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奶媽這個職業(yè)是很低下的,所以這個群體的人物通常是名不經(jīng)傳,容易被人遺忘的。
但今天咱們要講的這三位奶媽卻是非常的了不起,不僅在宮中混得風(fēng)生水起,甚至還被寫進了史書中。
這三位奶媽都是誰呢?做了哪些奇葩事才名垂千古的呢?第一位:當(dāng)上貴妃,控制皇帝的萬貞兒
萬貞兒,明朝時期,本來出身于一個小官吏家庭。
4歲那年,因父親犯了罪,家產(chǎn)被抄沒,家眷被充入宮中,成了孫皇后身邊年齡最小的宮女。
萬貞兒19歲那年,孫皇后已變?yōu)閷O太后。
明英宗朱祁鎮(zhèn)御駕親征瓦剌,被瓦剌人俘虜,爆發(fā)了歷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變。
孫太后力挽狂瀾,下了兩道懿旨:一道是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另一道是立朱祁鎮(zhèn)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那時朱見深才2歲。
但皇帝和太子不是父子關(guān)系,那太子的處境就十分危險。
為保護太子安全,孫太后決定派最信任的宮女萬貞兒,去太子府撫養(yǎng)且保護2歲的朱見深。
那段時間,萬貞兒在生活上盡心照顧朱見深,彌補了他缺失的母愛。
此外,朱見深的身邊除了萬貞兒,其他所有人都有可能會威脅他的生命。
三年后,5歲的朱見深變成了廢太子。
廢太子的待遇那簡直就是猶如坐牢了,吃不飽,穿不暖,還要受人白眼,最重要的是隨時都有可能丟了性命。
朱見深就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中生活了8年,童年的陰影造成了他嚴(yán)重的心理創(chuàng)傷,也使他極度地缺乏安全感。
皇宮里的人最勢力眼,一旦失勢所有人都避之不及。
只有萬貞兒不離不棄,一直用心呵護照顧著他,拼盡全力保護著他。
可以說,離開了萬貞兒,朱見深根本熬不過那8年。
1457年,朱祁鎮(zhèn)發(fā)動了奪門之變,重新登上了皇位,朱見深又被立為太子。
雖然生活狀況有了大的改觀,但朱見深對萬貞兒的依戀卻越來越重。
隨著年齡的增長,朱見深對萬貞兒的感情悄悄發(fā)生了變化,轉(zhuǎn)化成了一個男人對女人的依戀了。
1464年,18歲的明憲宗朱見深登基,他的母親周太后忙著給他選皇后。
明朝時期,雖然后妃不需要名門出身,但必須是良家女子,皇后那自然是要選家族背景良好,年輕貌美的。
周太后經(jīng)過千挑萬選,選定了三個人,她們是吳氏、王氏和柏氏。
可朱見深卻說:母后,兒臣早就有了皇后的合適人選了。
是誰呢?保姆萬貞兒。
聽到這個名字,周太后氣得差點暈過去,堅決反對,理由有三個。
一、出身不好,萬貞兒是罪犯家屬。
二、年齡太大,萬貞兒與周太后同齡,比朱見深的父親朱祁鎮(zhèn)僅小三歲,比朱見深大了17歲。
周太后怎么可能選一個跟自己同齡的女人做兒媳婦呢?
三、相貌太丑,史載萬貴妃貌雄聲巨,類男子。
意思是說萬貴妃長得像個男人,實在不是母儀天下的形象。
可朱見深又說了:兒臣身上有病,只有萬貞兒服侍我,我才感到安定,我不在意相貌。
臣有疝疾,彼撫摩,吾安之,不在貌也。
——《罪惟錄》
這說明朱見深對萬貞兒的寵幸,是一種長久以來形成的依賴和習(xí)慣。
這讓周太后也是無可奈何,雙方只能各退一步。
17歲的吳氏被封為皇后,34歲的萬貞兒被封為貴妃。
但年輕貌美的吳皇后卻始終不得寵,朱見深專寵萬貴妃一人。
有多寵呢?
