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電視在中國市場變得“舉步維艱”后,其在日本市場也開始“大幅度”下跌了。
近日,據日本電子情報技術產業協會(JEITA)數據顯示,2025年 1月份日本市場OLED電視出貨量較去年同月腰斬(暴減49.7%)至2.0萬臺,連續第七個月陷入萎縮,月出貨量創近5年來(2020年4月以來、1.8萬臺)新低水準;1月日本OLED電視出貨額為45億日元(折合人民幣2.2億元)。
出貨量同步下跌5成,連續7個月持續市場下滑,并開創5年來單月度銷量“新低”。這一些數據的背后,則意味著OLED電視在日本市場也進入“冰點時刻”。
要知道,日本市場一直以來都是OLED電視的“鐵粉”。但事到如今,為何在“熱門市場”OLED電視也開始“不受寵”了呢?答案是:物價上漲,導致消費力不夠。
據悉,日本近年面臨通脹壓力(如能源、食品價格上漲)及日元貶值,導致家庭可支配收入縮水。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性價比高的產品,而非高端OLED電視(通常比LCD貴50%以上)。
據統計,OLED電視在日本市場其單臺均價22.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1萬元),遠超4K LCD電視的13.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600元),物價壓力下消費者對高價技術附加值的接受度降低。
這個觀點,可以從中國彩電品牌在日本市場全面崛起可以得到“驗證”,受物價上漲影響,日本消費者節約意識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轉向價格更實惠的中國品牌。數據顯示,2024年度日本彩電市場中國品牌市場占比已經超過5成,成為市場的銷量主導者。
此外,日本本土品牌索尼、松下雖然還在推廣OLED電視,但是OLED面板主要由韓國LGD供應,日元貶值導致進口成本上升,這些日本彩電品牌更傾向于推廣利潤更高的自主技術。例如近年來加大對Mini LED和Micro LED的研發投入(如索尼的Crystal LED),降低對OLED面板依賴,間接影響市場宣傳力度。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4-4564-0.html日本OLED電視出貨量下跌,中國品牌逐漸占據市場主導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