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王浩明、趙紫羽)在線AI圍棋平臺的賽事直播中,實時顯示棋盤上每個位置落子的勝率;在體感設備的輔助下,兩個人可以隔空“肉搏”;跑完一場馬拉松,你的個人精彩集錦可以馬上下載分享到朋友圈……
你我的運動,正變得越來越“科幻”起來。而這背后,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科技與體育的深度融合,激發出體育產業蓬勃發展的新動能。
AI旋風席卷賽事內外
2017年,當柯潔代表人類與“阿爾法狗”激戰三盤全部敗北之時,除了他自己,面對人工智能,大部分人還只是一個旁觀者。六年之后,AI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無處不在。
在體育領域,AI已重塑了圍棋、國際象棋、象棋等智力運動;足籃球、網球、田徑、乒羽等項目的高水平大賽和訓練中,大數據分析、輔助裁判系統、陪練機器人等高科技元素也無處不在。在不久前的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上,首個數字火炬手、場館內外的智能化基建、綠茵場上的機械狗、智能仿生手等“黑科技”更是令世界驚艷。
作為為數不多的曾經和AI“肉搏”過的人類,柯潔表示,人工智能最驚人的能力在于進化的速度。“我們原來總是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的人工智能,只需要半年,甚至幾個月,就能迅速完成迭代升級。”
目前,AI改變了圍棋、國際象棋等運動的競賽、訓練乃至觀賽,在賽事直播平臺上,可以實時顯示每一處落子的獲勝概率,即使是初學者,也可以看得出門道。
“AI剛出現時,很多人都擔心智力運動會不會失去魅力,但現在看來,AI讓各個項目的愛好者都成倍增長,就像為項目發展插上了翅膀。”中國國際象棋協會主席葉江川說,目前國際象棋正在計劃借助AI搭建各類平臺,比如會員制系統、等級分系統等。
當前,人工智能成為支撐不少產業迭代升級的重要“基礎設施”,體育產業也不例外,AI已經成為了賽事電視轉播、消費者洞察、運動表現分析等領域不可或缺的技術內核。而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更是成為了體育內容生產領域的一匹黑馬。
剛剛結束的廣州馬拉松賽,選手在完成沖線后不久,視頻集錦的鏈接就推送到手機上,跑友可以馬上下載分享到朋友圈,接受好友的點贊。提供該服務的凱利時科技董事長劉建宏說,廣州馬拉松賽上,企業通過人工智能共生產2.7萬多條視頻,2019年至今,該企業已經生產了超過460萬條視頻。
他表示,在人工智能的技術賦能下,體育直播的門檻已經大幅降低,一場普通的業余比賽,也可以完成低成本的智能直播、數據采集和集錦制作。
智慧體育重塑運動體驗
不久前結束的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上,一款格斗機器人吸引了人們駐足。
玩家只需要戴上輕便的傳感設備,就可以用體感操控機器人進行近身肉搏,機器人的動作與人的動作高度一致,一會兒工夫,操作者滿頭大汗。
研發這款機器人的深圳市工匠社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涂亮說,格斗機器人的設計理念,打破束縛了格斗幾千年的身體要求,通過“人機一體”的操作技術,讓所有人都能參與到格斗對抗的運動當中。
“每一個選手都可以將自己的身體動作通過機器人替身打出來,不再是直接肉體的對抗,在充分展現自己格斗技術的同時,又不傷害身體。即使是身體素質弱一點的老人和少年,也有機會與正值壯年的人一決勝負。”涂亮說。
同樣是在高交會上,一款AR智能泳鏡讓不少人感到新奇,戴上它游泳,就可以顯示速度、距離等運動數據信息。
杭州光粒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款泳鏡在技術上應用了全息顯示,能夠快速識別運動信息,AR和現實互不干擾,不會影響運動者在運動上的體驗,希望這款智能泳鏡能改變人們的游泳方式。
近年來,包括智能健身設備和穿戴設備在內的智能硬件正在成為體育產業的新增長極。國家發展改革委今年7月發布的《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提到,大力發展智能體育裝備,提升科學健身智慧化水平。VR、AR等技術正在重塑和提升人們的運動體驗,有望開創體育產業的一片新藍海。
數據分析打造“云端私教”
在深圳和廣州的不少公園里,戶外智能健身房成為了市民們排隊鍛煉的熱門場所。掃描二維碼后進行運動,身高、體重、體脂率、運動時的心率、消耗的能量等信息就實時顯示在手機上,并可以與歷史數據分析比對。
開發此款智能健身房的深圳市好家庭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佳華表示,目前為止全國已經有437套室外智能健身房,累計用戶達796萬人,使用人次達到6412萬。
張佳華表示,智能健身房是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主動健康數智基礎設施”,依托健康體測與運動數據動態跟進,打造“測試-訓練-測試-提高”的科學訓練閉環,讓運動健身對健康的改善效果直接可見,“相當于云端的私人教練,提供個性化的私人定制”。
人工智能和硬件提升,讓大批量運動數據的生產、采集和分析成為可能,激活數據要素,或是未來體育產業發展的關鍵。
首都體育學院體育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霍波表示,數據研究可揭示人體運動規律,評估運動表現,形成科學運動的方案,來提升運動表現,實現科學運動和主動健康。
日前舉行的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與體育旅游博覽會“全民健身與健康中國論壇”上,業內專家普遍呼吁打破信息壁壘,激活數據要素。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瑞林建議,加快建設全民健身信息平臺,打通各級系統的數據交換通道,從體育治理和公共服務兩個維度,探索大數據在全民健身全場景、全領域、全流程的應用。國家體育總局體育信息中心主任李業武表示,全民健身數字化是數字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著力打造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數字化公共服務體系。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45261-0.html你我的運動,正科幻起來——前沿科技激發體育產業新動能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