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以舊換新行動正在順利推進。商務部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乘用車零售量約168.5萬輛,環比增長約10%。1至5月,主要電商平臺家電以舊換新銷售額同比增長81.8%。然而,“買新”需要解決“賣舊”的問題,健全回收網絡體系將是推動這一市場蓬勃發展的重要一環。
今年3月,國務院印發了《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此后不久,商務部等多部門相繼出臺《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等配套文件。
6月7日,交通運輸部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的《交通運輸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方案》公布,提出實施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老舊營運柴油貨車淘汰更新、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更新、老舊機車淘汰更新、郵政快遞老舊設備替代、物流設施設備更新改造、標準提升七大行動。
與此同時,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也正積極推進。6月6日,在商務部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表示,當前以舊換新各項工作進展順利、開局良好,政策效果逐步顯現。5月份,全國乘用車零售量約168.5萬輛,環比增長約10%,其中新能源汽車零售量約79萬輛,占乘用車總體零售量的比重達47%;報廢機動車回收量57.7萬輛,同比增長48.9%,環比增長16.2%。1―5月份,主要電商平臺家電以舊換新銷售額同比增長81.8%。
“以舊換新”成為消費的熱詞,然而許多想要進行以舊換新的消費者發現,廢舊產品不僅“賣不上價”,正規回收網點也不好找。
“與此前的提振消費政策相比,新一輪以舊換新行動更加注重讓居民賣掉舊貨置換新產品,只有處理好存量,才能更好地擴大增量。”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常紀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要將新一輪以舊換新行動放在一個更大的格局和視野下開展工作,建立汽車、家電等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健全回收網絡體系。
“以舊換新”萬億規模的市場空間
新一輪以舊換新行動肩負著擴大消費、拉動內需的重任。3月6日,在全國兩會期間召開的記者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表示,汽車、家電更新換代能創造萬億規模的市場空間。
“巨大市場空間帶來巨大發展機遇,大有可為。”鄭柵潔在上述記者會上強調。
近期,中國銀河證券發布的測算結果顯示,在汽車以舊換新方面,符合汽車以舊換新補貼要求的汽車保有量合計約為1454.5萬輛,預計符合條件車輛置換率大致約為20%,對應置換數量在290萬輛,如置換車均價或在15萬左右,則合計拉動汽車消費總量在4362.9億元左右。在家電以舊換新方面,預計今年政策帶動家電更新,占保有量的比例為2%,或將帶動家電銷量約為0.6億臺,預計僅今年一年,政策就可以帶動約962億元家電銷售額。
今年3月,商務部等14部門聯合印發的《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提出,力爭到2025年,實現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乘用車加快淘汰,高效節能家電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50%,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15%;到2027年,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加一倍,二手車交易量較2023年增長45%,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30%。
作為以舊換新的基礎,支持回收體系建設也是以舊換新政策的重要一環。
近期,商務部與財政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支持家電等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的通知》,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統籌使用中央財政安排的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相關資金,改造提升家電家具回收網絡,提高廢舊家電家具回收、中轉和集散效率。
汽車、家電報廢體系尚存堵點
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持續增加,廢舊汽車報廢回收市場也在迅速擴張。
廣發證券在研報中分析認為,在政策的拉動下,汽車回收拆解有望在2025年后形成一個千萬億元級別的產業。近兩年新能源汽車銷售放量,帶動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啟動,考慮到電池回收后其拆解價值超3萬元,或將推動2030年整體市場空間超過2600億元。
然而,目前很多私人汽車報廢拆解點對廢舊車輛的回收價格明顯高于正規網點,讓廣大車主在廢舊汽車報廢選擇上犯了難。
“對于個人消費者來說,汽車報廢體系實際一直不是很暢通。部分消費者不知道報廢網點在哪,而且報廢還要耽誤時間和精力,遠不如直接把舊車賣給汽車4S店然后置換新車來得便利。”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說。
崔東樹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相較于正規拆解點,很多不具備資質條件的私人拆解點經營成本較低,會給出更高的報廢回收價格,但這些私人網點拆解技術落后、環保措施不足,會帶來包括污染在內的一系列問題。
