制造業發展的“印度制造”計劃。有人認為,印度制造將取代中國制造,成為全球制造業的新中心。
“印度制造”近幾年發展情況究竟如何,到底能否挑戰“中國制造”?電子產品是“印度制造”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集微網將通過印度海關進出口數據詳細解讀該國電子制造業的發展情況,發布《印度半導體海關進出口數據-電子制造進出口》。
手機出口大幅提升中國已向汽車電子轉移
自莫迪政府2014年上臺推行“印度制造”計劃后,在通信設備方面出口量顯著增長,占出口總量比例也大幅提高;而在汽車方面基本不變,占出口總量比例甚至有所下降。
據印度海關總署數據,2015-2022年,印度通信設備出口量從8.43億美元增長至126.34億美元,年度復合增長率40.27%;占出口總量的比例從0.3%增長至2.8%。其中,智能手機出口量占主導地位,2022年智能手機出口量109.55億美元,占通信設備的86.7%。汽車方面,以乘用車為例,印度乘用車出口量從56.12億美元至66.84億美元,8個財政年度里震蕩波動;占出口總量比例從2.1%降低至1.5%。
與此正相反,中國近年出口重心正從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向汽車領域轉移。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23年前7個月,中國汽車出口額同比增長118.5%至3837.3億元,汽車出口強勢增長,而手機出口量從852.1億元攀升至近1200億元再波動降至659.5億元,呈現波動下降趨勢。
雖然印度通信設備出口量大幅增長,但總量仍和中國有一定差距,2022年,中國通信設備出口量2377.60億美元,其中智能手機出口量1388.37億美元,而印度通信設備出口金額126.34億美元,其中智能手機出口量為109.55億美元。
產業鏈嚴重依賴進口 中國是其最大來源國
然而,目前印度遇到的重要難題是印度缺乏產業鏈,富士康、緯創在印度代工的手機所需要的手機配件、集成電路和LED等原材料都嚴重依賴進口,特別是依賴從中國進口。有印度專家坦言,“中國為企業提供的東西,印度在現階段無法做到”。
以集成電路為例,據印度海關總署數據,2022年印度進口集成電路總量161.44億美元,出口僅為4.05億美元。其中,中國大陸為其第一進口來源地,進口量為47.01億美元,其次是中國香港,進口量為34.53億美元,合計占比51.1%。
2015-2022年,印度集成電路進口量從15.73億美元增至161.44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33.79%,其中從中國大陸進口量從4.71億美元增至47.01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33.32%。印度從中國大陸進口集成電路金額占比一直在30%左右,2020年和2021年占比提高至36%以上,而在2022年占比有所下降。
試圖改變產業鏈格局 尚處于發力傳統工藝階段
近年來,在中美關系緊張之際,印度一直在尋找機會,不斷發力半導體制造,并試圖從中獲益,改變產業鏈格局。2021年,莫迪內閣批準了一項7600億盧比(當前約合91.4億美元)的計劃,以支持國內半導體和顯示器制造。
據印度海關總署數據,2022年,印度進口半導體和顯示器制造設備額達5.83億美元,同比增加300.28%。其中最大進口來源地仍然是中國大陸,進口額3.36億美元,占比57.6%,其次是德國、馬來西亞、美國、日本和韓國等。
從這些國家或地區可以看出,印度進口的這些設備絕大部分為傳統、成熟工藝節點,目前尚不涉及先進工藝半導體制造。
附注:
本文數據統計來源為印度海關總署,相關名詞海關編碼及商品名稱如下:
通信設備:海關編碼為“8517”,商品名稱為“電話機,包括用于蜂窩網絡或其他無線網絡的智能手機及其他電話機;其他發送或接收聲音、圖像或其他數據用的設備,包括有線或無線網絡(例如,局域網或廣域網)的通信設備等”;
乘用汽車:海關編碼為“8703”,商品名稱為“主要用于載人的機動車輛,包括旅行小客車及賽車”;
集成電路:海關編碼為“8486”,商品名稱為“集成電路”;
半導體設備:海關編碼為“8486”,商品名稱為“專用于或主要用于制造半導體單晶柱或晶圓、半導體器件、集成電路或平板顯示器的機器及裝置;零件及附件”。
爆款好文:
1.央視直播華為新手機拆解:麒麟9000s芯片及10000多種部件基本實現國產化
2.超76家!華為Mate 60 A股核心供應商及零部件價格曝光
3.美國最新表態:繼續對華出口芯片,但不賣最頂尖芯片!
4.對華銷售下滑60%!光刻機巨頭出招
5.外媒拆解曝光華為Mate 60 Pro網速超快的原因!
6.14家企業跌幅超200%!半導體概念股上半年業績出爐
7.華為凈利潤暴增218%,傳車BU將發生重大戰略調整
8.連夜拆解Mate 60pro:華為麒麟芯片9000s突圍、真5G速度
點擊下載愛集微APP
打開半導體新聞閱讀新方式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7-8457-0.html“印度制造”崛起?供應鏈高度依賴中國進口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下一篇: 【IPO價值觀】精實測控凈利潤增長背后:匯兌損益成隱憂,資產結構待優化;因與大華買賣合同糾紛,中威電子被凍結1622.1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