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上午,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中南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李敏等20名女科學家、中國航發沈陽發動機研究所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總體設計及驗證團隊等5個團隊獲獎。
頒獎典禮上,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陳婷、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陳思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四研究院十七所飛行器智能控制團隊負責人成艷娟三位代表作了獲獎發言。
“通過不斷嘗試和技術迭代,團隊開發了在體內進行基因回補的新技術,為治療遺傳性皮膚疾病帶來新希望。”陳婷介紹。
陳思宇和團隊成功構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沙塵模式,研發出國際首個數值模式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沙塵精細化預報預警系統。
成艷娟勇做新一代裝備控制系統的“探路者”,用實際行動創造了多個“首次”,包括首次構建起“智能+協同控制方法體系”;首次提出“數據+語義知識驅動”的智能識別方法;首次提出的解決方案讓綜合效能提升了30%,填補了國內飛行器在線決策技術的空白。(實習記者薛巖)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86327-0.html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揭曉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