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晚間,新華都(002264.SZ)發布股東減持股份預披露公告,包括董事長、總經理倪國濤、董秘郭建生及財務總監張石保合共減持公司股份超1777萬股。其中,張石保去年曾兩度減持公司合共450萬股。
新華都原為福建商超龍頭,2023年轉型聚焦互聯網營銷業務,與“茅五瀘”等多家頭部酒企合作,被稱為酒水電商“操盤手”。
盡管深耕酒水電商業務多年,新華都在業績上未有明顯起色。更值得關注的是,新華都已長達11年未進行分紅,最后一次分紅是在2012年。與此同時,董事長倪國濤任期內年薪卻上漲,從158萬元漲至超500萬元。
圖源:圖蟲創意
遭多名核心高管減持
此次預減持計劃涉及新華都三名核心高管。
公告顯示,由于個人資金需求,新華都董事長、總經理倪國濤擬通過大宗交易及集中競價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761.86萬股;董秘郭建生、財務總監張石保擬以集中競價方式分別減持不超過12.36萬股、3.37萬股,減持時間自該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
以此計算,若減持實施完畢后,倪國濤持股比例從11.96%降至9.47%;郭建生持股比例從0.07%降至0.05%;張石保持股比例從0.02%降至0.015%。
此次預減持股份來源為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取得股份、首次公開發行前發行的股份、解除限售的限制性股票。
為調動員工積極性,新華都曾推出多期員工持股和股票期權激勵計劃,郭建生及張石保多次在授予對象名單當中。以2021年發布的“領航員計劃(二期)”為例,當時倪國濤被授予648萬股,郭建生及張石保各被授予30萬股。
待限制性股票限售期解除后,張石保曾于去年兩度減持套現。
據新華都2024年9月27日發布的公告,同樣以個人資金需求為由,張石保在去年7月5日及9月27日兩次合共減持4.5萬股。以交易股價計算,張石保共套現23.97萬元。
此外,新華都也遭戰略伙伴阿里減持。
早些年,阿里探索新零售業務時,曾看好作為福建商超龍頭的新華都,在2017年通過阿里巴巴(成都)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杭州瀚云新領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下稱“杭州瀚云”)受讓新華都3422.8萬股,一躍成為新華都第二大股東。
不過,在阿里新零售版圖大幅收縮的背景下,去年11月,杭州瀚云減持新華都366.91萬股。當時,新華都解釋稱,由于該基金存續期已超過六年且處于退出期,減持是基金退出需求和基金內部資金安排計劃等自身經營需要。
多年未分紅、董事長漲薪遭質疑
用真金白銀激勵員工,留住優秀人才無可厚非。但值得注意的是,新華都長達11年未“派紅包”,最近一次現金分紅遠在2012年,分紅總額為3249.01萬元,股利支付率僅20.37%。
現金分紅是廣大投資者關心的重點問題,2023年、2024年新華都兩次投資者關系活動中,都有投資者提出相關疑問。政策面上,去年新“國九條”的出臺,明確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對多年未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東減持、實施風險警示。
2024年4月一次投資者關系活動中,有投資者擔心近幾年未分紅的新華都,按照新“國九條”的規定下會被ST。當時,新華都稱現階段暫不滿足現金分紅條件,不會觸發新“國九條”規定的被實施ST的情形,還表示自2023年共推出了兩份回購股份方案,累計回購2233.59萬股,回購使用資金達1.01億元,計劃用于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
根據現行《公司法》、《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等有關規定,公司應當以合并報表、母公司報表中可供分配利潤孰低的原則來確定具體的利潤分配比例。據新華都2023年年報,其合并資產負債表中未分配利潤為-4.48億元,母公司報表中未分配利潤為-8.94億元。
關于新華都多年未分紅及回購股份情況,香頌資本董事沈萌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若公司可分配利潤為負值就不具備分紅的前提條件,“回購股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以公司收益提高每股價值。”
此外,2023年5月,投資者在提問分紅相關問題時,對董事長倪國濤任期內年薪不斷上漲一事持保留態度。年報顯示,2021年,倪國濤年薪從上年的158.92萬元增至501.25萬元,在2022年更高達590.19萬元。2023年這一數額為563.29萬元。
圖源:新華都公告
沈萌表示,批準高管薪酬是股東行使的權力之一,對于高管薪酬有疑問的股東可通過股東大會等渠道表態,即使小股東也可以針對薪酬對高管進行業績追責。
“后起之秀”的難題
剝離虧損的超市、百貨等傳統零售業務后,2023年新華都正式完成戰略轉型,以全資子公司久愛致和為經營主體。盡管與酒仙網、華致酒行等頭部酒水流通企業相比,新華都起步晚了不少,但也在奮力直追。
在電商銷售方面,新華都擔當線上經銷商或運營服務商角色,合作品牌覆蓋瀘州老窖、山西汾酒、五糧液、青島啤酒、習酒、郎酒等多家頭部酒企。在直播電商及短視頻賽道,一方面,新華都幫助前述品牌開展店播,另一方面建立自身商號“酒連酒”、“聚酒”直播、孵化主播。
此外,新華都還研發利潤空間更高的名酒開發酒,包括瀘州老窖“六年窖頭曲”系列酒、茅臺集團“茅仙”、汾酒“巨匠”系列、習酒知交等定制產品。
去年電商大促節點,新華都取得一定的成績。2024年中報顯示,其與瀘州老窖戰略合作產品“六年窖頭曲”在“618”期間實現8萬箱銷量。“618”期間,助力頭部白酒品牌官旗GMV增速突破50%。
2月26日,時代周報記者查詢瀘州老窖頭曲酒類抖音旗艦店(運營商為新華都控股子公司海南久愛致和科技有限公司)發現,券后價為509元/6瓶的“六年窖頭曲”銷量為1812瓶。此前,有習酒知交系列湖北代理商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知交系列產品中銷路最好的一款利潤約150元/瓶,比同品牌名酒產品利潤高,但在白酒消費需求低迷的當前,動銷依然困難。
白酒傳統渠道內卷嚴重,線上渠道成為發展新路徑。不過,去年“雙11”白酒“破價”、電商投流成本增大,酒企也逐步建立并完善自有電商團隊,以新華都為代表的第三方酒類電商運營商利潤空間明顯承壓。
2020年-2023年,新華都營收逐年下滑,從51.91億元降至28.24億元,盈利能力也并不穩定。但進入2024年,公司營收和凈利有所提升,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1.15%至27.75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9.55%至1.9億元。
時代周報注意到,新華都曾在去年11月表示正積極探索跨境出口電商業務,助力紙品品牌金佰利拓展海外市場份額。在酒企高舉出海旗幟的今年,酒水出海運營業務能成為新華都第二增長曲線嗎?
中國酒業獨立評論人肖竹青認為,由于全球很多國家的關稅目錄中沒有中國白酒這個目錄,因此中國白酒進口關稅極高,并且酒水國際化一大特點是與餐酒相融合,如法國葡萄酒和日本威士忌,但中餐國際化暫時缺乏標準化及廣泛國際認同,成為中國白酒國際化的兩大阻力。
“相較酒仙集團及華致酒行,新華都在上游品牌方及下游消費者均缺乏足夠的信任度,也缺乏核心領導人才。”肖竹青進一步說道。
就股東預減持事宜及公司發展規劃等問題,2月26日時代周報記者致電新華都證券部,相關人士稱無法回復。
截止2月26日收盤,新華都跌4.86%,報收6.27元/股。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33942-0.html多名核心高管減持,酒水運營商新華都11年未分紅,董事長年薪卻從158萬漲至超500萬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