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求高歡迎度被深植于人性之中,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更加受歡迎。但比起因為權勢和地位帶來的追捧,或許我們更需要那些發自內心的真摯喜歡。
01
你是一個受歡迎的人?
美國心理學家米奇·普林斯汀按照受歡迎程度,將人分成了五類,你是哪一類?
(橫坐標代表有多少人不喜歡你,從左往右遞減;縱坐標代表喜歡,從上往下遞減)
左上角:被接受的人
喜歡你的人很多,不喜歡你人很少。
性格可能是內向或外向,充滿幽默感,待人友好,走到哪里都會聚集一些人,給別人帶去歡聲笑語。
右上角:被爭議的人
喜歡你的很多,不喜歡你的人也很多。
這種人不太常見,只要出現往往就是地位比較高的人。
左下角:被忽略的人
喜歡你的人很少,不喜歡你的人也很少。非常安靜,存在感很低,很少主動發言,有什么集體活動他也參加,但不是真正參加。
右下角:被拒絕的人
喜歡你的很少,不喜歡你的人很多。
分為攻擊性被拒絕和非攻擊性被拒絕兩種。前者大多是情商低,總是欺負或者冒犯他人;后者可能出身背景或行為怪異,遭到排擠。
中間:一般人
喜歡你的人不太多,不喜歡你的人也不多。
02
你的原生家庭,決定你的歡迎度
米奇·普林斯汀認為:歡迎度,是在家族中傳承的。
杜克大學的研究者發現,想要知道一個孩子受不受同學歡迎,你可以直接問他媽媽自己小的時候受不受同學歡迎。
如果媽媽回想起自己當年在學校的日子都是一些幸福時光,她當年就是“被接受”的,那她的孩子在學校的歡迎度也絕對是平均水平之上。
如果媽媽當年是個“被拒絕”的角色,整天跟同學充滿敵意,那她的孩子也很有可能被拒絕。
荷蘭的一項研究表明,父母對孩子社交水平的影響是從一歲就開始了。
最理想的親子關系是孩子跟你很親密、但也能暫時離開你,跟老師和同學玩。
如果是跟家長很疏遠、或者一時半刻都離不開家長,那這個孩子的安全感就有問題,他長大就會面臨社交困難。
而想要預測一個五歲的小孩過兩年在同學中的歡迎度如何,一個好辦法就是聽他媽媽如何評價他。
如果媽媽說起自己的孩子都是用一些溫暖的詞匯,充滿喜悅和自豪,那就說明母子互動良好,這個小孩在將來很長時間內都會跟同學相處的很好。
如果媽媽一說起孩子就是各種抱怨,那這個孩子就很可能特別具有攻擊性。
03
你可以不必那么“受歡迎”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都會希望自己的歡迎度可以高一點,但實際上,歡迎度高的人也可能有很多人不喜歡。
就像成功的反義詞不是失敗,而是平庸;喜歡的反義詞不是不喜歡,而是不在乎。
一個特別突出的人,有很多人喜歡他,也會有很多人不喜歡他;一個默默無為的人,既沒有多少人喜歡他,也沒有多少人不喜歡他。
“歡迎度”是一種矛盾之物:渴求高歡迎度被深植于人性之中,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成為高歡迎度者會對我們自己有益。
在這個功利的世界里,很多擁有名利地位的人如同搭上了通往較高歡迎度的直通車,在名利場里如魚得水,備受矚目。
但在某種意義上,這些名利雙收的人往往又是人們厭惡和憎恨的對象。
所以在米奇·普林斯汀的五種分類中,“被接受”和“被爭議”兩種類型,都是歡迎度非常高的。
如果我們想要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幸福順暢,或許我們需要的并不是那么赤裸裸地“受歡迎”,而是一些更真摯,更重要的喜歡。
米奇·普林斯汀將這種喜歡稱為“可愛度”。
04
如何做一個可愛的人?
研究表明,早在四歲的時候,兒童們便能夠準確地回答出他們最受歡迎的同伴是誰,且回答結果相當一致。
但這些受歡迎的兒童并非一定是有權勢的、支配性的或高知名度的。相反,他們是每個人都喜愛的孩子。
這種“可愛度”會貫穿我們的一生,且被證明是最具效力的歡迎度類型。
可愛的人總是真誠地踐行著一些樸素的社交規則,包括:
01.對人友好,言行得體;
02.好東西能與人分享;
03.喜歡助人為樂,而不是只顧自己的需求;
05.要精心培養深入的關系,而不是收集更多的朋友圈“點贊”;
06.要讓別人感受到接納和歡迎,而不是自己感覺高人一等;
07.經常保持愉悅的情緒;
08.善于團隊合作;
09.遵守規則,不破壞所在的集體;
10.懂幽默,面對尷尬的社交局面能巧妙化解;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26-14424-0.html教你如何成為受歡迎的人 學會10大自我修養所有人都喜歡你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