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時代,跨境電商成為外貿增長的新業態、新引擎、新動能。近期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拓展跨境電商出口推進海外倉建設的意見》,會議指出,要積極培育跨境電商經營主體,鼓勵地方立足特色優勢支持傳統外貿企業發展跨境電商,加強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為企業提供更多展示對接平臺,持續推進品牌建設。要加大金融支持,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和物流體系建設,優化監管與服務,積極開展標準規則建設與國際合作。
隨著數字技術滲透程度的加深和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中國跨境電商迎來創新發展的窗口期,需要從市場空間、物流保障、服務模式、營商環境等積極打造跨境貿易的“第二增長曲線”。
加快傳統企業服務增值
拓展跨境電商市場空間
一般而言,跨境電商是貿易方式的數字化轉型,是數字貿易的重要內容。跨境電商線上交易鏈條短、非接觸式交貨等突出優勢可以助推傳統制造企業和貿易企業加快轉型,主動擁抱外貿新業態。
新形勢下,跨境電商傳統產業領域已是紅海,迫切需要加快服務貿易的數字化發展,企業要從“賣產品”向“賣服務”升級,培育新的貿易增量,拓展跨境電商市場空間的新藍海。一方面,傳統外貿企業要為產業、產品注入文化要素。在當前商品差異化越來越小的情境下,賦予文化內涵、服務增值是超越產品功能性、實用性的重要變量。打造“跨境+文化”特色IP,樹立新的品牌形象,形成文化服務跨境貿易新的增長點,對于傳統外貿企業利用跨境電商“走出去”“走得遠”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加快外貿企業貿易全鏈條數字化賦能,推動貿易磋商、貿易執行和貿易服務等重點環節數字化,穩步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有序推進跨境服務貿易開放進程。把分散的消費、生產行為匯聚成規模巨大的貿易流量和數據資源,形成以數據為核心要素的新的跨境電商產品序列。
優化“中歐班列+海外倉”模式
強化跨境電商物流保障
物流是跨境電商產業鏈的關鍵一環。隨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中歐班列+海外倉”模式有效提升了跨境電商的物流時效,解決了物流“痛點”。完善的中歐班列運輸網絡是我國面向歐洲、東南亞跨境電商市場的重要物流保障,需要特別關注線路優化、資源整合等突出問題。一方面,要依托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和海外倉建設,促進中歐班列由“點對點”向“樞紐對樞紐”轉變,加快形成“干支結合、樞紐集散”的高效集疏運體系,積極調整班列線路布局,避免遍地開花式的“小、散、亂”運營發展,形成基于海外倉的整體物流解決方案,促進中小微企業“借船出?!?。另一方面,要依托中歐班列,培育引進跨境綜合服務企業,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物流、報關、信保、融資、收匯、退稅等一站式綜合服務,建立覆蓋全球、布局合理、協同發展的全球跨境電商基礎設施網絡,豐富中歐班列單一運輸功能,大力推進集結中心、開放口岸與樞紐產業、樞紐城市的融合化發展。進一步增強跨境電商平臺在業態發展中的樞紐性作用,以跨境電商為紐帶實現全產業鏈的海外布局,以此來推動制造業、物流業及其他相匹配的現代服務業體系的協同升級。
積極響應“AI+外貿”技術變革
創新跨境電商服務模式
隨著跨境電商的深入發展,傳統電商也即通常而言的貨架電商正在遭遇流量瓶頸。新興電商包括內容電商、興趣電商以其獨特的互動體驗、價值獲得感逐漸引領新消費的潮流,跨境電商服務模式的自我更新迫在眉睫。
跨境電商要積極借鑒國內電商發展特點,一方面要打破傳統電商單一的價低賣點,以及“展示—購買”線性功能局限,引入價值種草、興趣引流新命題,增加消費者與產品之間的多維連接,促進跨境電商服務模式不斷迭代升級。另一方面要運用新技術,例如“AI+外貿”、 ChatGPT等智能技術,為跨境電商B、C端提供產品展示一鍵生成、全天候即時響應服務,有效改善跨境電商中由于語言障礙、時空差異所帶來的不良消費體驗。引入全托管模式,降低企業參與跨境電商的門檻效應。將跨境電商全產業鏈條中的設計、營銷等環節分工托管,縮小團隊運營規模,使得企業可以專注于生產環節,促使我國更多企業擁有出海能力。以新技術匹配新服務,以新服務突破價格力,持續提升跨境電商的海外滲透率。
主動對接國際標準規則
優化跨境電商貿易環境
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互利共贏。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是推動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制度轉變的制度型開放。我國龐大的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強大的產業基礎在支撐探索制度型開放領域具有引領和先發優勢。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38萬億元,增長15.6%,其中出口1.83萬億元,增長19.6%,是國際經濟低迷背景下唯一持續保持較高增長的產業,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壓艙石。以“鄭州試點”為代表的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實驗區釋放了磅礴的市場活力,打開了面向世界的跨境電商藍海市場,鄭州試點參與我國牽頭構建的世界海關組織《跨境電商標準框架》方案,成為中國規則參與國際經貿領域“全球治理”的典型案例。
未來,要進一步對標世界銀行新營商環境評估框架、《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等高水平國際經貿規則,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方面率先開展與國際接軌的試點工作,構建與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著力推動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方面制度規則統一。出臺公平競爭審查行政法規,完善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監管規則,解決數據跨境流動、平等參與政府采購等問題,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為我國跨境電商的高質量發展構筑良好的制度生態。
(文瑞 作者單位: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本文系2023年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項目“要素集聚視角下河南樞紐經濟優勢重塑和功能提升研究”成果。)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93340-0.html加快發展跨境電商外貿新業態 培育競爭新優勢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構筑自立自強的數字技術創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