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十四五”規劃,推動四川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探索公眾參與公益慈善的更多可能性,5 月 18 日至 21 日,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聯合四川省慈善聯合總會、成都市慈善總會支持在地組織 (街道、社區、社會組織) 開展了“520 四川社區慈善開放日”系列活動。
成都多個街道的 12 個社區通過公益市集、徒步悅跑、國風巡游、小紅花音樂會等形式多樣、創意滿滿的社區活動,展示了社區慈善文化的獨特魅力。騰訊的數字化能力與創新解決方案也在社區場景中落地,“繁星計劃”攜 AI 科技進駐永陵社區,通過數字人“百變繁星”讓文物栩栩如生,將文化傳播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中國農大-騰訊為村鄉村 CEO 計劃”則把各地的優質農產品搬到社區,助力鄉村振興。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作為“520 四川社區慈善開放日”的支持方,為成都社區提供資金、產品能力、活動工具包等支持,讓互聯網公益與線下社區場景有機結合,集合社會多方力量共建社區生活“幸福圈”。
12 個社區加入開放日,四川推動社區慈善高質量發展
新修改的慈善法將于 2024 年 9 月 5 日起施行,其中新增一條規定:“國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社區慈善組織,加強社區志愿者隊伍建設,發展社區慈善事業。”這為社區慈善奠定了法治基礎,開拓了廣闊空間。
據了解,目前四川省已登記設立社區基金會 9 家,發展社區慈善基金 2400 多支,四川社區慈善的許多標桿案例在全國得到推廣。在此次“520 四川社區慈善開放日”活動中,成都的 12 個社區可謂是各顯神通,因地制宜地定制了個性化的活動方案。社區慈善事業正在天府大地上茁壯成長。
青羊區少城街道文翁社區以“慈善、青春、未來”為主題,結合文翁社區文化歷史,鏈接轄區資源,通過漢服、文化、慈善等元素,讓參與者近距離感受漢文化和慈善相結合的魅力,在傳承和弘揚文翁社區文化歷史中巧妙融入慈善元素,以文化帶動慈善,持續提升社區文化活動與慈善活動的品質和社會影響。
青羊區少城街道文翁社區
武侯區玉林街道玉林東路社區整合社區資源,圍繞“聽聽音樂”“逛逛市集”“品品美食”“喝喝小酒”“套個圈圈”等方式,通過文藝愛好達人音樂表演、慈善好物義賣、商家及居民開展慈善好物捐贈拍賣、健康服務在社區體驗等場景,促進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慈善行動,帶動居民參與慈善籌款,營造社區慈善氛圍。
武侯區玉林街道玉林東路社區
金牛區駟馬橋街道紅花社區則以“壹元公益”為理念,開展了“壹元廚房”“壹元拍賣”公益街區活動,整合愛心早餐、愛心午餐、愛心餐盒等商家和社區慈善資源,以“壹元拍賣”的方式進行社區基金捐贈,促進全民慈善,構建人人公益的慈善氛圍。
金牛區駟馬橋街道紅花社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區慈善面臨著轉型升級的需求。廣州社會組織研究院執行院長胡小軍表示:“社區慈善正在從物資的救助和幫扶向‘物質 + 服務 + 賦能’轉變。社區是社會居民、公民參與的重要空間,這就意味著我們談社區談慈善的時候,除了強調它的救助功能以外,越來越關注它的服務功能和社區參與組織功能。”
通過此次活動,我們看到四川各社區在公益創新上的多種嘗試: 文化 + 慈善、全齡參與、音樂 + 公益、多元主體聯動、壹元公益…… 這些創新玩法讓社區充滿慈善元素,豐富了社區文化生活,提升了居民參與度,有效推動了社區治理現代化。社區公益的春天,也正在這些創新實踐中悄然而至。
數字科技“添彩”,騰訊助力社區公益創新探索
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與公益正在高質量發展的指向上形成共振之勢。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持續關注社區創新,主要在社區發展及創新資助兩大方向提供助力: 一方面通過溫暖家園計劃、家園助力站項目助力構建社區公益行業生態,助推基層治理創新;另一方面通過技術公益創投計劃、千百計劃、知識生產資助計劃等創新資助方向助力公益行業數字化、公益人才發展、公益知識體系共享等行業可持續發展生態。
2022 年 3 月,在民政部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指導下,中國社會工作學會與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合作實施了“五社聯動?家園助力站 —— 社區基金助推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合作項目”,在北京、上海、湖北、湖南、四川等 7 個省 (市) 共 96 個鄉鎮 (街道) 推動社區基金創建,通過“五社聯動”機制,充分發揮社區基金在整合公益資源、拓寬慈善渠道、改善社區民生、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等方面的作用。
在四川天府新區華陽街道,“五社聯動?家園助力站”項目通過完善慈善基金管理辦法,增加對公益項目的支出,倡導“社區基金 +”模式,即社區基金捐一點、社會力量捐一點、居民籌一點,有效撬動了社會資源參與。通過“微心愿”活動,16 個社區提出 24 個微心愿,激活了 8 個社區基金和 8 個未成立社區基金的社區資源,動員了轄區印刷店、學校、超市等力量參與。在社區雨篷更換行動中,社區基金運用 11 萬余元,撬動居民自籌資金 65 萬余元,更換了 921 個雨篷。
5 月 10 日,由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聯合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愛德基金會、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共同發起的“數字備災聯合行動”正式啟動。“數字備災聯合行動”依托微信支付消費券及身份核實等功能,將救災模式從傳統的受助人線下領取物資,升級為受助人線上使用特定消費券個性化采買必要物資。四川天府新區華陽街道安公社區進行了這樣的“社區慈善 + 市場化”嘗試,社區的 300 多位高齡老人,以及殘疾人、退役軍人每個月可領取消費券,并到市場上兌換相應商品。通過數字化工具將社區與當地商業網絡連接起來,利用商業網絡商品種類豐富、快速靈活調用物資的優勢,滿足社區困難幫扶群眾的個性化物資需求。
此外,騰訊也在社區養老創新模式上積極探索,利用智能設備協助社區完成重點老人“關愛探訪”。騰訊 SSV 銀發科技實驗室為郫都區郫筒街道奎星樓社區的老人捐助了銀齡守護卡和隱形護理員智能設備,不僅具備緊急求助和定位服務,還集成了多項創新功能,能隨時與家人社工進行聯絡。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羅家德表示:“以前社區動員八九個志愿者都做不到每天到老人家上門,現在有了智能設備,一位社工就能網上照看很多個老人,快速完成關愛探訪。”
銀齡守護卡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秘書長、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副總裁葛燄表示:“社區慈善具有重要價值,值得積極探索。本次社區慈善開放日活動是一個新的開始,騰訊將持續關注社區創新發展,并將整合騰訊的技術和產品能力,推動數字救災、數字文化、數字養老等創新解決方案在社區場景的落地,助力社區慈善高質量發展。”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6-89739-0.html互聯網公益進社區,這個 520 讓社區慈善觸手可及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