為了萬貴妃直接廢掉吳皇后。
皇后是一國之后,除了犯下大錯是不可以輕易廢掉的。
輕易廢后,大臣們絕不會同意,尤其明朝的言官是很有戰(zhàn)斗力的,皇上都要懼怕三分,再說上面還有兩宮太后壓著。
而朱見深卻能扛住這些壓力硬是廢掉了皇后,理由是皇后杖責(zé)了萬貴妃。
《明史.后妃傳》記載:
善迎帝意,遂讒廢皇后吳氏。
原來,吳皇后很不服氣,她自己年輕貌美,卻輸給了一個30多歲的半老徐娘,就找茬訓(xùn)斥了萬貴妃。
萬貴妃也不是好惹的,兩人就頂起來了。
吳皇后見萬貴妃如此囂張,竟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更是生氣,就杖責(zé)了萬貴妃。
按說,皇后杖責(zé)貴妃,也算是整肅后宮,不算大錯。
但朱見深聽了萬貴妃的訴苦后,勃然大怒,頂著種種壓力,直接就廢了吳皇后,而此時皇后僅立了一個月。
朱見深的第一個兒子是萬貴妃生的,朱見深高興得派人到全國各地名山大川四處祈禱,保佑他的皇子健康成長,這個皇長子也是最有希望被立為太子的。
只可惜這個皇長子僅活了10個月就夭折了,那時萬貴妃已經(jīng)37歲了。
她痛哭之余,首先想到的便是控制皇帝,她開始百般阻撓朱見深召幸其他妃嬪,想方設(shè)法地把皇帝留在身邊。
可萬貞兒年齡太大,即便是專寵多年,也再也未能生出孩子。
以至于大臣們都看不下去了,紛紛勸朱見深:皇上,您子嗣單薄,可要擴大臨幸的范圍啊。
朱見深也不是沒有想過,但他十分懼怕萬貴妃,也不忍心傷害她。
最后迫于朝臣們的壓力,和子嗣問題的困擾,才多去臨幸其他妃子,陸續(xù)生了幾個皇子。
1487年正月初九,朱見深帶著大臣們到郊外祭天,突然接到急報說:萬貴妃去世了。
朱見深得知消息后,半天沒說出一句話。
愣了好一會,才喃喃自語道:貞兒走了,我也活不了多久了。
果然,萬貴妃去世后7個半月的時間,朱見深便去世了,那年他才40歲。
萬貞兒從保姆逆襲成了貴妃,還讓皇帝因她的死而活不下去,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獨一份吧?
第二位:讓皇帝絕后,覬覦皇位的客印月
客印月,明朝時期,本是位鄉(xiāng)野女子,她18歲那年生了兒子。
同年太子府內(nèi),萬歷皇帝的皇長孫朱由校也出生了。
客印月成功被選為朱由校的乳母,朱由校的情況比朱見深的情況好不了多少。
朱由校的父親朱常洛,太子位坐得也很不穩(wěn)當(dāng),隨時都有被廢掉的危險,這種情況下對朱由校的關(guān)心也是極少的。
朱由校的生母王氏,不受寵,被受寵的李選侍暴打一頓,后郁郁而終了。
而可憐的朱由校卻被萬歷皇帝交給了毒辣的李選侍撫養(yǎng)。
李選侍對朱由校更是無盡的欺凌,毒打,甚至常常被折磨地整夜哭泣。
這個可憐的孩子同樣是缺乏親人的關(guān)愛。
乳母客印月本身自己的兒子不在身邊,朱由校又與兒子同齡,她把所有的母愛都給了朱由校。
這個時候的朱由校就把客印月看成了最親的人。
本來明朝規(guī)定,皇子6歲乳母就得出宮。
但朱由校離不開乳母,乳母一走,他就不吃不喝,沒有辦法,便把她留了下來。
說來也巧,萬歷皇帝去世后,朱常洛只做了一個月的皇帝就駕崩了,由16歲的朱由校登基做了皇帝。
這就讓客印月的投資迅速獲得了回報。
朱由校登基不到十天就先封了客印月為奉圣夫人,允許她自由出入皇宮,還有專人負責(zé)接送,享受著二皇帝般的待遇。
出門排場甚至勝過皇帝,百人擁簇,遠遠就有人跪地相迎,更有了老祖奶奶千歲的稱呼。
客印月一下子嘗到了權(quán)勢的甜頭,她勾結(jié)宦官魏忠賢,兩人結(jié)成對食。
一個把持朝政,一個禍亂后宮。
朱由校十分信任客印月,魏忠賢在她的引薦下,很快得到了皇上的寵信,奏章都是他來批閱。
很快魏忠賢在前朝不斷地排除異己,大權(quán)獨攬。
客印月在后宮也沒閑著,皇帝的后妃懷孕一個被毒害一個。
有很多都是母子雙亡。
就連張皇后懷孕后,都被客印月派人按摩,胎死腹中,還從此不能再有孕。
張裕妃因到了預(yù)產(chǎn)期沒能生育,在客氏的讒言下,以欺君的罪名被關(guān)進別宮,活活餓死。
在客氏的努力下,朱由校的后宮竟無一位皇子能存活下來,直接絕了后。
1625年5月,朱由校在客印月和魏忠賢的陪伴下,在西苑飲酒作樂,劃船嬉戲。
卻被突然而來的狂風(fēng)刮翻了小船,朱由校跌入水中,差點淹死。
雖然人被救出,沒有了性命危險,但卻落下了病根,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后又在魏忠賢的建議下,喝下了仙藥,最終一病不起。
1627年,在位7年的朱由校病危,年僅23歲。
