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對電動車電池材料石墨的出口限制加強,日本電池材料廠商正在加速“去紅化”,即尋求從中國以外的渠道采購,以實現供應鏈多元化。此舉旨在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保障供應鏈的安全。
據日本NHK和日經新聞等媒體報道,中國政府將從12月1日起加強石墨等出口管制,雖然不是全面禁止出口,但出口時必須經過審查,這可能導致出口量下降。
對于日本電池材料廠商來說,這個變化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這些廠商大多依賴從中國進口石墨,而石墨是電動車鋰離子電池負極的關鍵材料。隨著中國出口管制的加強,他們不得不尋找其他的采購渠道。
富士石墨工業是其中一家受到影響的廠商。該公司的石墨加工和銷售總部設在東京,加工工廠位于福島縣。他們從中國進口所有的鋰離子電池材料球狀化石墨。隨著中國出口管制的加強,富士石墨預計進口手續將變得更為復雜,可能需要2個月的時間,甚至可能導致無法進口,這將對其生產計劃產生嚴重影響。因此,富士石墨在11月已經進口了以往1.5倍的石墨來確保庫存,并正在尋求從其他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增加采購。
三菱化學集團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他們的負極材料是在中國的工廠制作的,如果石墨的進口變得困難,他們將不得不增加在中國的工廠的產量。此外,他們還計劃與位于莫桑比克和挪威的澳大利亞企業合作。
對于日產汽車來說,他們正在研究從其他國家采購包括石墨在內的電動車主要材料。他們已經通過物流公司積累了石墨的庫存,并正在尋找替代的供應鏈廠商。
同時,松下電池子公司Panasonic Energy與加拿大石墨公司正在共同研究建立負極材料的量產機制。日本經產省也在2023年9月與加拿大簽署了一份加強蓄電池供應鏈的諒解備忘錄。
這些變化并非偶然。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包括電動車、電池、電子零組件等關鍵材料在內的商品正在逐步卷入出口管制中。據日本財務省、日本金屬和能源安全組織(JOGMEC)的調查顯示,日本從中國進口的天然石墨占到了80%以上,從中國進口的鍺、氫氧化鋰占比也在80%左右,從中國進口的稀土元素占比達60%左右。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日本電池材料廠商正在積極尋求供應鏈的多元化。他們正在尋找其他國家的供應商,并投資于研發和生產過程,以確保他們的供應鏈能夠適應變化的市場環境。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7-37632-0.html中國石墨限令實施,日本電池材料商加速“去紅化”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