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毛一瓶的怡寶、4.9 元的巴黎水、19 元一盒的大牌面膜......
“這個超市也太便宜了,產品是真貨嗎?”
繼“窮鬼套餐”之后,“窮鬼超市”正在風靡全網。
什么是“窮鬼超市”?
其實就是主打折扣的線下超市。比如好特賣、嗨特購、巡物社等。
在折扣超市里,很多商品比普通超市更便宜,部分商品相當于正價的兩到三折,有些比拼多多還便宜,被年輕人戲稱為“窮鬼超市”。
這類新型超市相當受年輕人歡迎,有些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品牌靠“精致窮”的年輕賺得盆滿缽滿,有品牌成立僅兩三年,就達到月流水 8000 萬元。
折扣超市為什么會大火?它們真的便宜嗎?
運營社聯系上折扣店操盤手、巡物社創始人朱志勇,和他聊了聊折扣店爆火的秘密。
01吸引“精致窮”的年輕人“窮鬼超市”火了
如果你喜歡逛街,一定會發現,很多商場出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
一方面,家樂福等大型超市陷入困境,不得不關閉部分門店;另一方面,一些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型折扣超市卻遍地開花。
比如,好特賣、嗨特購、巡物社、盒馬奧萊......
這些折扣超市中有的強調特賣,有的主打臨期食品,還有些突出會員特價,但共同特點都是折扣和便宜。
網友將它們戲稱為“窮鬼超市”,受眾基本都是信仰“精致窮”的年輕人。
折扣超市,有多火呢?
抖音上, #折扣店 話題視頻播放量達 3.6 億次,#臨期食品折扣店 話題播放量 3.5 億次。數十條探店視頻點贊量破萬,有些安利向內容點贊破 20 萬......
比如抖音博主@天河吃喝玩樂 發布了一條逛好特賣的內容,獲得超 5 萬點贊。
視頻里,她展現了折扣店最大的魅力——便宜。
“3塊錢的進口紫菜、3 塊錢的面膜、2 塊錢 18 包的紙巾,幾十塊的紅酒買回家泡腳也不心疼。”
視頻下,很多粉絲被種草,還有人甚至懷疑博主報的價格不是人民幣,因為價格實在太便宜了。
類似的討論不止在抖音。
小紅書上,#臨期零食 相關的筆記2萬+,折扣超市的圖文也相當受歡迎。有博主做攻略,對比好特賣、嗨特購、巡物社等不同折扣店的差異;有人聊折扣店售價便宜的邏輯;還有人討論臨期食品是否健康......
在豆瓣,同樣存在“我愛臨期食品小組”,9.6萬人在小組內安利臨期食品商店、折扣店,討論如何低價買高質量零食。
可以說,折扣超市幾乎是在一夜之間爆火,很多超市品牌過去可能不曾聽說,如今卻如雨后春筍般遍地生根。在線上線下,均大受追捧。
用戶的喜愛也讓折扣店數量迎來激增。
截至今年4月,號稱“線下拼多多”的好特賣在全國開了500家直營店,同時他們還宣布要以每月開50家的速度在全國拓展加盟店。
巡物社在全國也有門店200+家,并且他們還計劃3年在全國開店5000家;嗨特購的目標則是在今年之內突破1000家門店。
此外,還有很多其他品牌也虎視眈眈,試圖從這個賽道分一杯羹。部分投資人甚至更激進,認為明后年這個賽道將出現一批萬店品牌。
02折扣店靠什么出圈?便宜才是硬道理
折扣超市為什么這么火?憑什么做到比其他超市更便宜?他們賺錢嗎?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運營社聯系上巡物社創始人朱志勇。據了解,巡物社是一家主打快消品特賣的折扣超市,全國所有門店每月的總營收能達到7000~8000萬元。
與朱志勇對談后,運營社發現了折扣超市爆發的真實原因。
1)低價是硬道理:折扣越多,用戶越興奮
在折扣超市相關的內容下,價格是用戶討論最多的內容之一。
有網友評價:在絕對的價格面前,配料、包裝、服務都不是問題,只要還在保質期內,就仍然值得選購。
帶著好奇,運營社編輯部曾實地探訪了多個不同品牌的折扣店,發現價格真的很香:
1.2 元的可樂,不到 10 元的面膜,大牌薯片僅賣 3 元,甚至連原價十幾元一支的“雪糕刺客”鐘薛高都只要 5 元一支......
而且這些并不都是臨期食品,有些保質期還很新鮮。
折扣店內的消費者 為什么折扣超市能比普通超市更便宜? 帶著這個問題,運營社咨詢了巡物社創始人朱志勇。
他告訴運營社,在零售行業,他們把折扣店分為「軟折扣」和「硬折扣」兩種。
軟折扣是指因產品難以賣出而選擇低價促銷產生的折扣,比如保質期將近的臨期商品、賣不出去的滯銷產品和尾貨等。由于臨期產品和尾貨商品數量具備不確定性,所以軟折扣往往存在 sku 不固定的特點,即“采購到什么貨就賣什么”。
硬折扣則是指通過供應鏈和物流優化,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經營成本而實現的低價策略,一切低價與商品質量無關。
據運營社觀察,市面上很多折扣超市都存在「軟折扣+硬折扣」的混搭組合。像巡物社單店的 sku 約 1500 個,所有門店總 sku 近萬個。其中硬折扣商品占比 95%,尾貨、滯銷品、臨期商品等軟折扣占比 5%。
朱志勇告訴運營社,折扣店與傳統商超的供貨邏輯完全不同,折扣超市誕生之初就是為了折扣和性價比,所以會通過一切辦法降低運營成本、壓縮拿貨成本,盡量把商品價格降到最低。
在采購上,傳統商超通常會向供貨商收取各類通道費用,如進場費、上架費、促銷費等,另外還會通過占壓貨款的方式壓縮廠商的利潤。而折扣超市則完全放棄各類進場費用,砍掉中間商,甚至直接用現金采購,不斷地降低產品采購價。
在運營環節,他們還會通過精簡裝修、減少導購員和促銷員等方式減少運營成本。比如陳列不用貨架,而選用價格更低的切割機箱;用價格更便宜的 KT 板當門頭......
