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圖蟲創意
河南正探索農信金融體系改革的新路徑。
近日,河南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河南農商銀行”)籌建工作小組發布的《關于組建河南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告》顯示,河南農村商業聯合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河南農商聯合銀行”)、鄭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鄭州農商行”)等25家法人機構已分別完成內部公司治理程序,審議通過以新設合并方式組建河南農商銀行相關事項并形成決議。
上述多家銀行的成立時間較短。河南農商聯合銀行本身就是河南農信金融體系改革的產物,2023年6月才獲批籌建,同年11月舉行揭牌儀式。河南新鄭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鄭農商行”)和河南中牟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牟農商行”)均為鄭州農商行股東,而鄭州農商行成立也不到5年。
近年,省級農村信用聯社屢屢因監管問題成為焦點。2021年之后,新一輪省聯社改革被提上議事日程。新一輪省聯社改革遵照“一省一策”因地制宜推動深化中小銀行和農信社改革的原則,目前已落地方案的共有7省。其中,有4地選擇組建省級農商聯合銀行,分別是浙江農商聯合銀行、山西農商聯合銀行、四川農商聯合銀行、廣西農商聯合銀行。而選擇全省統一法人農商銀行模式的有遼寧農商銀行、海南農商銀行,如河南組建方案順利落地,該模式將增至3家。
河南農信金融體系改革也有自身考量和特點。去年成立的河南農商聯合銀行,是在省農信聯社的基礎上,由省屬國有企業出資發起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省級地方性銀行業金融機構。截至2023年9月末,河南農信社共有市縣行社135家,營業網點4510個,是河南資產規模最大、網點數量最多、服務范圍最廣的地方性金融機構。
此次,河南農信金融體系改革再進一步,在此前基礎上成立全省統一法人的農商銀行。
針對此事,時代周報記者聯系河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對方表示并不了解具體情況。時代周報記者多次撥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河南監管局政務咨詢電話,始終未有人接聽。
兩家銀行背景引關注
在25家法人機構中,河南農商聯合銀行和鄭州農商行格外顯眼。
河南農商聯合銀行是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省級地方性銀行業金融機構。河南農商聯合銀行在省農信聯社的基礎上,由河南農商聯合銀行向18個省轄市農商銀行參股注資,省轄市農商銀行向轄內縣域法人農信社參股注資,通過“自上而下逐級參股控股”形成“省控市、市控縣”的三級管理架構。
具體來看,省級層面,省聯社將改制為省農商聯合銀行,賦予其對市縣法人機構主要是省轄市農商行的股權投資功能,實行有限牌照經營,建立正負面履職清單;市級層面,對鄭州市、漯河市、三門峽市所轄全部法人機構,以市為單位統一法人,對其余的省轄市城區法人機構整合組建市級農商銀行;縣級方面,在未實行統一法人的15個省轄市中,保留縣域機構法人地位不變,對未改制的縣域農信社穩步推進縣級農商行組建。
股權結構上,河南農商聯合銀行由省屬國有企業出資發起設立。河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河南投資”)、河南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河南交投”)、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河南農業開發”)分別持有該行41.67%、33.33%、25%的股份。其中,河南投資、河南農業開發由河南省財政廳100%持股,河南交投由河南省國資委100%持股。
截至2023年11月末,河南農村商業銀行系統共有135家市縣農商銀行(農信聯社),在崗員工4.63萬人,營業網點4445個,覆蓋全省所有鄉鎮;資產總額2.42萬億元,存款余額2.05萬億元,貸款余額1.19萬億元,存貸款余額和市場份額均居該省銀行業金融機構首位。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2019年9月29日,鄭州農商銀行獲得原河南銀保監局批復開業。該行是由原鄭州市市郊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鄭州市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通過增資擴股、優化股權配置等合并組建成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天眼查顯示,鄭州農商銀行現有股東達25家。其中,新鄭農商行、鄭州市建設投資集團、永威置業集團、河南臻益遠實業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均超10%,分別持股14.42%、13.22%、12.02%、11.78%。值得注意的是,新鄭農商行以及持由鄭州農商銀行8.11%股份的中牟農商行也在25家法人機構中。
據鄭州農商銀行官網披露的數據,該行現有在崗員工1407人,內設25個職能部門,下設1個營業部,151個運營支行,建設“社保醫保·銀行一體化網點”17個,普惠金融服務站9家。
河南打造省聯社改革“新樣本”
時代周報記者復盤河南改革路徑發現,河南改革整體路線是由省聯社成立省級農商聯合銀行,再在省級農商聯合銀行基礎之上組建全省統一法人的農商銀行。這一農信金融體系改革路線在國內省級農信金融體系中屬于首例。
河南農信金融改革分為兩步:首先是成立河南農商聯合銀行。2022年,河南省聯社改革方案獲原銀保監會批復,擬組建河南農商聯合銀行。2023年6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復同意籌建河南農商聯合銀行,并要求自批復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籌建工作。
