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法半導體(STM)近期宣布將在2027年前裁員3000人,這一消息在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發布前引發廣泛關注。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意在一次性釋放壞消息,為未來業績表現打下預防針,同時也彰顯其轉型的決心。
據路透社、華爾街日報和彭博社等外媒報道,意法半導體的技術困境是其裁員的深層原因。盡管《歐洲芯片法案》為意法半導體在意大利的碳化硅(SiC)新廠提供了資金支持,但其老舊的6寸和8寸晶圓廠仍拖累了整體競爭力。與臺積電德國德勒斯登晶圓廠項目相比,意法半導體雖已獲歐盟補貼,但業界對其支持力度是否超越臺積電仍存疑。
意法半導體的雙重運營模式——IDM與Fabless+Foundry,使其在部分產能上依賴臺積電的尖端制程,同時也在中國市場與華虹半導體展開合作。據悉,意法計劃在2025年底前通過華虹無錫工廠實現40納米制程微控制器(MCU)的生產。此外,其與三安光電合資的8寸SiC外延芯片項目預計在2025年第三季度實現大規模量產,年產能達48萬片車規級MOSFET功率芯片。
然而,意法半導體在歐洲的IDM模式正面臨類似英特爾的困境。盡管填滿晶圓廠、提高產能利用率可帶來利潤,但8寸廠在市場低谷期的產能利用率偏低,導致利潤急劇下降。SemiWiki論壇討論指出,意法的問題在于制造技術的滯后。相比德州儀器(TI)新建的12寸晶圓廠,意法的8寸廠在成本效益上明顯落后。每片12寸晶圓的芯片產出量更高,自動化程度更強,成本僅為8寸晶圓的1/2至1/3。
意法遲遲未淘汰8寸廠并擴建12寸生產線,這一決策受到投資人的持續質疑。與德州儀器持續新建12寸廠、逐步淘汰8寸廠的策略相比,意法的技術升級步伐顯得遲緩。老舊的8寸設備選擇有限,IDM模式的優勢逐漸被削弱。
從半導體制造的基本面來看,持續采用最新制程技術是保持競爭力的關鍵。意法半導體若無法增加資本支出、推動技術升級,其未來盈利能力將面臨更大挑戰。此次裁員后,意法能否提出新的發展策略,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7-145652-0.html意法半導體大裁員背后:技術滯后與轉型困境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三星為應對危機,調整共享辦公室使用政策
下一篇: Polar授權瑞薩電子硅基氮化鎵技術在美國生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