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利軍看來,鄉村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是“數字技術以及將數字技術用起來的能力”。
11月9日,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減貧與公益慈善論壇”上,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利軍講述了阿里巴巴如何將數字技術帶到鄉村,讓產業、人才、科技在鄉村落地、發芽。
圖為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利軍
據了解,阿里巴巴對鄉村的關注始于2017年。當年阿里巴巴設立“阿里巴巴脫貧基金”,后續基金升級為“阿里巴巴鄉村振興基金”。2021年,阿里巴巴發布“熱土計劃”,圍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科技振興三個方向,探索鄉村振興公益幫扶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發展出了獨特的鄉村振興特派員制度。從2019年起,阿里巴巴陸續派出29位員工,駐扎在鄉村兩年以上,因地制宜為鄉村振興打造發展方案。
在論壇現場,孫利軍分享了河北省青龍縣板栗的故事。此前,青龍縣盛產板栗,但在市場上不具備品牌優勢。阿里巴巴鄉村特派員來到青龍縣,深入調查后,不僅在當地大力發展電商,還聯合盒馬開發新產品。板栗除了能做成糖炒栗子,還搖身變成速食冰板栗、栗子雪糕等,與此同時,阿里公益設計師還為青龍板栗繪制了具備縣域特色的產品包裝。
阿里巴巴發展出了獨特的鄉村振興特派員制度。從2019年起,阿里巴巴陸續派出29位員工,駐扎在鄉村
有了好產品,還要走得出、賣得掉。阿里巴巴鄉村特派員拓展淘寶直播、盒馬鮮生等銷售渠道,并聯合菜鳥建立了200多個村級物流網點。
通過這一系列舉措,青龍的板栗從初級農產品,向農商品、農精品升級,物流成本大幅降低,當地電商企業由20多家增長到500多家。地域品牌響了,青龍縣老百姓也驕傲。據麥肯錫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在產業振興方面,阿里巴巴幫助青龍農產品創造社會價值增量達2.81億元。
拉動當地產業,提振的不僅是當地經濟。阿里巴巴鄉村振興特派員還帶動全村嘗試電商直播。據統計,僅僅一年時間,青龍累計開展線上、線下電商培訓138場,覆蓋4800人。
作為一家科技公司,阿里巴巴還希望用技術力量真正改變鄉村。為此,過去幾年,阿里巴巴選拔了超過160位鄉村振興技術官,發起田野文物保護、農產品溯源、數字治理、數智文旅、種植養殖等領域的10余個公益科技項目,送技術下鄉。
面對農作物種源問題,阿里巴巴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合作,針對水稻、棉花等農作物,利用云計算能力,通過檢測作物表型數據、作物基因數據和環境數據,篩選優良基因,精準預測性狀,從而實現優良品種繁殖。
“阿里巴巴是一家平臺企業,平臺意味連接,也意味著責任。”論壇現場,孫利軍表示,阿里巴巴將繼續沿著數字化助力鄉村振興的道路,把數字技術帶到更多老鄉身邊。
“當然,一家企業的力量是微弱的,我們也希望持續發揮互聯網科技與平臺優勢,用公益的心態、商業的手法、科技的力量,讓數字技術真正成為全社會愛的放大器。”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20024-0.html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利軍:把數字技術帶到更多老鄉身邊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