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機高度普及的今天,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不再使用的舊手機。大量電子產品閑置在家,既不環保,也不安全,更不利于資源的循環利用。如何消解閑置存量越來越大與回收能力依舊不足的矛盾,讓更多閑置手機進入循環通道,是當下的新課題。
二手手機行業由來已久,“商品非標準化、交易存在風險”是行業顯著特點。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和行業規范的成熟,讓消費者放心購買的“最后一公里”服務問題,已經有了較好的解決方案,但讓閑置者賣得安心的“最先一公里”回收問題依然比較突出。
暢通“最先一公里”,關鍵要打消用戶“不敢賣”的顧慮。一部小小的智能手機,存儲著大量個人信息。即便用戶采用格式化或者恢復出廠設置等方式進行處置,但對專業人士而言,若想恢復數據只是“小菜一碟”。
我國對二手手機中的個人信息保護非常重視。國務院印發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也明確提出,推動二手電子產品交易規范化,防范泄露及惡意恢復用戶信息。相關企業和平臺必須拿出切實可行的舉措,研發新型數據清除技術,加強合規建設,落實源頭治理。行業要加強自律,逐步建立健全從業者資質認定方式,劃定誠信門檻,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相關部門要提高泄露用戶隱私的違法成本,強化數智化管理水平,形成更為有效的監督機制。
暢通“最先一公里”,還要破除“不愿賣”的桎梏。雖然買賣二手手機不是新鮮事,但依然有大量用戶對回收渠道感到陌生,即使有出售舊手機的意愿,也因為種種原因擱置下來。當前,一些企業正在改進措施,但從行業總體情況看,依然存在正規回收渠道覆蓋面不夠大、生產者和銷售者參與度不夠高、廢舊手機進入回收環節不夠便捷等問題。關鍵還是要持續探索推動“互聯網+回收”、一條龍回收模式,鼓勵生產者和銷售者責任延伸至回收環節,不斷提高回收效率,推動行業規模化、規范化發展。
此外,還要加強環保和安全宣傳。廢舊手機常年“躺”在家里,也有安全隱患。電子元件和電池均有使用壽命,伴隨時間的推移,都有重金屬泄漏風險,碰上高溫或者火災,甚至可能引發爆炸。要通過宣傳讓用戶意識到,廢舊手機并非往抽屜一放便萬事大吉。
當前,二手手機行業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待相關主體攜起手來,提高技術水平,強化市場手段,更好實現交易各方共贏發展。(萬政)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06290-0.html暢通交易“最先一公里”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