“很多置換都是新車上好牌,舊車開到店直接換新車,很省事。”崔東樹建議汽車經銷商應該做好服務,多替消費者跑腿,實現報廢車輛交付與購買新車的一體化服務,這樣既有利于落實國家報廢更新的政策,也有利于消費者購車服務。
談及汽車以舊換新,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北京分院行業發展部部長楊紅松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層面分別于2009年、2012年發布過汽車以舊換新政策,2009年政策涵蓋乘用車和商用車,2012年政策僅涉及貨車。今年出臺的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僅涉及乘用車,且財政補貼對新能源和燃油車區別對待,今年政策預計帶動400萬輛汽車以舊換新。
對于以舊換新在回收、補貼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楊紅松認為,當前對于補貼申領主體,政策要求由消費者在平臺上申請補貼,但部分人員可能因不熟悉流程錯過申領補貼,建議由汽車銷售商提前墊資,并提供補貼代申領服務。此外一些汽車經銷商對以舊換新政策理解不清楚,建議定期將典型案例公示發布,避免因政策理解偏差,影響用戶以舊換新。
和廢舊汽車相比,廢舊家電的回收也有自身的堵點。
廢舊家用電器含有很多金屬和貴金屬成分,其回收成本一般低于開采自然礦。因此,廢舊家電回收利用有著直接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在今年召開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2023年全年,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家電產品可回收利用率超過80%。
然而,當前大件家電的回收面臨模式復雜、難度大,回收處理鏈條長,回收渠道和人員較為復雜等因素,制約了家電高效回收利用。有業內人士表示,很多消費者認為回收“價太低”的同時,一些正規回收企業卻陷入“吃不飽”的困境。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會長許軍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居民對廢舊家電的殘值往往抱有較高期待,但正規回收網點較少且回收價格偏低,多數居民傾向于將廢舊家電賣給流動商販。調研結果顯示,大約2/3的廢舊家電是通過個體回收戶以走街串巷的方式回收的,這增加了非法拆解的風險,對環境造成潛在威脅。
“廢舊家電回收、拆解、再生利用等關鍵環節的標準缺失,以及監管不嚴導致的非法拆解等問題還需要持續關注。”許軍祥稱。
推廣“互聯網+回收”模式
許軍祥指出,我國逆向物流(指物品從供應鏈下游向上游的運動引發的物流活動)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仍面臨社會化、市場化程度低,基礎設施不完善,消費者意識淡薄,以及法規和責任機制不健全等挑戰。
許軍祥認為,構建逆向物流體系最重要的是需要多方共同參與。政府層面要出臺相關政策,規范并引導逆向物流業務的發展;企業應充分考慮逆向物流路徑、網點的承載能力和運營成本等,選好逆向物流渠道,安排高效的流程,合理布局逆向物流網絡;行業協會則需加強宣傳教育,提升公眾對逆向物流的認識和參與度。
許軍祥認為,在逆向物流體系建設中,需要市場機制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對于家電生產企業,實施逆向物流不僅有助于節約資源、降低原材料成本,還能提升消費者處理廢舊家電的便利性,進而增強顧客忠誠度,減少環境風險。在此過程中,政府應加快完善相關法規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和規范逆向物流的實施。
當前新一輪以舊換新行動要如何更好落地見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二級研究員王微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以舊換新要更好激發消費者的意愿,一是要加強宣傳,讓消費者更多了解新型家電產品的功能和質量,了解以舊換新的政策措施;二是要加大對消費者的激勵,不僅是獲得補貼的經濟激勵,還要利用碳足跡記錄等方式,給予節能減排降碳等方面的社會責任的激勵;三是提供便利化的以舊換新渠道和服務,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多樣化方式和渠道。
針對汽車、家電等消費品以舊換新如何加快落地,王微給出了四點建議。
一是打好政策組合拳。堅持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聯動,強化中央政策支持,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完善稅收支持政策和優化金融支持,更好發揮對地方政府和經營主體的導向作用。
二是加快明確標準。堅持標準引領、有序提升,進一步完善廢舊電器電子產品的廢棄、回收、流通和拆解處理的管理制度和行業標準,加快推動家電能效水效標準貫徹落實,落實好汽車安全、環保等相關標準規定,優化完善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推動資源高水平再生利用。
三是完善消費配套體系。做好循環經濟這篇文章,推動大規模回收循環利用,支持“換新+回收”物流體系和新模式發展,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健全報廢汽車和廢舊家電家具等資源回收體系,完善家電家具回收網絡布局,統籌推進回收網點和集中儲運點建設。
四是強化數字賦能。加強信息技術應用,實現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申領“一站式”辦理,提升群眾獲得感。推廣“互聯網+回收”的創新模式,支持企業建立全流程的數據管理系統,形成全流程智慧監管和動態追溯。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4-2054-0.html以舊換新成為增長點,創造萬億規模的市場空間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