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美團是不是外賣掐架掐上頭了,怎么開始左右互搏,打自己人了。。。前兩天突然上了一個叫鴨覓的軟件。
注意,不是找鴨的,人家是找飯的。它的定位世超一句話就能概括:只做美食點評的【 小眾點評 】。這不明擺著要跟自己的大眾點評搶生意嗎?
有意思的是,它的運營負責人在社交平臺上公開說:不考慮盈利,只做口碑。不知道大家什么看法,一個大廠產品吹這種牛皮,我是不信的,抱著好奇心,世超就去研究了一下。
首先聲明,沒恰飯,我甚至不太看好這 App 的未來。鴨覓目前還是個雛形產品,算是美團內部的一個初創項目。甚至現在只有 iOS 版。而且,服務范圍僅限北京地區。世超本來還想說,看看它能在杭州這個美食荒漠找出什么花,是我不配了。
好在切一下 IP 也能用,一點進主頁,大的感覺就是簡潔,甚至有點極簡。
不同于大眾點評又是美食排行、又是必吃榜、又是必住榜的。鴨覓就幾塊功能,底部的導覽欄分為【 首頁 】、【 推薦官 】、【 動態 】和【 我的 】。首頁除了一個專輯,就是餐廳排名。信息流也是簡單明了的單列顯示。左為鴨覓,右為大眾點評
逛了一圈,我發現有挺多基礎功能和大眾點評高度雷同。這里世超就簡單介紹一些,不同的小功能。
比如首頁的頂部是官方整理的推薦餐廳合集,有點像網易云音樂的歌單一樣,一個歌單一個題材。就比如吃飯綜藝《 一飯封神 》、北京地道兒豆汁店老板推薦等等。可惜的是,因為上線實在太急了,目前滿打滿算就 5 個專輯。。。
再比如【 動態 】功能,類似于美食朋友圈。會根據你的地理位置,給你推附近人寫的美食圖文。
如果你和某些人口味來電,關注了對方。那他發的動態,就會顯示在關注列表里。這功能挺實用的,之前我在小紅書刷到一個余杭區網友,他推薦的幾個吃的,都是我認可的,說明我們口味很近。我就關注他,他推什么,我就吃什么,踩雷率能低不少。
不過,鴨覓特殊的還是首頁里的餐廳排行。大家仔細看會發現每一條消息下面,都會顯示幾把勺子,還有一條評論。這兩個就是鴨覓的核心功能。
一個是評分系統:金勺子餐廳。雖然同樣也是食客們給餐廳打分,但鴨覓用更簡單的三把勺子,代表好吃程度,分別是:值得專程去、值得繞路去、值得順路去。
勺越多越好吃。
看完這些,世超有點幻視隔壁米其林餐廳那套東西了。不過,兩邊差異還是很大的。拿到三把勺的四家頂級餐廳,確實是當地知名的食府。烹飪和環境都講究,我司的北京孩子,也給出了不低的評價:都這價了確實挺屌。
但除了這四家外,其他拿倆勺的選手,基本都是更平民化、更接地氣的館子。
不和米其林一樣講究什么極致的環境,就只看口味和菜品。甚至人均 17 塊的炒肝店也入選在列。
除了看勺子多少,另一個就是餐廳評價。大眾點評是人人都能給餐廳打分、寫評價。這模式好是好,但也給商家刷好評、買水軍、刪差評留了后門。鴨覓為了保證無廣的純粹性,引入了推薦官模式。官方自己去挑了一批能吃會喝的食客,或者是有名的廚師,作為推薦官入駐。
雖然我們也能評論,但官大于民,平臺會優先顯示推薦官的評價,防止有人水貼刷廣子。
重要的是,根據運營負責人發的帖子來看。如果推薦官有打廣告,收錢恰飯的嫌疑,他們就會重拳出擊,出手清退。
說實話,如果真能做到這樣,世超我個人覺得這個 App 還挺香的。功能簡單,界面干凈。一些小的設計,體驗感都還不錯。比如會顯示評論用戶到底幾刷門店了。不用點開頭像,就能驗其成分。
點到推薦官的主頁里,可以根據距離遠近來排序篩選餐廳評價。畢竟對于吃飯這件事來說,前往餐廳的成本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而且,這個想法確實挺好的。
