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
繼上市公司被立案之后,因涉嫌信披違規,公司控股股東、第一大股東以及前實控人也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8月19日晚間,先河環保(300137.SZ)披露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青島清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利新能源”)、第一大股東李玉國和前實際控制人張菊軍收到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清利新能源、李玉國和張菊軍進行立案。
早在今年6月5日,先河環保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遭證監會立案調查。先河環保表示,在立案調查期間,公司將積極配合證監會的調查工作,并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在先河環保被立案之前,因公司控制權轉讓相關事項,深交所兩度下發關注函。
8月20日,時代周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先河環保證券部門,相關人士表示,“我們這邊也不知道上述相關方立案的原因,此前公司被證監會立案還在調查階段,如果有進展會進行公告,目前公司經營正常。”
控制權變更一波三折
先河環保由李玉國創立,是一家從事集環境監測、環境管理、環境治理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商。
2022年5月,先河環保當時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李玉國擬將其持有的先河環保5,667,480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的1.04%,占公司剔除回購股份后總股數的1.06%)轉讓給清利新能源,并將其持有的先河環保51,869,478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的9.51%,占公司剔除回購股份后總股數的9.67%)的表決權、提案權等非財產性權利全權委托給清利新能源行使。相關安排完成后,清利新能源將成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張菊軍將成為實際控制人。
張菊軍收購目的源于借殼。張菊軍本人以風能、太陽能發電及硅基新材料為主要投資、經營方向,希望通過先河環保實現環保與新能源的結合,并達到旗下產業資產證券化及融資的目的。
但在收購完成后,張菊軍經營重點仍在其旗下的新能源產業,考慮到自身精力有限,張菊軍決定戰略收縮,通過出售清利新能源控制權,將公司(先河環保)從自身產業體系剝離出去。
這時,張菊軍的“朋友”李建坤作為接盤方出現了。
今年1月9日,先河環保公告,清利新能源股東清能電、上海光和、中暉控股分別將其持有的清利新能源51%、34%、15%股權轉讓給李健坤實際控制的山東微網。同時先河環保公告指出,“因李玉國是否會繼續執行其與清利新能源之間的表決權委托協議和一致行動安排具有不確定性,可能會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地位不穩定的情形。”
隨后,李玉國投出了反對票。
根據李玉國于2024年1月16日出具的《回復函》,本人從未與山東微網或其實控人之間簽署任何形式的一致行動協議,亦不清楚山東微網收購上市公司的具體計劃,本人不同意與山東微網實控人建立一致行動關系并共同遵守《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
同時,李玉國對于李建坤的產業背景能否給上市公司帶來協同效應始終存有疑慮,始終未就是否繼續履行表決權委托和一致行動明確表態,也未就后續股份的轉讓價格和支付進度達成一致意見,致使股權收購的付款條件無法成就,股權轉讓的目的亦無法實現。因此,李建坤決定放棄謀求控制權。
李建坤入主失敗,先河環保有望迎來新主姚國瑞。
先河環保4月10日發布公告,清利新能源股東已解除與山東微網于2024年1月簽署的股權收購協議,并與姚國瑞等簽署新股權收購協議,擬將所持清利新能源全部股權轉讓給姚國瑞,交易完成后姚國瑞將直接持有清利新能源100%股權。
與此同時,李玉國與姚國瑞于4月6日簽署合作框架協議、股份轉讓協議,兩方隨后與清利新能源簽署補充協議,李玉國擬分兩次向姚國瑞轉讓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88.36%(5566萬股);同時,李玉國與清利新能源之間的表決權委托繼續有效且兩者繼續保持一致行動,直到兩次轉讓股份過戶完成之次日起的18個月。完成后姚國瑞將成為先河環保控股股東和實控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收購的財務顧問還鬧出了“烏龍”。
前述4月10日股權轉讓公告稱,收購方姚國瑞已聘請德邦證券為其收購公司控制權事項提供財務顧問服務并根據監管要求出具相關核查意見,目前相關核查意見暫未出具。然而,4月11日凌晨,德邦證券卻回復交易所稱“并未與姚國瑞簽訂相關聘用協議,亦未出具任何相關核查意見,該收購相關財務顧問事項亦未在公司內部完成立項程序”。
先河環保隨后發布更正公告解釋稱,4月1日,收購方開始與德邦證券就本次收購提供財務顧問服務事項進行多次溝通,且德邦證券項目組已經開始相關工作,因此相關方忽略了法律形式上是否完成聘任這一事實,導致公告中相關表述與理解產生了歧義。
根據先河環保8月8日公告,公司股東李玉國所持約6299萬股股份被司法凍結,占公司總股本的11.74%;其所持公司股份共計約1580萬股被輪候凍結,占公司總股本的2.95%。
截至8月8日,李玉國擬轉讓的股份尚未交易過戶。清利新能源起訴李玉國、本次股份被司法凍結及輪候凍結后,相關方簽署的協議是否能夠繼續履行存在不確定性。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先河環保將于9月2日召開公司2024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在《關于公司董事會換屆選舉非獨立董事的議案》中,其中審議《關于選舉姚國瑞為公司第五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的議案》。
業績股價雙雙向下
先河環保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集環境監測、大數據服務、綜合治理為一體的集團化公司。先河環保于2010年11月成功登陸創業板。2019年,先河環保的業績達到上市后的高峰,當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63億元。
近年來先河環保業績表現一般。
2020年-2022年,先河環保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4億元(同比下滑48.92%)、7121.41萬元(同比下滑46.92%)、-1.35億元。呈現逐年下降的態勢。
即便2022年張菊軍入主,也沒能改變公司的業績頹勢。
2023年,先河環保全年實現營業收入9.66億元,同比下降4.1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24億元。
對于業績虧損,先河環保解釋,主要原因是公司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及公司會計政策的相關規定,基于謹慎性原則,計提信用減值和資產減值準備,對當期凈利潤產生較大影響。
2024年一季度,先河環保實現營業收入1.61億元,同比下降19.54%,實現歸母凈利潤834萬元,同比增長15.62%,實現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0.82億元。
公司業績表現不佳,導致先河環保股持續低迷。
2020年-2023年這段期間,先河環保的股價均在10元/股以下。今年,先河環保股價屢屢跌至4元/股以下。在證監會對先河環保立案的第二天也即6月6日,先河環保股價20CM一字跌停,報3.68元/股。
8月19日晚間,先河環保披露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清利新能源、第一大股東李玉國和前實際控制人張菊軍收到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清利新能源、李玉國和張菊軍進行立案。
8月20日,先河環保低開低走,報收3.96元/股,跌3.41%。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08904-0.html涉嫌信披違規,先河環保控股股東等相關方被證監會立案,公司控制權幾度生變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