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蔚來官宣長安汽車成為首個對外開放換電合作伙伴。據悉,蔚來和長安接下來將聯合研發可換電車型,首款共用電池包的換電車型計劃2025年上市。
實際上,蔚來創始人、CEO李斌在前一日便公開表示:“明天就會宣布蔚來的第一家合作伙伴”。與此同時,他還透露,蔚來還在與4-5家車企進行合作洽談。
換電服務作為蔚來的“核心競爭力”,由于快充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行業沒有統一標準等問題,一直飽受業界質疑。如今與長安達成合作,這對蔚來意義重大,但這一合作究竟能否落實,同時又會有多少家車企愿意“接受”蔚來的“換電標準”,都是未知數。
雖然還有諸多的不確定性,但這一消息也是蔚來近期唯一值得“欣慰”的事情了。過去一兩個月內,蔚來負面事件頻發,先是大幅裁員,緊接著便有被裁員工爆料“買車保工作”。疊加今年以來低迷的銷量、財務、股價表現, 網上也傳出了“蔚來可能會倒閉”的風聲。
對此,蔚來汽車總裁秦力洪稱當前市場充滿巨大機遇,對每家公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當下市場的機遇既要抓住它又要保持戰略定力,蔚來不會倒閉也不可能倒閉。
蔚來“不可能”倒閉?在眼下復雜的市場環境下,能夠如此坦言,看來蔚來的信心十足。只是,縱觀蔚來現狀,也存在不小的壓力。
“大哥”變“小弟”
2019年,蔚來虧損一百多億,月銷量不過幾千臺,公司現金流極度緊缺,在“倒閉”的邊緣瘋狂徘徊。作為公司創始人、已經實現財富自由、被奉為“出行教父”的李斌,當年榮獲了“2019年最慘的人”稱號。
轉眼,蔚來“平穩”的度過了2020年到2022年,然而進入2023年后,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淘汰賽,玩家們進入真正的拼刺刀階段,蔚來又一次“不行了”。
就眼下來看,無論是市場銷量,還是財報數據,又或者是股價表現,各層面的情況都在預示著,李斌或許要再一次榮獲“年度最慘”的稱號,
就近期銷量而言,11月1日,蔚來汽車公布了2023年10月交付數據。當月實現交付16074輛汽車,同比增長59.8%。于2023年年初至今交付126067輛汽車,同比增長36.3%。
雖然“同比”有所增長,但蔚來并不出眾。華鑫證券近日發布的研報統計顯示,從10月份自主品牌造車新勢力環比增速來看,蔚來汽車不僅在第一陣營“小理蔚”中墊底,而且也被極氪汽車超過。
具體來看,10月份,理想汽車交付首次突破4萬輛大關,環比增長12.1%。小鵬汽車交付量突破2萬輛,刷新單月交付紀錄,環比增長30.6%。蔚來汽車交付16074輛,環比增長2.8%。極氪汽車交付13077輛,環比增長8.5%,創下單月歷史新高。
再往前看,蔚來自7月份開始,交付量同比大漲,不過僅7月份突破2萬臺,8、9、10三個月均未能再次達到2萬臺的交付量。蔚來的3萬元“權益換降價”策略一開始效果顯著,但從數據看則可看出后勁的不足。
此外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蔚來總營收為194.48億元,同比下滑3.74%;毛利率為1.28%,汽車毛利率為5.57%;不過蔚來虧損比較嚴重,凈虧損達109.26%,同比增長139.08%,是“蔚小理”三家企業中虧損額最高的。
真實的財務報表是二級市場表現的基石,對于車企來說,銷量又是財報的核心。
據統計,在過去3年中,蔚來股票的表現每年都低于大盤。2021年的回報率為-35%,2022年為-69%,2023年為-19%。相比之下,標準普爾500指數2021年的回報率為27%,2022年為-19%,2023年為14%。
不談大盤,就相比“友商”們而言,蔚來的股票表現也很“差”。在過去的12個月里,蔚來股價下跌了約25%。理想汽車上漲了115% 以上,而小鵬市值上漲了約120%。
在理想與小鵬的襯托下,以及隨著極氪等品牌的崛起,蔚來眼下的發展顯得頗為“低迷”。當年意氣風發的新勢力“大哥”,成為了如今的悶悶不樂的“小弟”。
負面事件頻現
銷量、財報、股價、市值,這些數據只能反映過去,并不能作為對于未來趨勢的判斷依據。
之所以說李斌很可能又要獲得“年度最慘”稱號,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蔚來近期負面事件接二連三,必然會進一步影響銷量,從而引發“連鎖反應”,造成更壞的局面。
本月月初,李斌曾發了一封全員信,稱蔚來將要開展涉及組織和資源投入方向的調整。信中提及,公司將減少10%左右的崗位,具體調整在11月完成。
根據蔚來汽車9月25日發布的2022年ESG報告顯示,其共有26763名員工,分別來自全球26個國家與地區,在“蔚小理”三家車企中占比最高。
如果按照26763名員工的總數據計算,蔚來此番裁員將涉及2600余人。
大幅裁員是為了降低公司運營成本,緩解財務壓力,并保持公司的穩定運營。但在企業面臨發展困境時,僅僅裁員是不夠的。
