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展開,我國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能源資源安全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業內專家表示,當前,仍需進一步增強社會資本參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信心,創造更好的礦業投資環境。
自然資源部15日發布的《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24)》(下稱《報告》)顯示,我國油氣和非油氣礦產地質勘查投資均連續三年實現正增長,2023年新發現礦產地124處。
《報告》介紹,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連續三年正增長,主要礦產品供給穩中有升,能源產量創歷史新高。2023年,我國油氣勘查在塔里木、準噶爾、渤海灣等大型含油氣盆地的新層系、新類型和新區帶獲得重大突破,非油氣礦產勘查中煤、銅、金、鋰、磷等取得重大進展。
與此同時,我國完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機制,加大中央財政支持力度,以示范工程為引領推動"十四五"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統籌實施重點工程。能源消費結構也得到持續優化,2013年~2023年,我國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從67.4%下降至55.3%,清潔能源占比從10.2%提高到17.9%;礦產資源節約集約與綜合利用穩步推進。
自然資源部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全國共出讓探礦權868個,同比增長194.1%。其中戰略性礦產資源探礦權528個,同比增長254.4%。據《中國礦業報》15日介紹,2024年1-7月,我國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9.3%,漲幅較年初擴大了4.9個百分點,明顯高于2023年全年的2.1%,延續了良好的增長勢頭。
礦產資源被稱為"工業糧食",關乎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國家安全戰略(2021—2025年)》時提出,確保糧食安全、能源礦產安全、重要基礎設施安全。礦產安全首次上升為國家戰略,與糧食安全一起被納入國家安全的總體格局中。
中國工程院戰略研究與咨詢項目《保障我國礦產資源安全的政策研究》礦法修改和礦業稅費制度研究課題小組負責人曹旭升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介紹,2021年,我國啟動實施為期15年的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強化基礎地質工作,突出緊缺戰略性礦產。但曹旭升團隊在調研中也發現,地方對礦產資源安全的重視程度不一,有些做法對民間資本投資礦業開發的積極性有所抑制。
調研發現,貴州、新疆等省區市支持礦業勘查開發,但也有些地方并不如此。個別地區多年不新設礦業權或不延續礦業權。特別是對于社會資本投資的礦業企業,一次性集中關停、退出礦業權的現象經常出現。
曹旭升團隊調研還發現,目前縣級層面排斥礦業勘查開發的現象較多。許多區縣能正常勘查開發的礦業權不足20%。如某地自2008年起將100多個煤礦通過幾輪資源整合,保留2個,但現在實際開采0個。多地民間資本手中部分合法有效的礦業權處于呆死狀態。
"個別地方出臺的文件隨時能讓礦山關、停、退出,如某省2022年一次性注銷415個礦業權。"曹旭升說。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意見》明確,建立公開透明的市場規則,為社會資本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投資環境;暢通社會資本參與和獲益渠道,創新激勵機制、支持政策和投融資模式,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潛力和創新動力。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也明確,健全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體制機制,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完善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活力和促進投資落地機制,形成市場主導的有效投資內生增長機制。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今年以來,一些地方已出臺相應政策措施,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礦業開發。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優化管理流程和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今年擬分3批公開競爭出讓15個探礦權。
湖北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湖北充分發揮地理區位優勢、礦產資源優勢和人才技術優勢,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礦業權區塊出讓力度,吸引各類社會資本參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形成了集勘查、采礦、選礦、冶煉、加工、運輸和銷售于一體的供應鏈產業鏈體系。
在國新辦9月19日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吳海洋介紹,近年來,自然資源部立足提高能源資源安全供給能力,大力推進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促進礦業綠色轉型發展。自然資源部將著力發揮財政資金投入引導作用,帶動社會資金參與找礦,不斷提高社會資金在勘查投入中的占比。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19940-0.html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三連增,專家建議鼓勵社會資本進入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