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來訪者,郁,走進咨詢室,剛剛坐定,便急不可待地與我數說著部門其余同事的十八般武藝,個個獨具風格,耀眼奪目。
同事A從5歲開始練習書法,寫的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年會上狠狠地秀了一把,驚艷了整個公司。
同事B留學歸來,不僅英語流利,還自學過德文,在應付客戶時因為語言出眾增色不少,整個人都散發著“舍我其誰”的光彩。
同事C文筆過硬、邏輯清晰,每次寫出的文案清新又獨具創意,總能讓領導感覺眼前一亮。
同事D雖然能力一般,偶爾還會拖部門的后腿,但對吃喝玩樂尤其精通,每次部門聚會,她總是能安排的得體又特別,讓大家玩得十分盡興。
……
郁越說越起勁,對每個同事的優點如數家珍,眼神里寫滿了羨慕嫉妒,當然還有難以掩飾的失落。
“你呢?”我忍不住問。
“我只會工作,什么都不會。”郁扶扶眼鏡,沮喪地對我說。“所以,我特別自卑”,她補充道。
“因為,他們太優秀讓你顯得特別平庸?”
“對”。郁回答的干脆,我甚至能從這簡短的回答中,感受到她每一日與這樣的同事相處,內心有多少壓抑與挫敗。
“你喜歡你們的部門嗎?”
“喜歡,也不喜歡。”郁回答的很小聲,“喜歡,因為它夠優秀,不僅業績好,而且每個人都很精彩,非常有活力;不喜歡,因為和他們在一起,幾乎時時刻刻在提醒我,自己究竟有多差勁。”
“你好像在無意間把部門的同事,都放在了一個敵對的位置上,跟A比書法,跟B比外語,跟C比寫作,跟D比誰更會吃喝玩樂”,我說,“所以,你無論跟誰比,都覺得自己很弱,然后自卑滿滿。”
“是的,我想比他們都好。”郁坦率地說,然后,又立刻覺出有些不合適,補了一句:“雖然我也知道不太可能。”
02
郁的自卑,再熟悉不過,因為內心有一份對“完美自我”的期許,希望自己比所有人都好,一旦愿望落空,或者發現總有人比自己做得更好,便自卑了。
但不知你是否發現,這種自卑,多多少少包含著某種“我是世界的中心”的自大的味道。
就像我問郁:“為什么你要比他們都優秀呢?”
郁很疑惑地看著我說:“難道不是每個人都這樣嗎?”
是的,每個人都渴望優秀,但程度不同,視角也不同。有些人的優秀里,把“我”放在了一個至高無上的位置,而有些人的優秀里,有“我”,也有“我們”。
有時候,那些自以為自卑的人,往往是最“自戀”的。他們“自戀”的以為,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對準“我”。
比如,一起聚會,別人都盯著自己穿著是否得體,言談是否風趣?
走上臺演講,別人會緊緊盯著自己某處忘詞的小錯誤。
或者如郁一般,哪怕只是在部門工作,也會以為別人評價他“書法一般,寫作一般,英語一般”,于是,在不知不覺中,生出對部門同事的幾分敵意來。
記得曾經有一個來訪者告訴我,小組一起頭腦風暴,他會緊張得手足無措,仿佛一盞探照燈懸在頭頂,來偵測自己的每一處不得體,他越想越害怕,以至于兩個小時的討論,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而事實上,除了自己,誰又會那么死死盯著你呢?
一個人過于看重“我”,就很容易要求自己360度、全方面無死角,也希望自己百般技能,樣樣在身,可以碾壓一切。這種對自我過高的要求,顯然是超出實際的,不可能達到的,所以,自卑感便很容易產生。
不僅如此,因為“我”的過分放大,便很容易把同事、朋友、合作伙伴放在一個競爭與敵對的位置上。我們很難放下身段、平心靜氣的與自己的“敵人”學習,你可能為了保護自己小小的自尊心,選擇與比你弱的朋友交往,這樣一來,你的格局會越來越小,能力提升也越來越有限。這從客觀上,又進一步加深了一個人的自卑。
03
我們換一個角度,當一個人懂得合作,把“我”放在一個集體中,把自我看成是集體的一份子,變成“我們”,情況便大有不同。
有另外一個來訪者,剛剛考上國內的一所著名高校,曾經“學霸”的光環在一群同樣優秀的同學面前,瞬間黯然,他異常沮喪的對我說:“我是我們班最差的一個。”
我反問他:“為什么你不能是最差的那個呢?”
來訪者聽我這么說,竟瞬間釋然了,每個群體,都必然有最差的一個人,而我們無論資質優劣,說到底均是凡人,誰都不能幸免。想明白了這一點,他便自然地從“我為什么最差”的死循環中跳脫出來,開始著手解決問題——我如何不做最差的那一個。
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不是抱著你們都比我強,都是我的‘敵人’的心態,而是把班上的每一個同學都看成自己的資源,虛心與每一個同學請教學習,很快,他不僅不是“最差”,而是班上最優秀的同學之一。
我們再來看郁的故事。如果郁不是過度的關注自己在部門里的平庸,而是把自己看成是部門的一員,會看到另一個世界:自己所在的部門非常優秀,同事們不僅業務水平精進且各具才華。能夠待在這樣的群體里,是幸運的。
不僅如此,郁很可能會發現,自己擁有非常好的學習資源,可以請A指點書法、請教B關于語言的問題、在寫作上遇到瓶頸找C討論,甚至在周末放松時,都能請D推薦好吃的館子,好玩的活動。長久的相處下來,郁不僅可以收獲工作上、專業上的成長,亦能在其它領域有幾分收獲,并且收獲許多高質量的友情,看著越來越好的自己,郁,哪里還會自卑?
04
不僅工作、學習如此,愛情亦如是。
阿德勒說:“在愛情中,人們所關心的是一項兩個人的任務,一個必須由兩個人共同擔負的任務,有它自己的特殊形式,如果只是把它當成一個人的工作,就沒有辦法成功完成。要正確解決愛情中的問題,兩者之中的任何一個人都必須完全忘掉自己,而把自己奉獻給對方:就像是必須從兩個人的生命中鑄造出另一個生命來。”
當我們以合作的姿態來面對愛情,便不會計較,在愛中,究竟是誰付出更多,或者誰比誰更優秀,因為兩個人的目標是一致的——創造一個新的共同的個體。
同樣地,即使某天,愛情終結,我們也可將其視為,是兩個人合作的失敗,而不是過分苛責其中的任意一方。
這樣,在愛中,不比較,不排位;在愛情消逝時,不過度責備與自責,便消除了愛情中自卑的根源。
當我們懂得,世界上不只有“我”,更有“我們”,便從一個更大的范疇,認識自己,不過度強調,也不妄自菲薄,順遂時心有感恩,失敗時輕聲道一聲:“重來”。
當我們真正意識到,自己其實沒那么重要,懂得給自己松綁,自卑感,也便自然而然地,隨之消退。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26-14016-0.html生活中學會與人合作 才能有效消除自卑感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