除了裁員,李斌還在內部信中表示:“今年我們交付了5款全新產品,在成交價30萬元以上純電市場獲得了4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綜合表現離預期目標仍有差距。要想贏得參與決賽的資格,必須進一步提高執行效率,并確保關鍵業務有足夠的資源投入。”
過去幾周內,蔚來根據以上原則確定了業務的優先級,并制定了組織與業務優化的具體計劃。包括:確保核心關鍵技術的長期投入,保持技術與產品的領先優勢;確保銷售與服務能力能夠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確保3個品牌9款核心產品的如期上市;資源提效,推遲和削減3年內不能提升公司財務表現的項目投入。
相比前面幾條計劃,鋅財經認為減少對非核心業務的投入之于蔚來更為重要。
過去一年里,蔚來頗有些“不務正業”,就比如手機業務。如今整個手機市場已經是一片紅海,且呈現下滑趨勢,蔚來本身主業又面臨極大競爭壓力,早應該對相應人員進行優化,減少虧損。
裁員近年來已經成為大企業的“普遍現象”,不過蔚來的這波裁員,卻裁出了意料之外的事情。
最近,一位40歲蔚來員工稱為保工作買蔚來仍被裁,并在社交平臺發布了一篇名為《蔚來良心何在》的文章。據了解,該“員工”為了避免中年失業,前后貸款60萬買了兩輛蔚來汽車,每月要背負一萬多車貸,沒想到車買了,人還是被裁員了。
此外,該“員工”還爆料稱:幾乎80%的蔚來員工都被明示或暗示過,想要保住這份工作必須得買蔚來汽車;想要升職也需要買汽車,并且蔚來車子的質量問題很多,各種異響,天窗、空調、中控;很多人在提車不到一年就被裁等等。
大幅度的裁員會影響蔚來的“士氣”,也會加劇二級市場資本對其前景的悲觀情緒。蔚來員工爆料事件,也反映出了蔚來公司內部管理的問題。
接連的負面事件,對于蔚來接下來一段時間內的影響不可小覷,尤其是眼下已經到了年底,正值車企“銷量沖刺”階段,“影響”將會進一步放大。
死磕換電服務
不管是裁員,還是砍掉短期內不賺錢的業務,直接原因都是蔚來“沒錢了”。蔚來把錢花在哪里了?除了研發和營銷,還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答案,即蔚來的“核心競爭力”——換電站。
換電一直是蔚來的標志性服務。自2018年第一座蔚來的換電站開始運營,到現在蔚來已建成超2100座換電站。而據蔚來官方此前資料,其還將于2025年在全球建設4000個換電站。
曾有媒體報道,蔚來第一代換電站造價約250萬-300萬元,第二代換電站造價約150萬元(不包含電池)。以此來計算,接下來兩年蔚來將在換電站上投資六七十億。
這僅僅只是建設成本,換電站的養護成本和運營成本也是極大的一筆開銷。
其實從可行性來看,換電模式是沒有問題的,但前提是要有足夠大的規模。就蔚來眼下的市占率,短期內換電站根本無法盈利,并且會讓車企背上沉重的包袱。
所以說,蔚來換電站必須要盡快解決規模問題,把換電車型的數量提升一個數量級。
靠蔚來自己賣車,顯然沒有可能性,通過與其他車企合作,的確是上策。但目前除了蔚來,國內已有吉利、上汽等多家車企推出了換電車型,中國石化、寧德時代等能源型企業也開始先后布局換電設施。
各企業之間產品標準不一、難以共享通用,又有幾家會向蔚來“兼容”呢?除非蔚來在市場上占據領導地位,其他車企沒有第二個選擇,只能去兼容蔚來,可這完全不現實。
因此,即便此次蔚來和長安汽車達成了合作,短期內也解決不了“換電站”盈利的問題,更何況雙方此次合作要到2025年才能推出車型,速度太慢了。
實際上,蔚來也非常清楚換電模式的突破口在哪里。
蔚來汽車副總裁沈斐曾表示,蔚來自2016年便開始參與國家換電標準的制定和推行。“我相信換電是可以標準化和通用化的。這個時間需要多長,取決于我們自己和整個行業怎么努力做這件事情。”沈斐稱。
此外,在蔚來加速布局換電體系的同時,不少車企紛紛發力800V高壓快充領域,如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埃安等。并且,最新的麒麟5c電池充電12分鐘可以跑500km。
隨著規模擴大,技術擴散,快充技術必然從高端向中低端下放,這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在這樣的速度面前,蔚來的換電站已經沒有優勢了。
總的來看,是持續在補能體系大規模投入、還是追求盡早盈利,或者同時追求實現兩個目標,成了懸在蔚來前方的難題。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1-34491-0.html拉來長安“站隊”,蔚來還在死磕換電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雙11后觀察:中國電商產業帶的數字新敘事
下一篇: 不再靠超達,快手電商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