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宣" />
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宣布對國內電動車補貼展開調查,此舉對全球電動車產業的啟示,就是歐洲部分汽車工業和政體,如今相當憂心在電動車領域被國內車廠擊敗。
彭博(Bloomberg)報導分析,長遠來看,這種擔憂并非毫無根據。國內電動車正加大進軍歐洲市場力度,但在當前歐洲電動車銷量仍相當溫和下,此舉可能刺激國內引發報復。歐洲傳統車廠不應尋求來自歐盟政界的協助,而應專注提高自身競爭力,并開發消費者真正買得起的電動車。
過去一年來歐洲已意識到國內現在有能力制造技術先進的電動車型,這是國內多年來對電池和相關供應鏈大力投資的結果。反觀汽車誕生地歐洲,如今在電動車轉型方面卻步履維艱。
誠然,國內車廠受益于補貼,進口關稅也向中方傾斜,如汽車進口到國內的關稅為15%,進入歐盟則為10%。但從大眾(Volkswagen)這類傳統歐洲大型車廠近年來在國內市占率不斷萎縮,就會發現西方傳統車廠如今在汽車軟件及電子化方面不敵國內車廠,不僅只是來自政府方面的協助不足而已。
近幾個月國內電動車出口激增,但這部分反映如Tesla等西方車廠在國內制造電動車再出口至歐洲的現況,借此從國內較低的生產成本中受益。
歐洲普遍認為,國內進口電動車對雷諾(Renault)等歐洲平價車廠構成的威脅程度,大于BMW和奔馳集團(Mercedes-Benz Group)等德國豪華車制造商。但彭博報導分析,如今雷諾未因此承受太大銷售痛苦,2023年上半雷諾營益率創新高達7.6%;Stellantis旗下寶獅汽車(Peugeot)也有不錯獲利表現。
這些利潤,是歐洲車廠最近專注以更高價格銷售更少汽車的策略結果。雖有助創造利潤,但結果是歐洲消費者缺乏低價車款選擇,導致歐洲新車市場萎縮。如今國內車廠挾低制造成本優勢,準備填補歐洲市場平價電動車空白市場時,反而引來歐洲政界、業界高度憂心與啟動反制移動。
彭博報導分析,von der Leyen聲稱世界正在充斥廉價國內汽車,但至少到目前為止,國內車廠普遍避免在歐洲以極低價格銷售電動車;寧德時代等國內電動車供應鏈廠商不僅向歐洲出口,還開始在歐洲建立本地生產,有助為歐盟創造新就業機會。
眾所周知,Ursula von der Leyen的積極干預是在法國大力游說后所進行。雷諾和寶獅等法國車廠在國內較無重要的銷售或制造足跡,因此法國政府認為可采取強硬態度,反觀德國車廠依賴于國內市場及當地低制造成本優勢。
監于拜登政府(Biden Administration)目前正大舉補助美國制造業,歐盟可能不得不考慮為其電動車產業提供進一步支持。
彭博報導認為,歐盟不應浪費時間調查國內補貼,而應專注于提高競爭力和技術能力。來自國內的競爭應成為提升歐盟電動車水平的催化劑。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0-9995-0.html歐對中電動車貿易戰 是在玩火?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荷蘭有意攜手印度 強化邦加羅爾半導體業
下一篇: 通用服務器動能 2024年下半才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