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春節前夕,大模型領域迎來了一場意想不到的“狂歡”。DeepSeek,這家初出茅廬的大模型公司,以一記重拳震撼了整個AI界——它正式開源了DeepSeek-R1,這款模型在數學、代碼及自然語言推理等方面,與OpenAI的o1正式版并駕齊驅。
這一消息如同平地驚雷,讓眾多AI研究者瞠目結舌,紛紛揣測DeepSeek是如何在硬件受限的條件下實現這一壯舉的。據悉,DeepSeek采用了一系列技術創新,大幅降低了模型對算力的需求,同時實現了性能的提升。英偉達市值的劇烈波動,更是成為了這場“AI地震”的余波。
DeepSeek的技術創新引發了廣泛討論。許多觀點認為,它在算力受限的困境中,走出了一條與OpenAI截然不同的道路。而大洋彼岸的硅谷,對DeepSeek的態度也頗為微妙,從最初的贊譽有加,到后來的網絡攻擊與審查,這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國AI崛起的巨大沖擊力。
回望過去兩年,中國大模型領域的發展猶如脫韁野馬,狂飆突進。文心一言、豆包、可靈等國產大模型,已在多個垂直賽道中嶄露頭角,跨過了曾經看似不可逾越的“護城河”。
以視頻生成領域為例,OpenAI在2024年春節期間推出了Sora,被視為視頻生成技術的里程碑。然而,僅過了半年,可靈便橫空出世,以文生視頻技術的實質性領先,讓硅谷首次感受到了“中國AI技術的獨特優勢”。
在語音通話方面,GPT-4o為ChatGPT帶來了實時語音通話能力,但用戶體驗卻差強人意。相比之下,豆包實時語音大模型在2025年初正式上線時,其擬人度、有用性、情商、通話穩定性及對話流暢度均令人驚艷。且該功能在豆包App中全面開放,人人皆可免費使用,填補了國產大模型在“端到端語音系統”上的空白。
而DeepSeek-R1的橫空出世,更是將這場“AI狂歡”推向了高潮。這款僅用550萬美元訓練的模型,在短短幾周內便從Deepseek-v3基座進化為擁有堪比OpenAI o1的思維鏈推理能力。其背后的純強化學習路線及面向H800的大量優化創新,成為了業界熱議的焦點。
值得注意的是,推理模型雖是當前最熱門的方向之一,但也存在局限性。大模型推理基于當前已知數據,一旦遭遇錯誤的推理路徑,便可能陷入死循環。因此,提升檢索增強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而在這方面,文心一言無疑是國內RAG(檢索增強生成)能力最領先的大模型應用。
作為國內搜索領域的佼佼者,百度在RAG技術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基于搜索技術的積累,推出了百度AI原生檢索,持續保持領先。從RAG能力實測來看,國內外主流大模型中,百度文心一言的綜合表現最為出色。
在實際測試中,文心一言甚至在某些任務上超越了OpenAI的ChatGPT。例如,在回答關于春節檔電影細節、春晚節目等內容時,文心一言能夠準確回應;而ChatGPT雖能檢索到信源,卻無法生成準確答案。在回答關于春晚語言類節目、國際新聞等問題時,文心一言同樣展現出了更高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百度在RAG技術上的優勢,得益于其在中文深度理解、多模態檢索、垂直領域定制化及實時數據整合能力等方面的深厚積累。這使得文心一言在中文互聯網、企業服務、政務等場景中更具實用性和競爭力。百度研發的“理解-檢索-生成”協同優化的檢索增強技術,更是顯著提升了大模型技術及應用的效果。
隨著DeepSeek等中國大模型廠商的崛起,OpenAI昔日的“技術黑盒”正被逐一破解。從復制Sora到復制o1,中國大模型廠商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實力。知名AI研究者吳恩達也表示,中國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正在趕超美國。借助Qwen、Kimi、InternVL和DeepSeek等模型,中國正在迅速縮小與美國的差距,并在視頻生成等領域取得了領先地位。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5-10397-0.html國產大模型全面崛起,2025年將迎來哪些高光時刻?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