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羽(002882.SZ)近期公布了一系列公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項總投資額高達12億元的計劃——建設固態電池關鍵材料量產線項目。該項目預計建設周期為12個月,最長不超過3年,標志著金龍羽在固態電池領域的跨界投資邁入新階段。
作為近年來固態電池領域的熱門概念股,金龍羽此次投資雖仍處于競拍拿地的初步階段,但公司表現出的堅定決心和明確的量產規劃,無疑為市場打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公告發布后,盡管公司2024年營收和歸母凈利潤持續下滑,但首個交易日股價仍強勢上漲1.97%,市場人氣也大幅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3年以來,固態電池概念已多次帶動金龍羽股價大幅波動,期間實控人家族和高管的連續減持行為也引發了市場爭議。今年2月末,實控人家族仍有減持計劃正在進行中。
與此同時,金龍羽今年的分紅計劃也顯得尤為慷慨。公司計劃現金分紅1.29億元,占當期歸母凈利潤的92.67%,這一比例遠高于去年的53%。高度控股金龍羽的實控人家族將因此獲得約9447萬元的分紅收益。在公司凈利潤下滑、固態電池項目即將大量投入的背景下,這種豪氣分紅與頻繁減持并存的現象,與公司展現的跨界決心形成了鮮明對比。
盡管業績不佳,金龍羽在固態電池領域的投資卻持續加大。自2021年跨界以來,公司昨日宣布擬在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內投資建設固態電池關鍵材料量產項目,總投資額高達12億元。這是金龍羽跨界以來最大的一筆投資,也預示著公司固態電池關鍵材料產業化進程的加速。
據2024年年報披露,金龍羽在固態電池及其關鍵材料方面已取得一定進展。電芯方面,公司的半固態電池性能已滿足國標要求,并持續對客戶送樣測試。固態電池關鍵材料方面,電解質、隔膜、負極的相關產品也已處于持續送樣測試階段,正極的性能結果滿足內部測試要求,并開展了合成降本工藝開發。
然而,金龍羽的跨界之路并非一帆風順。2021年,公司與固態電池領域知名教授李新祿關聯公司簽署共同開發固態電池及相關技術的框架協議,但李新祿在2023年12月因無法專職工作退出了該項目,僅作為名譽顧問繼續參與。此事一度引發外界對公司跨界實力的擔憂。
在股價方面,自宣布跨界以來,金龍羽股價在固態電池概念的催化下多次短期暴漲。雖然跨界固態電池尚未轉化為實際業績,但實控人家族和公司高管已趁勢套現不少。其中,實控人配偶吳玉花的一筆協議轉讓交易尤為引人注目。她與深圳高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擬轉讓5.32%的股權,總價款合計3.67億元。然而,這筆交易至今尚未完成,仍處于深交所審批環節。
截至2024年末,金龍羽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機構持股比例有所下降,僅剩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持股0.29%。面對業績下滑和跨界投資的雙重壓力,金龍羽能否成功實現固態電池關鍵材料的產業化,仍需時間驗證。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5-11991-0.html金龍羽12億押注固態電池,股東減持與豪氣分紅并存何解?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