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消息,隨著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飛速發展,國內芯片公司正迎來全新的機遇。
近年來,越來越多國產芯片實現了規模化生產,例如地平線的產品已廣泛應用于理想汽車的多款車型,而黑芝麻智能今年也贏得了一汽紅旗的定點項目,上汽、奇瑞、長安等汽車制造商的一些車型也采用了芯馳科技的芯片。
同時,國產芯片與國外芯片之間也展開了積極的競爭。
根據ITBEAR科技資訊了解,2022年,中國搭載輔助自動駕駛系統的智能網聯乘用車新車銷售達到700萬輛,同比增長45.6%,市場占比提升至34.9%。今年上半年,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的乘用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42.4%,較去年同期增加近10個百分點。
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普及和其顯著增值,對芯片等硬件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
一方面,不斷演進和多樣化的算法和模型,從最初的CNN模型到Transformer、BEV等大模型,從分模塊處理逐漸演變為端到端處理,對芯片的處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汽車制造商需要更強大的芯片來應對這些需求。
另一方面,智能駕駛的體驗將在未來幾年迎來質的飛躍,例如高速自動駕駛和城市區域自動駕駛的逐步實現將使處理場景變得更加復雜,需要解決的難題也將增多,從而對芯片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催生了對芯片的不斷需求釋放。從全球汽車市場的角度來看,中國市場不僅是汽車制造的重要地區,也是汽車芯片競技場。
在第六屆全球智能汽車產業大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在演講中表示:“從戰略意義來看,發展智能汽車是帶動多個產業發展和促進社會進步的一個需要,也就是說,其意義已經超出了汽車本身。一旦全面智能化,實際帶動車端新增的產值,到2030年會達到2.8萬億。”
根據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標準工作組的數據,以每年新增車輛1800萬輛計算,自動駕駛芯片的市場規模將增加約3600萬片。
然而,國內廠商面臨機遇和挑戰,龐大的芯片需求潛藏著潛在風險。張永偉指出:“現在汽車芯片90%以上依賴進口或者跨國公司在本土生產,國產化的汽車芯片占比不到10%。隨著汽車智能化目標的逐步實現,汽車芯片必須根據汽車產業發展目標制定自身領域的發展戰略。”
盡管英偉達、英特爾等國外芯片公司仍主導中國的半導體市場,但由于中國的汽車生態鏈主導地位,國內汽車芯片行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會。
愛芯元智的CEO仇肖莘表示,根據國內政策,半導體產業實現自主可控,中國車企也愿意使用國產芯片。此外,中國公司能夠為汽車制造商提供貼身服務,這是國外公司難以企及的。
可以預見,國產芯片不再僅僅是備用選擇,而是在國際市場上與國外公司競爭。然而,盡管市場機會已經敞開,中國芯片制造商能否抓住這一發展機會仍是未知數。
當前,中國市場對價格成本競爭越來越激烈,汽車制造商不僅追求性能,還努力降低成本,以滿足市場需求。在國外芯片巨頭環繞的競爭中,國內制造商如何在正面競爭中獲得優勢也是一個巨大挑戰。
與此同時,新的參與者也在逐漸增多。
國內制造商加速進入市場
其中,原本專注于智慧城市領域的愛芯元智于2021年開始涉足車載領域,選擇基于芯片和軟件的邊緣側人工智能算力平臺。
仇肖莘認為,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數據問題變得至關重要。如何在收集大量數據的同時確保數據的保護和隱私,對芯片公司來說至關重要,因此他們將焦點放在了智能駕駛的邊緣側人工智能應用上。
此外,仇肖莘指出,邊緣側和車載側不同于云端和服務器端,在云端,國際公司已經建立了強大的生態系統,而邊緣側和車載側市場多樣化,國內公司在這些領域并不處于劣勢。
后摩智能是另一家芯片制造商,選擇了存算一體芯片作為切入點。
吳強,后摩智能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認為,存算一體是一種平臺型技術,適用于對算力需求較大、效率要求高、成本和功耗要求敏感的場景,包括云端計算和大型模型計算等,這也是后摩智能選擇智能駕駛作為切入點的重要因素。
對于智能駕駛來說,存算一體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兩方面,首先是其計算效率更高,與傳統架構相比,存算一體能夠提高一個數量級以上的計算效率。此外,存算一體還具備較高的底限,即使采用成熟工藝,也能夠實現與國外巨頭相匹配的性能。吳強表示,存算一體能夠在國際芯片巨頭中實現錯位競爭,因為英偉達、AMD等芯片巨頭難以改變他們在軟件生態系統方面的優勢,也是他們的劣勢,這是歷史的包袱。
鑒于當前的行業發展情況,只有特斯拉等公司在存算一體領域發展較早,其余多數公司都是初創企業,后摩智能也是其中之一。吳強坦言:“采用傳統方式挑戰英偉達幾乎沒有機會,但采用新方式挑戰則可能會成功,至少有機會。”對于國產芯片制造商來說,國內替代的優勢將為眾多初創公司提供生存機會,但最終的關鍵在于產品實力。
市場數據顯示,每輛汽車需要的芯片數量甚至超過1000顆。中國已經有超過100家企業參與汽車芯片的開發和生產,其中有50多家公司聲稱已擁有車規級產品或者批量應用。
然而,當前市場上的參與者并非所有都能留存。吳強表示:“芯片是一個平衡性的產品,它不會活下來很多家,一般一個細分領域上的芯片制造商最多活下來2到3家。這是芯片制造商的劣勢,也是優勢。”
仇肖莘持較為樂觀的態度,他認為,國內芯片制造商在車載芯片市場可能在3年內占據超過50%的市場份額,特別是在智能駕駛領域。
不管怎么看,國內芯片制造商都在努力抓住市場機遇和主場優勢帶來的時間窗口,最終勝出的將是在產品實力上能夠脫穎而出的公司。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2820-0.html中國國產芯片崛起 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市場熱潮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特斯拉警告:Model 3可能失去美國稅收抵免優惠
下一篇: 咖啡市場激戰:瑞幸與庫迪展開“價格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