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健康都是人類的根本追求。近年來,各地方也為此也做了大量工作,但諸多社會問題依然頻頻出現,如:許多家庭因病返貧,醫患糾紛時現報端,城市醫院人滿為患等成為重大健康隱患,對健康帶來新的壓力。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化,慢性病、老年病、肥胖癥以及亞健康等趨于增多。所以說,大健康早已是一種剛需!
世界銀行針對中國慢性病做的調查數據稱,在今后的20年,40歲以上人群慢性病的發病人數會增長三倍。
60歲以上的人群患病率為56%,女性發病率為60-70%。其中骨折發生率接近三分之一,每年醫療費用按最保守的估計需要人民幣150億。全世界癡呆病人已達2400多萬,平均每7秒增加一個,中國老年癡呆患者約占全世界病例總數的1/4平均每年增加30萬的新發病例。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在疫情背景下傳統的醫療模式也需要改變,逐漸向防、治、養模式轉變,而大健康產業恰恰是“防、治、養”模式的產業體現,隨著公眾自我保健意識不斷提高,“治未病”被視為下一個藍海。
為什么“大健康產業”中有個“大”字,其他產業卻沒有見過這種表述?大健康產業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每個人既是健康服務的提供者,也是消費者。大健康不是一個單獨的產業門類,它橫聯三次產業,具體包括五大細分投資領域:
1.是產業融合帶來的投資機會,包括商業醫保、養生旅游、康養。
2.是醫療服務的垂直化、專業化,如醫療美容、健康管理、康復醫療、中醫食療;
3.是“互聯網+醫藥”的轉型升級方向,主要是在線醫療和醫藥電商;
4.是技術升級推動產業升級,主要包括智慧醫療、基因測序;
5.是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巨大細分市場,比如養老產業;
大健康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各企業紛紛布局,從潛力巨大的醫療器械市場到發展迅速的養老服務產業,短短幾年時間,大健康產業呈現出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競爭格局。根據國家相關規劃,2030年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6萬億元。
大健康產業的蛋糕如此誘人,讓許多互聯網企業聞風而動。目前,作為互聯網巨頭的代表,BATJ都已經在大健康產業進行了布局。
早在2014年,阿里就開始布局醫療健康產業,聯手云峰基金,用1.7億美元的戰略投資控股中信21世紀有限公司,完成了阿里健康的借殼上市。
在大健康產業領域,京東也不甘示弱。相比阿里,京東的大健康行業開啟得較晚。2019年5月10日,京東健康才正式宣布獨立運營,同時A輪融資成功。
2020年3月12日,百度才成立百度健康,經營范圍包括零售藥品、銷售第三類醫療器械等。
經常被拿出來比較的拼多多,也在急切的進入大健康產業。今年8月,成立了多多健康,并100%持股。
不難看出,在這個幾十萬億級的大健康行業里,都處在不斷摸索的階段,摸索的方式也各有不同,而且,大健康產業的未來格局仍存在許多變數。
對于政策而言,大健康正處于初級形態、其發展勢不可擋,在過程中產生混亂雖情有可原、但必將以大整治來收斂。
既不能一放就亂,一味放任容易讓行業被資本劫持,對待生物生命經濟仍要保持一定的謹慎性;又不能一管就死,在生物技術作為繼信息技術之后最活躍的生產力要素成為各國爭相哄搶的對象、各國決勝21世紀的核心競爭力之際,中國不能落下。
未來或需探索政策+大市場模式,即搭建政策多維度的前置性配合+市場靈活多樣、及時調整的標準化管理的雙軌道互通的新監管。
具體而言,政策在完善機制體制框架性建設,讓大健康市場行為明確邊界、有法可依的同時,充分發揮杠桿作用,尋找支點撬動市場力量,就如由行業協會制定行業標準,讓具體的監管舉措納入大市場監管范疇,真正讓“內行管內行”。
幾十年來行業忽悠、套路、概念橫行,嚴重喪失了大健康公信力,民眾被重營銷重模式重概念等商業行為交了大量的“智商稅”,被收割了一輪又一輪“韭菜”,導致民眾對大健康愛并痛恨著!為此,陳農夫建立了品牌公信力標準:
店鋪全部用大長桌子,把認識的不認識的人聚集在一起,感受自己的效果的同時又彼此印證效果 ,曬在陽光下,讓虛假無處可藏,忽悠套路無法立足。
有沒有效果產品自己“說話”,消費者說了算。
最主要是禁止工作人員為產品說話,禁止“王婆賣瓜”行為。
不準工作人員給消費者講理論,講“毒雞湯”誤導顧客消費,誘導顧客消費 。
一切以結果說了算,結果以消費者恒定,消費者說了算,所以要產品自己為自己“代言”,不再要工作人員為產品代言 為此,我們倡導全社會一起建設中醫文化公信力,建立大健康公信力標準而奮斗,讓民眾不再當被收割的“韭菜”,不再交智商稅。
然而,盡管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政策不斷地加大,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但仍然有70%的需求未得到滿足,這部分需求來自于營養治療,中醫食療或將成為我國大健康領域的新“藍海”。
雖然中醫食療產業起步較早,但是現在仍然處于初期發展階段,盡管增速很快,但由于基數小,占全球市場份額仍低于5%,考慮到中國人口基數和老齡化程度,通過對標歐美發展成熟的健康市場可以預測,我國中醫食療產品未來的市場規模有望超過百億元,有潛力成為世界上市場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
公司九八年成立至今,其最大的餐飲特色便是以“食療”為主題,依據百年傳統中醫養生理論,萃取百年中醫藥精華,引入現代營養學知識,采用小分子酵溫萃取原理,攻克了“良藥苦口”變“良藥可口”技術,實現藥借食力,食助藥威的本草飲食技術;秉承“四大立餐原則”——藥食同源、健康四控、應時應季、辨體施膳,并遵循中醫組方“君、臣、佐、使”的原則,匠心炮制出美味又健康的中華養生肴饌。當中醫與健康餐飲相融合,勢必推動大健康產業再上新維度。
農夫始終堅持把眾生放在心頭,實現中醫藥不苦和藥膳的平民化,一切都只為了讓您不生病。不需要額外花錢和額外花時間,就能達到健康養生的目的。養生理念,盡在一日三餐中,一湯一飯一粗糧,每天給健康做加法。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62-1477-0.html大健康產業項目都有啥(解析大健康產業勢頭的迅猛)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