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靜夜思》,恐怕算得上在中國普及率最高的古詩了。
不僅小孩子,就算是一些沒什么知識文化,沒念過幾天書的老頭老太,幾乎也能背這首古詩。
不過,雖然能背這首詩的人很多,但是,這首詩的一些地方,卻不太容易讓人理解。
尤其是床前明月光的床,究竟是指的什么呢?如果是屋子里睡的床,那么,李白怎么會懷疑 比喻是地上的霜呢?因為誰都知道,屋里是不可能有霜的。
比喻的比喻有的事物,沒有的事物,那就是一句笑話。
也因此,很多人認為,李白《靜夜思》中的床,并不是指屋里的睡覺的床,而是別的東西。
是什么東西呢?有幾種說法。
一是指窗。
也就是說,床在這里是一個通假字,是窗字的通假字。
說是窗的通假字,是因為詩人站在屋子里,一般要透過窗才能看到月亮,看到地上明晃晃的月光。
而且開窗見月,才會有意境。
這里的地上,指的是窗外的地上。
二是指井欄,也就是井邊的臺子。
這個臺子是供人坐在上面納涼的。
這句話是說李白不是在屋里,而是在室外。
在室外,李白懷疑是地上的霜,也就很正常了。
而且,井與故鄉是深切地聯系在一起的。
看見井,因而思念自己的故鄉,顯得恰到好處。
三是指胡床,也就是戶外的馬扎,或者是吊床一類。
畢竟李白出生在胡地,他在他的詩中,使用家鄉的方言句子,是很正常的。
不過,如果我們仔細分析這三種說法,感覺似乎都有些靠不住。
先說通假字。
通假字是古人有那個讀音,卻沒有那個字,因此用同音的字替代。
但是古代本來就有窗這個字,為什么要用床替代呢?如果是為了平仄的需要,這兩個字都是平聲,又有什么必要,要用一個字代替另一個字呢?再說了,就算是通假字,也是一個約定俗成的過程,除了這首詩,哪里還有地方用床通假窗呢?再說井欄。
說是井欄似乎也沒有錯。
不過,就算床指的是井欄,可是,在從古到今的詩歌中,似乎都沒有因為看見水井,就思念自己故鄉的詩歌啊。
而且,李白是寫的羈旅詩,也就是在外地漂泊的時候懷念自己的故鄉。
他在驛站客棧古道孤舟這些地方懷念自己的故鄉,都是可以的,也有人這么寫過。
但是,他為什么要跑到井邊去寫一首詩呢?這難道不顯得很怪異嗎?固然寫詩是要講究用典的,沒有出處的東西,絕不會隨便寫。
所以,把床解釋為井欄,其實也是很牽強附會的。
最后說胡床。
不錯,李白確實出生在胡地,他的故鄉確實有胡床。
但是,李白不是在胡地,而是在漢地呀,漢地哪來什么胡床呢?難道李白為了寫一首詩,特地讓主人給他制作一張胡床嗎?這就顯得很怪異了。
所以,以上這四種說法,顯然都不靠譜。
那么,這里的床,是什么意思呢?我認為,沒別的,這里的床,就是床,而且就是屋子里面的床。
既然是屋子里面的床,李白為什么會把月光比喻成地上霜,地上有霜嗎?有。
當睡的屋子非常簡陋,四面透風的時候,屋里的地面結霜,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李白寫屋子四面透風,有大大的好處。
只有屋子四面透風,才會有大片大片的月光灑在床前的地面上。
只有屋子四面透風,李白才會懷疑地面結霜了,因為屋里和屋外沒什么區別嘛。
只有屋子四面透風,才會特別表現出冷冷清清。
而只有冷冷清清,再加上看見了月亮,才會懷念家鄉。
因為月是故鄉明,家鄉才是溫暖的。
我們知道,李白寫詩,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夸張。
他夸張過很多東西,飛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白發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等等,都是夸張手法。
既然李白善于用夸張手法,夸張清冷的程度,說屋子里都結霜了,也是非常正常的。
之所以有人會產生懷疑,我覺得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不懂李白,不懂李白的詩歌,不懂文學,才會鬧出這樣的笑話。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6886-0.html疑是地上霜的霜是什么意思?歷史真相是什么?你都知道哪些?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