2023年下半年,河南農商聯合銀行按下加速鍵。同年10月9日,河南農商聯合銀行股東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產生第一屆董事會董事,審議公司章程、戰略發展規劃等文件。2023年11月7日,河南農商聯合銀行揭牌儀式在鄭州舉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河南監管局向河南農商聯合銀行頒發《金融許可證》。
河南農商聯合銀行揭牌還不足一年,河南農信系統改革再下一程。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河南農商聯合銀行仍然為二級法人模式,而新方案中成立的河南農商銀行則為一級法人模式。
一級法人模式改革較二級法人模式更進一步。在一級法人模式中,省級農商行是一級法人,下轄的農商行、農信社被吸收合并為分支機構。盡管一級法人模式股權清晰、優勢明顯,但改革難度也較大。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如果河南農信金融體系新改革方案順利實施,那么參與的25家法人機構都將失去獨立法人資格。
“一省一策”推動農信社改革
事實上,早在建國之初農信社就已經誕生。90年代后,國務院要求農信社要逐漸從農業銀行分離出來,農信社開始由中國人民銀行托管。
2003年,國務院印發《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包括改革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以及國家幫扶信用社等三方面的內容。2003年至2007年,全國成立25家省級聯社,標志著農信社改革試點第一階段工作任務基本完成。
2004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的意見》,將試點范圍再次擴大至除海南和西藏以外的21個省區市,并提出有條件地區的省聯社可改制為農商行、農合行或金融控股公司。上海農商銀行、北京農商銀行、重慶農商銀行、天津農商銀行等省級農商銀行紛紛成立。
2021年省聯社改革再次被提及。2022年3月2日,原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一省一策”因地制宜推動深化中小銀行和農信社改革。至此,新一輪農信系統改革拉開序幕。本次河南的農信金融體系改革就是本輪農信社改革其中一環。
最新的金融體系改革頂層設計有四種模式,即統一法人模式、銀行控股公司模式、聯合銀行模式和金融服務公司模式。四種方案由各省政府和省級聯社自行選擇、自報方案。從目前已經披露的方案看,全省統一法人模式和聯合銀行模式是比較常見的。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分析,統一法人的省級農商銀行模式有助于集中配置資源,提升經營管理合力和執行力,打造品牌形象,形成規模優勢,而將省聯社改制成為省級農商聯合銀行,在保持兩級法人地位不變的同時,申請業務資質和牌照,增強服務內容和能力,是相對優化的一種模式。
2022年4月18日,浙江農商聯合銀行掛牌成立,成為全國深化農信社改革首份方案。此后,河南、山西、四川、廣西也相繼成立省級農商聯合銀行,即二級法人模式。與河南農信金融體系改革類似,海南和遼寧兩省的農信金融體系改革同樣采取一級法人模式,選擇成立全省統一法人的農商銀行。
海南、遼寧、河南三省的實現路徑均不相同。
海南直接成立全省統一法人的農商銀行;遼寧采取“兩步走”模式,第一步先通過合并農信社新設遼寧農商銀行,第二步吸收合并省內其余部分中小銀行;河南與遼寧模式有類似之處,先在省聯社的基礎上成立聯合銀行,然后在聯合銀行基礎上成立全省統一法人的農商銀行。
海南的實現路徑最直接。2023年5月24日,海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海口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共20家機構先后審議通過了以新設合并方式組建海南農商銀行有關事項的決議,啟動組建海南農商銀行工作。
2024年3月3日,海南農商銀行創立大會暨股東會第一次會議在海口召開。今年5月8日,海南農商銀行正式揭牌。
遼寧的改革也在2023年邁出一大步。當年9月,以沈陽農商銀行為基礎,與北票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北鎮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等30家農信機構共同組建的遼寧農商銀行,獲得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遼寧監管局(下稱“遼寧監管局”)開業批復。今年6月19日,遼寧監管局同意遼寧農商銀行吸收合并遼寧新民農商銀行等36家農村中小銀行機構,并承接36家農村中小銀行機構清產核資后的有效資產、全部負債、業務、網點和員工。
一名資深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對于農信機構數量較多且經營狀況參差不齊的省份而言,一次性組建省級農商銀行可能存在困難,因此更適合分批次漸進式組建。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河南沒有直接采用統一法人模式原因或在于河南的中小銀行法人數量眾多、資產規模較大,而新成立的海南農商銀行營業網點的數量和資產規模均不及河南。據海南農商銀行數據,該行總行內設19個部門,下轄總行營業部和18家一級支行,440余家營業網點,員工7000余人。截至2024年4月末,海南農商銀行存款余額3153.34億元,貸款余額1842.38億元,總資產3748.47億元。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06112-0.html河南農信改革再進一步:25合1,組建省級農商銀行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