早有準(zhǔn)備的魏忠賢向皇帝進讒言:皇上無后,不如我從宮外弄幾個懷孕的女子引進宮,作為皇上的遺腹子,可繼承大統(tǒng)。
糊涂的朱由校竟點頭同意了。
一旦這個如意算盤得逞,扶立幼帝,魏忠賢和客印月便成了實際掌權(quán)人。
朱家的天下,也算拱手讓人了。
朱由校怎么也沒有想到,他最信任的乳母居然會為了權(quán)勢,讓他絕了后,甚至還要覬覦他的皇位。
可惜的是他們并沒能如愿,朱由校在張皇后的建議下,把皇位交給了弟弟朱由檢,也就是后來的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一上位就先逼死了魏忠賢,并將客印月押到浣衣局,對她實施了鞭刑,打得血肉橫飛。
最后還將她的尸身挫骨揚灰。
客印月這位奶媽不僅讓朱由校絕了后,甚至還差點讓大明的江山改了姓,這樣的破壞力,在皇帝奶媽中可真是當(dāng)之無愧的第一人啊。
以上兩位奶媽的奇葩故事,讀來讓人感覺心情沉重,接下來我們來講個勵志的奶媽。
第三位:挽救王朝,當(dāng)上皇太后的竇氏
歷史上有很多的竇太后,但今天咱們講的這位竇太后身份非常特殊。
她既沒有得到過帝王的寵幸,也不是后世帝王的母親,她只是帝王的乳母。
北魏時期,為避免母以子貴,太后干政的情況。
所以,效仿漢武帝立子殺母,實施了母死子貴制。
簡單來說就是,后妃只要生的兒子被立為了太子,那妃子就必須被處死。
魏故事,后宮產(chǎn)子將為儲貳,其母皆賜死。
——《魏書》
不得不說,這個制度實在是過于殘忍。
但古代的封建社會,君主掌握生殺大權(quán),女人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
妃子死了,年幼的皇子仍需要旁人哺育,因此就由乳母代替了母親的位置。
同樣的,這就使得皇子跟乳母的關(guān)系會特別親近。
竇氏,渾源龍山人,出身也是名門大戶。
但因為丈夫犯了大罪,她家中所有男丁全部被誅殺,她和兩個女兒被充入宮中做了奴婢。
竇氏,性格恬靜,行事厚道,人緣也好。
雖是地位最低的奴婢,但卻并沒有磨滅她她的高貴和自尊。
她在宮中的口碑特別好,很快得到了皇帝拓跋嗣的賞識,做了太子拓跋燾的養(yǎng)母。
竇氏對拓跋燾視如己出,把所有的慈愛都給了這個失去母親的可憐孩子。
除了在生活上把她照顧得無微不至,還能夠耐心地對他進行全方面的培育。
公元423年,拓跋燾即位當(dāng)上皇帝。
為了報答竇氏的養(yǎng)育之恩,尊封他為保太后,寓意是保姆太后。
《魏書·皇后列傳第一》中記載:太宗命為世祖保姆。
性仁慈,勤撫導(dǎo)。
世祖感其恩訓(xùn),奉養(yǎng)不異所生。
但不久后,拓跋燾又認為保太后不足以表達自己對養(yǎng)母的感恩之情,干脆封為皇太后。
與前面兩位恃寵而驕的保姆不同,竇太后當(dāng)上皇太后以后,仍然一如既往地處事低調(diào),為人寬厚,繼續(xù)發(fā)揚著她的美德,得到人們的嘖嘖稱贊。
不僅如此,竇太后在關(guān)鍵時刻還表現(xiàn)出了非常出色的帥才風(fēng)范,挽救了北魏的王朝。
公元439年,拓跋燾親率大軍西征北涼,北魏后方兵力空虛。
柔然可汗趁虛而入,向北魏發(fā)起了猛烈攻擊。
守城的穆壽驚慌失措,竟不知該如何應(yīng)對,慌亂中決定棄城而逃,北魏政權(quán)危在旦夕。
竇太后聽說后,挺身而出,果斷下令派司空長孫道生等大將,火速帶兵到吐頹山抵御外敵。
自己則發(fā)動城中軍民,親自拿起戰(zhàn)刀指揮戰(zhàn)斗。
在她的激勵下,所有士兵士氣大振,奮勇殺敵,成功將柔然兵擊退,挽救了北魏王朝。
而這位對王朝做出巨大貢獻的皇太后,卻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位置。
晚年的她登上崞山,對身邊人說:我雖然撫養(yǎng)皇帝長大,一生敬重神靈,熱愛子民,但在前朝并沒有位份。
死后,就不要葬入皇陵了,這里安葬我就很好。
幾個月后,竇太后去世,享年63歲。
拓跋燾遵從了竇太后的遺愿,在崞山為她建立了陵寢厚葬了她。
竇太后,從罪犯家屬到母儀天下的皇太后,她以奉獻和慈愛為自己譜寫了精彩的篇章。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7428-0.html古代奶媽為什么一直有奶?歷史上三個多功能奶媽不該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聲明:本網(wǎng)頁內(nèi)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