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政府針對電動車電池材料頒布新規定,引發了中美之間的科技戰升級。這一舉措旨在限制國內電池材料的使用,以保護國內供應鏈并降低對敵對國家的依賴。然而,這一政策不僅可能妨礙電動車的普及,還可能對中美貿易關系產生深遠影響。
據報道,美國財政部和能源部針對電動車電池材料的新規定要求,如果電動車使用國內等“敵對”國家的電池材料,美國買家不得申請抵稅優惠。反之,如果電動車在美國制造,主要使用美國境內的材料,買家可獲得高達7,500美元的補貼。
這一政策迅速引發了國內商務部的批評。商務部認為,美國的新規“歧視國內企業,并且違反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將國內供應商排除在美國的抵稅優惠之外,這是典型的非市場導向政策和做法。
美國推出這項新政策的目的之一是降低對國內供應鏈的依賴,并打擊國內供應鏈。然而,這種做法可能妨礙電動車的普及,因為電池是電動車的核心部件。此外,美國總統拜登預計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減半的計劃也可能受到影響。
如果中美繼續對峙,韓國的電池巨頭,如樂金能源解決方案(LGES)、三星SDI和SK On,可能會成為最大的受益者。這些公司可以提供與國內一樣便宜的高端電池。
然而,國內電池廠商并未放棄努力。他們正積極在美國設廠,以便美國電動車買家也能享有抵稅優惠。雖然這條路充滿阻礙,但國軒高科、比亞迪和寧德時代都已制定在美國制造的戰略計劃。
這些新規定不僅影響中美在電池領域的競爭格局,也對電動車產業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隨著技術戰持續升溫,相關企業和消費者都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和挑戰。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7-44303-0.html美國政府限制國內電池材料,中美貿易沖突再升級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數碼經濟的不公平競爭:挑戰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