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事“剛花3000塊買的NAS,現在正躺在電視柜上積灰。”近,社交平臺上關于“NAS是不是智商稅”的討論再次升溫。有人把它奉為“數字生活救世主”,24小時不關機地用它存照片、下電影、搭家庭共享庫;也有人吐槽這是“年度沒用家電”,連開機密碼都快忘了。這個被稱為“私人云盤” 的黑科技,到底適合普通人入手嗎?
先搞懂:NAS到底是個啥?
簡單說,NAS就是一臺“家庭專用服務器”。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個超大容量的私人硬盤,但比普通硬盤厲害的是,它能連接家里的WiFi,讓手機、電腦、電視甚至智能音箱都能隨時訪問里面的內容。
比如你用手機拍的照片,會自動同步到NAS里;出差時用電腦改的文檔,回家打開平板能接著編輯;全家人的電影、音樂、孩子的成長視頻,都能存在里面共享。更重要的是,數據握在自己手里,不用擔心云盤限速、隱私泄露,也不用年年給云服務商交會員費。
這些人用NAS,爽到不想換
攝影黨:再也不用扛著硬盤跑
攝影師同事的電腦里存著5萬多張RAW格式照片,移動硬盤堆了3個,找素材時得一個個插電腦試。換了NAS后,他把所有作品按年份分類存進去,出門帶個平板就能給客戶選片,回家用電腦修圖時直接調用NAS里的文件,“相當于把整個工作室裝進了網絡里”。
NAS的“容錯功能” 更是讓創作者安心—— 哪怕其中一塊硬盤壞了,數據也不會丟。對于按GB算的高清素材來說,這簡直是“數據保險”。
多設備用戶:手機電腦無縫銜接
都市白領的日常是“手機記靈感、電腦寫方案、平板改PPT”。以前用云盤同步,要么限速要么空間不夠,傳個1GB的文件得等半小時。換成NAS后,文件修改后秒同步,“在地鐵上用手機寫的周報提綱,到公司打開電腦直接續上,效率翻倍”。
更方便的是家庭共享:他把父母的體檢報告、孩子的疫苗本掃描件存在NAS里,老人用電視就能查看,再也不用翻箱倒柜找紙質文件。
影音狂魔:在家實現“4K自由”
“以前為了存藍光電影,硬盤買了十幾個,現在一個NAS全搞定。”有影迷網友的 NAS里存著200多部高清電影,連電視、投影儀都能直接讀取。晚上窩在沙發上,點開NAS里的《星際穿越》,畫質比視頻平臺的“偽 4K”清晰太多,“花一次錢,相當于把電影院搬回了家”。
有些進階玩家還會給NAS裝插件,自動下載新出的劇集,甚至搭建私人電臺,把老歌存在里面隨時點播。
但更多人買完就后悔:問題出在哪?
上手太難,像在考計算機證書
“說明書比大學教材還厚”是很多人的吐槽。要設置網絡權限、搭私有云、弄遠程訪問,光是“端口映射”“DDNS”這些術語就勸退了一半人。有網友表示買了 NAS后折騰三天沒弄明白怎么讓手機遠程訪問,后直接插在電視上當晚景擺件,“通電時亮著燈還挺好看”。
性價比太低,不如云盤+硬盤組合
入門級NAS加兩塊硬盤,少說要2000元,還得24小時開機(每月電費約20元)。而100元的移動硬盤能存1TB,云盤年費也就幾十塊。“我一年拍不了1000張照片,花幾千塊買個‘數據豪宅’,純屬浪費。”也有網友算對賬后,果斷把 NAS掛了二手。
跟風買錯:你其實不需要“私人云”
很多人被“數據自由”的概念沖昏頭腦,卻沒想過自己的真實需求。平時就存存微信照片、辦公文檔,用手機自帶的云服務足夠;偶爾看電影,視頻平臺會員比NAS下載方便多了。就像網友說的:“本來只需要個衣柜,卻買了個別墅,后連襪子都懶得往里放。”
普通人到底該不該買?三問自己再下單
數據量夠大嗎?如果你每月拍上千張照片、存幾十部電影,或者家里有多人需要共享大量文件,NAS能幫你理清混亂;但如果只是存存聊天記錄,大可不必。
愿意花時間折騰嗎?至少要能看懂基礎教程,接受偶爾出點小問題(比如網絡斷連)。嫌麻煩的人,買回去大概率會吃灰。
預算夠嗎?低于 1500元的NAS性能有限,想用好至少備2000元預算。如果覺得“買硬盤的錢夠充 5年云盤會員”,那云服務可能更適合你。
說到底,NAS不是智商稅,但它確實是“小眾剛需品”。就像有人需要跑步機健身,有人只需要樓下散步一樣,關鍵看你是不是那10%真正需要它的人。與其被“黑科技” 種草,不如先問問自己:我的數據,真的需要一個“私人服務器” 來管嗎?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4-168872-0.html別罵NAS是智商稅了!這3類人用它年省2000+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