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領域,一場跨界風潮正悄然興起,將量化金融與AI大模型緊密相連。中國量化基金界的佼佼者幻方推出的DeepSeek大模型,無疑是這一趨勢的先行者。而今,這股潮流已跨越大洋,影響著美國的AI與金融界。
據報道,就在GPT-5即將發布之際,AI新勢力Anthropic在紐約曼哈頓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招聘會,吸引了約150名量化研究員參與。此次活動不僅彰顯了Anthropic對量化人才的渴求,也透露出AI大模型公司與量化基金界融合的趨勢。
事實上,Anthropic并非孤例。在此之前,其競爭對手OpenAI和Perplexity AI已率先嘗試挖掘量化金融背景的人才。OpenAI首席研究官Mark Chen和Perplexity聯合創始人Johnny Ho等業界領袖,均擁有量化基金的背景,這無疑為AI行業帶來了新的視角和動力。
量化金融領域的精英們,以其豐厚的薪水和獎金而聞名。當他們選擇投身AI大模型領域時,這無疑傳遞出兩個信號:一是對AI事業的熱愛與追求,二是AI行業提供的薪酬條件同樣誘人。這些金融才俊之所以受到AI行業的青睞,或許與幻方在AI領域的成功示范有關,也可能因為金融行業本身已成為AI大模型公司競相布局的關鍵領域。
然而,這場跨界融合并非一帆風順。華爾街與硅谷之間的量化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與華爾街受競業禁止協議束縛不同,硅谷的AI公司則不受此限制,這使得它們在人才競爭中占據優勢。據技術招聘人員Mike Doonan透露,過去12至18個月里,AI原生和軟件公司專門招聘具有量化金融背景的人才數量增加了12%至18%。
薪酬方面,華爾街的入門級量化人員基本工資可達30萬美元,但獎金目標更為可觀。而在硅谷,AI公司則提供相當的基本工資,并以股權作為薪酬方案的一部分。這種薪酬結構的差異,使得AI公司在吸引頂級量化人才方面更具競爭力。
以Jane Street為代表的知名量化基金公司,正面臨人才流失的困境。這些公司過去在吸引頂級人才方面頗具優勢,但在AI大模型時代,它們已無法與AI新勢力相抗衡。許多從Jane Street離職的量化精英,選擇加入Anthropic等AI公司,追求成為“下一件大事”的一部分。
AI公司對量化人才的渴求,不僅體現在招聘活動上,更體現在他們對金融服務產品的推動上。Anthropic等公司在聲明中表示,他們追求量化分析師所擁有的“嚴謹的分析思維和實證研究方法”,這些技能與開發更安全、功能更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緊密相關。隨著規模的擴大,這些公司將繼續招聘具有專業背景的人員,甚至可能進一步涉足金融服務領域。
面對AI公司的挖角行為,華爾街正試圖進行反擊。然而,由于競業協議的限制和加州法律的差異,華爾街在人才競爭中仍處于不利地位。這場圍繞“AI煉金術士”的爭奪戰,不僅考驗著雙方的智慧和實力,更預示著未來科技與金融融合的新趨勢。
中國DeepSeek的成功,無疑為這場跨界融合提供了有力的佐證。它不僅展示了量化基金在AI領域的潛力,更為全球科技與金融界帶來了新的啟示。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量化金融的日益成熟,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將有更多跨界融合的創新成果涌現。
舉報 0收藏 0打賞 0評論 0分享 0 更多>同類資訊北汽張建勇:奔馳下滑不慌,極狐越野撐起新希望08-13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5-26015-0.htmlAI大模型爭霸:硅谷挖角華爾街量化精英,新戰爭序幕拉開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