現在到處都是真假難辨的探店貼,世超早就對整個互聯網失去了信任,但又無能為力。想在網上找點真好吃的館子,比登天還難。
只是想法好,并不一定能活下去。越用,世超就越好奇:它到底能撐多久。。。感覺每隔一段時間,大廠就會出一個這種青春版應用。我還記得 2022 年年初,阿里、字節、騰訊、百度、知乎全員瘋狂上新。字節做了 “ 識區 ” ,阿里做了青春版淘寶 “ 態棒 ” ,騰訊做了 “ 音兔 ” 。這些應用也都主打簡潔,沒有廣告,要做好社區生態。
但它們就像是大廠們丟進水池的石子。水淺的,可能還能爬在岸邊多趴一陣,水深一點,那直接有去無回。 “ 青春版淘寶 ” 時尚社區平臺態棒
因為這玩意注定和大廠的邏輯是相悖的,你搞這么簡單直白,怎么做商業化,怎么完成 KPI ?為了保證收益,大家慢慢都會被迫都往里面東添一勺,西加一塊的。
但一旦開始琢磨咱們兜里那幾個子,社區氛圍就很容易變味。畢竟大眾點評開始,也是小眾點評。重要的是,如果靠美食推薦盈利,那內容就難做好;如果做好了內容,就很難賺到大錢。世超把頭想破了,都想不出一個體面賺錢的法子。
抱著好奇心,我就去聯系了一下他們的開發人員,對方給我透露了一點點內幕消息。首先就是不盈利這事,應該是真的。一方面現在怎么活下去才是要緊事。鴨覓 DAU 目前還只有一兩千,沒空去琢磨幾千萬日活才該想的事。
另外美團對他們也沒有盈利的指標,主要就是想測測這個模式,到底能不能跑通。他們內部的定位是,起碼未來兩年內都不考慮變現。但世超這說點不中聽的,平臺不賺錢就算了。你美團家大業大,少賺幾個子就少賺了。我辛辛苦苦探店發內容,憑啥不讓我賺米,我陪你美團玩過家家呢?賺不到米,我為啥要在你這發貼呢?
雖然平臺還是會給 50-1000 的美團卡激勵。但這和其他平臺大 V 、網紅們的恰飯力度比,就有點不夠看了。所以,鴨覓避開了靠這行賺錢的 MCN 美食博主們,找了一幫特殊的人來當推薦官。在這個內容爆炸的時代,你探店能火,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你會吃。看的是會不會玩流量、做內容。
有些真正會吃的人,因為用不來那些 “ 絕絕子 ” 的形容詞,不會運營賬號,就被慢慢邊緣化了。咱們想要一個沒水軍的干凈互聯網,這些大牛也需要一個能分享真實美食體驗的平臺。在鴨覓雖然撈不著錢,但他們的內容會被優先曝光,平臺也不搞什么刷帖沖榜。不少不差錢的食客們,還是愿意來試試。
聊到這,世超能大致明白美團到底想做什么,但也很難完全認同。就北京一座城市,平臺還能慢慢地篩人。未來人一多,怎么管得過來?根據對方的說法,鴨覓打算鋪到 10 座城市,一座城市請 100 個推薦官。假設一個人單月發送 10 條探店的內容,那么平臺就需要審核 1 萬條推文。
按照現在探店博主們 “ 影帝 ” 級別的演戲水平,國家反詐中心來了,都得倒貼 200 。
不過上面這些問題,其實說到底就是錢的事。要是美團自己愿意持續地砸錢,這事就能有點看頭。對美團來說,破這點財對它自己也是利遠大于弊。燒點錢搞一款找回初心的產品,算是一次不虧的形象修復。
在營銷和廣告淹沒的今天,能有這么一個 “ 反叛 ” 的應用出現,對咱們吃飯的人來說,也是件好事。就是不知道這份純粹,到底能夠維持多久了。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7-176436-0.html打廣告就封號 美團做了個不讓賺錢的“小眾點評”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