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商業內幕》報道,微軟、Meta等科技巨頭為在人工智能領域占據優勢,紛紛推行高強度工作文化,對員工提出更高要求,并淘汰表現不佳者。然而,英偉達卻無需通過文化轉型來推動員工拼命工作,因為其“硬核”文化早已根深蒂固。
英偉達的這種文化源于其CEO黃仁勛(Jensen Huang),并自上而下自然形成,而非依靠高層強制推行。斯蒂芬·威特(Stephen Witt),《思考機器:黃仁勛、英偉達和世界上最搶手微芯片》一書的作者表示:“基本上,英偉達的每一個人都直接對黃仁勛負責。”

英偉達的組織結構極為扁平化,約有60人直接向黃仁勛匯報工作。黃仁勛設定方向和目標,而公司核心信條“使命至上”則貫穿始終,這是泰·金(Tae Kim)在其著作《英偉達之道:黃仁勛與一家科技巨頭的崛起》中提到的內容。
泰·金指出,英偉達避免短期目標,規劃與戰略制定是持續的過程,不受管理層激勵或公司等級制度限制。項目負責人可能突然被要求直接向黃仁勛匯報,這些新晉的直屬下屬被稱為“責任飛行員”,他們既要面對黃仁勛的嚴厲追問,也能借助其權威調動資源。
一位匿名前員工透露,公司里的每個人都需隨時準備向黃仁勛詳細匯報工作。一位前英偉達總監表示:“他能在無數項目中追蹤各種細節,這種能力令人驚嘆。”
黃仁勛以公開討論失敗與分歧著稱,這種方式有助于團隊成長,但對個人情面關注較少。如果他懷疑某人沒有掌握好工作,可能會當眾“盤問”。兩位前員工表示,公司福利有限,但這符合英偉達一貫的風格。
泰·金認為,“使命至上”的理念幫助英偉達避開了大企業通病,例如難以快速決策或調整方向。一位英偉達創立初期的前工程師透露,黃仁勛對無謂的扯皮零容忍,使得辦公室政治幾乎無處容身。
英偉達的管理哲學是,使命可以改變,但只要全員服務于使命而非上司,企業就能蓬勃發展。威特在書中提到,2014年某個周五晚上,黃仁勛通過全員郵件宣布聚焦機器學習,到下周一,英偉達已儼然成為一家AI公司。
黃仁勛每天發送超過100封郵件,這也體現了其“光速”工作理念。他希望英偉達的一切進展都以最快速度推進。威特認為,這種郵件文化影響了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的早期工作方式。泰·金透露,黃仁勛每日處理的郵件中,至少有100封是“五大成果”匯報。

英偉達的工作時間較長,每周工作60小時是常態,關鍵時刻甚至達到80小時。然而,許多員工仍能選擇工作地點。威特表示,黃仁勛推行居家辦公的原因之一是讓女性,尤其是年輕母親有機會繼續工作,而不影響職業生涯。這種靈活性源于黃仁勛妻子洛莉·黃(Lori Huang)的啟發。
盡管工作時間長,但英偉達的遠程辦公模式運作良好。威特稱:“如果你在英偉達工作失職,幾乎會立刻被問責。在英偉達,玩忽職守無處遁形。”
英偉達自2008年以來未進行過裁員,盡管內部氛圍緊張,但員工流動率極低,過去兩年中每年的離職率不到5%。威特認為,這得益于“自我篩選”機制,喜歡務實和技術至上的工程師自然會被吸引。
黃仁勛在去年支付服務公司Stripe舉辦的活動上表示:“我不喜歡放棄任何人,因為我覺得他們是可以變得更好的。這話有點玩笑意味,但大家都知道,我寧愿‘折磨’他們,也要把他們逼成高手。”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7-146654-0.html英偉達的硬核文化:全員對黃仁勛負責,近20年未裁員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國科微發布“圓鸮”AI ISP品牌,智慧視覺處理技術再升級
下一篇: 美國暫緩高額關稅90天,筆電市場仍面臨多重挑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