降本增效的核心目的只有一個,把店內商品的價格打下來,真正意義上實現物美價廉。
這招也確實奏效,對用戶而言,促銷活動、精美的布景、貼心的服務雖然看起來熱鬧,但統統比不上便宜的價格,低價才是硬道理。
就像蜜雪冰城即便有再多缺點,用戶也會因為價格便宜依然愛不釋手。在零售行業也一樣,折扣越多,價格越低,用戶越興奮。
2)逛折扣超市,是一種娛樂需求
通常而言,逛超市主要滿足消費者兩類需求:
第一,帶著購物清單,完成目的式的掃購,用戶有明確的消費偏好,常常會回購喜歡的品牌,嘗鮮意愿較弱;
第二,無明確目的,無清晰購物計劃,把逛超市當成線下版的“興趣電商”,看到新鮮的產品、有意思的品牌會被種草,這類用戶以年輕人為主。
很明顯,第一類是傳統商超的核心用戶,第二類則是巡物社、好特賣這類折扣超市主打的用戶。
好特賣聯合創始人張寧就認為,折扣店不是街邊店,更像是個娛樂店。可以滿足用戶的情緒價值和娛樂需求。
事實上,很多年輕人把逛折扣店當成“開盲盒”,逛到心儀的商品就買,看到曾經種草的商品在打折就“瘋狂剁手”,主打“無計劃的情緒消費”。
這也剛好與折扣店的 sku 上新策略吻合。巡物社創始人朱志勇介紹,他們管理的折扣店 sku 流動性很強,上新速度遠超普通商超。
據了解,巡物社所有商品 sku 超過萬種,單個門店的 sku 在 1500 個左右。
“巡物社不同門店均有不同的 sku 組合。具體會根據門店周圍的核心客群挑選 sku,比如學生群體居多,門店就會側重零食飲料、盲盒;年輕女性用戶占比多,就會多上架大牌護膚品。”
此外,折扣店的用戶普遍追求“精致窮”,折扣店內最受歡迎的商品往往是大牌和網紅品牌。像元氣森林氣泡水、三得利烏龍茶、王小鹵虎皮鳳爪等均屬于折扣店內的熱門品類。
這些產品的特點是名氣大、夠網紅,但價格普遍超過同類其他品牌。所以很多消費者曾在其他渠道被種草,但礙于價格很高,原價購買的可能性很低。在折扣店,這些商品的價格變得親民,很多人愿意嘗試。
一位折扣店的忠實粉絲向運營社解釋,14 元一支的鐘薛高很少人愿意買,但如果有折扣店賣到 5~6 元一支,很多人就會愿意嘗鮮。
在運營社看來,折扣店一方面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娛樂需求和情緒價值,另一方面也能實現用戶用低價換取高質量商品的消費欲望。
3)選址定生死,流量決定了門店天花板
既然逛折扣店是一種娛樂需求,那么門店的流量就直接決定了生意的天花板,甚至有人認為“選址定生死”。 折扣店是怎么選址的呢?
巡物社就有一套縝密的邏輯來衡量門店選址的好壞,細分指標達到 100 多項。其中,最重要的三項分別是:租金、人流量、商業體類型。
此外,他們還會考慮很多具體的指標,比如高峰期人流數量、人流中不同人群占比、周圍商業體有哪些餐飲品牌等。
“這些因素都會影響門店的運營情況,如果選址選得好,未來幾年的生意都不會愁。”
比如,他們曾在河南某三線城市的萬達新開了一家門店。這座萬達匯集了全城最多的頭部餐飲、零售品牌,是年輕人最常去的消費場景。
果不其然,這家門店開張第一個月銷售額就達到 100 萬元,后來幾個月的流水也均超過 60 萬。
朱志勇介紹,目前折扣店在一二線城市相對競爭激烈,在下沉市場則是藍海市場,所以巡物社近 8 成門店在三四線城市。
其中兩類選址表現最好,一是三四線城市的核心商圈,如萬達廣場等;另一類則是人口較多的小鎮,折扣店在當地相當于“降維打擊”。里面售賣的很多商品在小鎮上屬于新鮮產品,另外商品價格也比普通便利店更具競爭力。
03結語
前文提到,近兩年折扣店數量激增。有聚焦軟折扣的臨期商品門店,有主打硬折扣的綜合超市,還有聚焦零食細分類目的集合店。
有品牌號稱兩年開店 1000 家,有創始人直言要 3 年開店 5000家,還有公司融資數億元人民幣準備大干一場.......
很顯然,折扣店的內卷也在加速。這個賽道還賺錢嗎?
朱志勇的答案很有意思,他說:“紅利期來的時候,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而紅利期一過,天下沒有好做的生意。”
在運營社看來,折扣店的模式確實能滿足很多用戶“精致窮”的消費需求,但當一個藍海市場涌入過多品牌和玩家時,競爭在所難免,失敗也在所難免。最終比拼的還是供應鏈和運營能力。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1-12095-0.html“窮鬼超市”火了,9毛怡寶、4.9元巴黎水,比拼多多還香?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